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6篇
  免费   1171篇
  国内免费   1397篇
测绘学   500篇
大气科学   979篇
地球物理   1339篇
地质学   3088篇
海洋学   691篇
天文学   315篇
综合类   507篇
自然地理   81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在利用专题制图软件制作统计专题地图时,普通用户由于没有表示方法知识,无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表达专题要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表示方法规则嵌入到制图软件中,深入研究了面向自动推荐的表示方法规则的形式化表达策略。先后介绍了表示方法规则的特征、表示方法简单规则和组合规则的形式化表达策略、表示方法规则的运行机制,最后进行了可用性试验,说明该形式化表达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2.
长江经济带开发与保护空间格局构建及其分析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雯  孙伟  吴加伟  陈诚  闫东升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388-1397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完整,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下,为应对全球经贸格局重组、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新形势,国家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这就要求长江经济带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均衡化开发与保护格局。本文基于“点—轴”、分区式与多中心网络式等空间组织结构,明确空间格局的推演逻辑与思路。进而,在区域差异性分析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需重点构建以“一轴两翼,三区六廊”为主体的开发格局、以“六大片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以“五大屏障”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不同区域差异化发展导向、路径与制度建议,以及今后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53.
库姆塔格沙漠极端干旱,而其南部阿尔金山比较湿润.研究库姆塔格沙漠及南部阿尔金山的降水特征,对揭示库姆塔格沙漠水源补给机制和地貌形成原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融合逐时降水量0.1°网格数据集,分析了库姆塔格沙漠及阿尔金山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降水较少;而阿尔金山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并存在一条降水量大值带,3月范围最大而夏季消失;(2)阿尔金山对库姆塔格沙漠的水源补给作用主要体现在春、秋两季,夏季降水基本与库姆塔格沙漠持平,春季降水超出库姆塔格沙漠最多;(3)阿尔金山各月平均逐小时降水量演变特征有很大不同,冬季12、1月及夏季6、7月每月逐时降水演变特征以"凌晨型"为主,可能与凌晨云顶辐射冷却引起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关;春、秋两季每月逐时降水演变特征以"午后-黄昏型"为主, 可能与午后太阳辐射地面加热引起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关;2、8月是两种类型的过渡时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探索库姆塔格沙漠水源补给机制以及"羽毛状沙丘"独特的沙漠景观形成原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4.
程广斌  申立敬 《中国沙漠》2015,35(5):1371-1375
天山北坡城市群是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载体和节点。以新疆“十二五”规划中天山北坡经济带所覆盖的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公共服务、交通等6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变异系数等对2011-2013年天山北坡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异明显且呈固化趋势;资源和经济是造成各城市综合承载力差距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与资源为承载力首要制约因素且二者均超载严重;城市群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耦合协调度整体有所改善,但情况依旧较差。  相似文献   
955.
地磁房湿度变化较快或过大都易引起地磁数据的异常变化,且室内湿度不易控制,地磁房、磁通门磁力仪探头湿度智能在线分析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显示监控地磁房、磁通门磁力仪探头湿度的变化,超过湿度阈值则发出报警信号,进而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控制探头观测环境的湿度,提高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56.
李志勇  董城  邹静蓉  邹维列 《岩土力学》2015,36(7):1840-1846
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红黏土,它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及结构性强等特点,可用于特殊路基填料。为获得红黏土的动态回弹性能,利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偏应力、围压应力和体应力对红黏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和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偏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动态回弹模量受含水率影响较大,并在最佳含水率附近达到最大值。基于试验揭示的动态回弹模量与应力的相关性,采用3种应力相关的典型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进而遴选出最佳预估模型。误差分析表明,对于湘南地区红黏土,考虑偏应力和围压应力的回弹模量预估模型具有更高的决定系数,能更好地拟合红黏土的动态回弹模量。动态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和遴选的预估模型将为湘南地区红黏土路基设计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7.
对横跨南海南、北共轭大陆边缘的两条骨干剖面所经过的沉积盆地烃源岩热演化进行模拟,分析了南、北陆缘盆地烃源岩热演化差异。结果表明,南海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比北部陆缘盆地的生烃门限浅,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在2 200~2 300 m之间,中新统烃源岩基本已进入生烃门限;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位于2 500~2 600 m之间,渐新统及其以下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南海南、北陆缘盆地生烃门限的规律性与南海现今热流分布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整体趋势相对应,高热流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与生烃,因此热流值高的区域对应生烃门限较浅。造成南、北陆缘主力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南海扩张及古南海俯冲引起的地温场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958.
959.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and colloidal matter (COM) in annual dry and wet deposition samples in urban Guangzhou were for the first time collected, and their trace met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deposition flux of SPM and of metal elements varied largely among the investigated seasons,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in spr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existed among some of the metal elements in the deposition samples. The enrichment factors (EF) of metals in COM in the deposition ranging from 79.66 to 130,000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SPM ranging from 1.65 to 286.48, indicat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M. Th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emissions from street dust, non-ferrous metal production, and heavy fuel oil were major sources of the trace metals.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 model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estimate anthropogenic source.  相似文献   
960.
Changes of soil surface roughness under water erosion proces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urface roughness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ies and examin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surface roughness and different water erosion processes. Four artificial management practices (raking cropland, artificial hoeing, artificial digging, and contour tillage) were use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agriculture customs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to simulate different types of soil surface roughness, using an additional smooth slope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A total of 20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five 1 m by 2 m boxes under two rainfall intensities (0.68 and 1.50 mm min?1) on a 15° slope. During splash erosion, soil surface roughness decreased in all treatments except raking cropland and smooth baseline under rainfall intensity of 0.68 mm min?1, while increasing for all treatments except smooth baseline under rainfall intensity of 1.50 mm min?1. During sheet erosion, soil surface roughness decreased for all treatments except hoeing cropland under rainfall intensity of 0.68 mm min?1. However, soil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ed for the artificial hoeing and raking cropland under rainfall intensity of 1.50 mm min?1. Soil surface roughness has a control effect on sheet erosion for different treatments under two rainfall intensities. For rill erosion, soil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ed for raking cropland and artificial hoeing treatments, and soil surface roughness decreased for artificial digging and the contour tillage treatments under two rainfall intensities. Under rainfall intensity of 0.68 mm min?1, the critical soil surface roughness was 0.706 cm for the resistance control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Under rainfall intensity of 1.50 mm min?1, the critical soil surface roughness was 1.633 cm for the resistance control of runoff, while the critical soil surface roughness was 0.706 cm for the resistance control of sediment yield.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clarifying the erosive nature of soil surface roughness and harnessing sloped farmland.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