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花岗岩-流纹岩的成因研究是认识地壳演化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方法,对拉萨地体中部措麦地区灯垌破火山机构的火山-侵入杂岩进行了成因研究.灯垌火山-侵入杂岩主要由花岗斑岩、流纹岩和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64.1±0.8 Ma、62.9±0.7 Ma和63.2±...  相似文献   
122.
疏勒河上游位于中祁连地块,受到中祁连南缘断裂带、中祁连北缘断裂带的差异控制,其地貌是青藏高原隆升的结果.本文以疏勒河上游为研究对象,应用ArcGIS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河流纵剖面、Hack剖面、SL参数以及HI,分析了河流的形态特征;提取流域边界高程剖面,分析了流域演化遗留的地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疏勒河上游河流纵剖面以线性函数为最佳拟合函数,说明疏勒河上游河段整体上处于河流发育早期阶段;Hack剖面呈明显的凸形,说明第四纪以来流域所在地区处于强烈的构造抬升;河流流向转折、SL异常值以及河流纵剖面裂点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从流域边界剖面识别的垭口又与上述三者具有对应关系.综合上述河流特征及流域边界剖面所反映的信息,推测研究区发生过3次袭夺事件.古疏勒河、古昌马河以及古野马河的重组塑造了现在的疏勒河流域.  相似文献   
123.
介绍了辽宁太子河流域新发现的晚元古宙青白口系南芬组震积