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7篇 |
免费 | 707篇 |
国内免费 | 11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0篇 |
大气科学 | 596篇 |
地球物理 | 521篇 |
地质学 | 1875篇 |
海洋学 | 414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246篇 |
自然地理 | 3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55篇 |
2020年 | 235篇 |
2019年 | 275篇 |
2018年 | 190篇 |
2017年 | 200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224篇 |
2012年 | 233篇 |
2011年 | 207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190篇 |
2007年 | 155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114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河西走廊西段荒漠戈壁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状况,研究探讨了8种典型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对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 8个典型灌木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从高到低为:盐爪爪群落>麻黄群落>合头草群落>红砂群落>梭梭群落>泡泡刺群落>多枝柽柳群落>沙拐枣群落;波动范围分别为0.314~1.355、0.179~0.666、0.334~1.222和0.051~0.218,说明荒漠戈壁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稀少。(2)不同灌木群落内物种数越多,群落间Jaccard相似性系数越大。大部分灌木群落类型间Jaccard相似性在0.20~0.60之间,群落间相似水平较低,群落相对稳定。(3)随着海拔的升高,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最大值出现在海拔2 000 m,且与海拔显著相关(P<0.... 相似文献
62.
内蒙古巴彦都兰铜矿床位于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该矿区出露下泥盆统泥鳅河组粉砂岩和海西中期黑云母花岗岩体,铜矿体呈脉状产出于泥鳅河组粉砂岩中,严格受断裂控制。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碳酸盐岩等。矿区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303.5 Ma±1.1 Ma,铜矿床属于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黑云母花岗岩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介于0.99~1.04之间,高碱(w(K_2O+Na_2O)=7.36%~8.73%),富钾(w(K_2O)/w(Na_2O)=1.08~1.66),其形成具有岛弧或后碰撞环境I型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可能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早期的构造环境中。黄铜矿硫同位素组成介于0.1×10~(-3)~2.1×10~(-3)之间,反映成矿所需的硫可能来自于岩浆,巴彦都兰铜矿区花岗岩很可能是成矿硫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63.
通过中国极化区发展及功能模式分析方法探讨,构建识别极化区功能的指标体系,采用极化区发展分析及功能评估方法,对中国已经批准建设的、具有极化区发展潜力的16个规划发展区进行了发展状况分析及功能定量评估,并提出发挥重要竞争力和影响力、承担重要引领带动功能、具有重要门户和枢纽地位、支撑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等4类适合中国区域发展现状的极化区发展功能模式。 相似文献
64.
利用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海表温度(SST)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09年5月31日—6月13日和2012年5月18—28日发生在渤海西部海域的2场相似气象因子影响下的典型高影响赤潮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结果表明:(1)2场高影响赤潮过程都发生在春末夏初的赤潮高发期,持续时间在10天以上;(2)赤潮爆发前期,伴随有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适度降水,渤海西部的周平均海表温度(SST)升温明显,且SST≥16.2℃,赤潮发生海域为SST的暖脊控制,对赤潮过程的潜势预报有明显的指示意义;(3)850 h Pa以下层次的温度迅速上升,近地层西南暖湿气流的加强和地面6 m/s以下偏南、东南气流在渤海西部海域的汇合,利于渤海西部海洋浮游生物积聚和突发性繁殖,是赤潮形成的重要气象因子特征。 相似文献
65.
66.
研究了TRMM/TMI海表降水率资料的四维变分同化在热带气旋(TC)数值模拟中的作用.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设计了若干数值试验模拟了TC Danas(2001)由热带低压初生到台风生成的发展过程.在满足MM5模式动力约束的前提下,将TRMM海表降水率资料直接同化进入较高分辨率(18 km)的模式初始场.结果表明,使用MM5模式的4D-VAR同化系统直接同化TRMM/TMI海表降水率资料是可行的.这种做法提高了TRMM资料的利用率,不仅在模式初始场中加入了更多实测信息,而且避免了两次同化(1DVAR+4DVAR)可能引起的误差.直接同化TRMM资料通过调整气压、温度、湿度等要素初始场,改善了模式对热带气旋结构(如暖心、涡度、散度)的描述和降水的模拟.在此基础上,同化不仅改进了对Danas强度的模拟,而且成功地模拟了热带气旋环境场的演变过程,因而改进了路径的模拟. 相似文献
67.
2006年1月上旬广东寒潮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用NCEP1°×1°的网格点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1月4—7日广东寒潮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500hPa横槽逐渐减弱下摆中,正涡度平流输送显示了横槽南侧的偏西北气流引导强冷空气南下;低层西南低涡和江南低槽的形成和发展促使锋生和锋区增强;强冷平流南下入侵是造成这次广东寒潮过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8.
SUN Tao QIAN Zhuangzhi THAKURTA Joyashish YANG Shenghong XU Gang DUAN Jun GAO Bo WANG Ji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8,92(3):952-971
The Sidingheisha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ern Tianshan Mountain,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 norther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wehrlite, olivine websterite, olivine gabbro, gabbro and hornblende gabbro. At least two pulses of magma were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rusion. The first pulse of magma produced an olivine-free unit and the second pulse produced an olivine-bearing unit. The magmas intruded the Devonian granites and granodiorites.An age of 351.4±5.8 Ma(Early Carboniferous) for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has been determined by U-Pb SHRIMP analysis of zircon grains separated from the olivine gabbro unit. A U-Pb age of 359.2±6.4 Ma from the gabbro unit has been obtained by LA-ICP-MS. Olivine of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reaches 82.52 mole% Fo and 1414 ppm Ni. On the basis of olivine-liquid equilibria, it has been calculated that the MgO and FeO included in the parental magma of a wehrlite sample were approximately10.43 wt% and 13.14 wt%, respectively.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ve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moderate enrichments in Th and Sm, slight enrichments in light REE, and depletions in Nb, Ta, Zr and Hf. The ε_(Nd)(t) values in the rock units vary from +6.70 to +9.64, and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range between 0.7035 and0.7042. Initial ~(206)Pb/~(204)Pb, ~(207)Pb/~(204)Pb and ~(208)Pb/~(204)Pb values fall in the ranges of 17.23-17.91,15.45-15.54 and 37.54-38.09 respectively.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collectively similar to the Heishan intrusion and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subduction related volcanic rocks in the Santanghu Basin, North Tianshan and Beishan area. The low(La/Gd)_(PM) values between 0.26 and 1.77 indicate that the magma of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was most likely derived from a depleted spinel-peridotite mantle.(Th/Nb)_(PM)ratios from 0.59 to 20.25 indicate contamination of the parental magma in the upper crust.Crystallization modeling methods suggest that the parental magma of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was generated by flush melting of the asthenosphere and subsequently there was about 10 vol%contamination from a granitic melt. This was followed by about 5 vol% assimilation of upper crustal rocks. Thus, the high-Mg basaltic parental magma of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is interpreted to have form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asthenosphere during the break-off of a subducted slab. 相似文献
69.
70.
冰湖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和主要冰川灾害的启动器,认识其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探讨冰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8-1980年地形图数据和1994-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资料,综合利用RS、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帕隆藏布流域面积≥ 0.01 km2冰湖时空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并对潜在危险性冰湖进行判别和评估.结果表明: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共有冰湖351个,面积50.48 km2,且面积和数量分别以面积>1 km2和面积<0.1 km2的冰湖为主,这些冰湖主要分布于海拔2800~5400 m之间.近50年来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总体呈数量增多、面积增加态势;海拔<3000 m的冰湖相对稳定,而海拔>4500 m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加则相对迅速.近50年间帕隆藏布流域冰川面积减少591.34 km2,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末端退缩和冰川融水增加为冰湖形成和扩张提供了发育空间和物质来源.切毛措、光谢错等9个冰湖为潜在危险性冰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溃决可能处于活跃阶段,其形成和暴发也将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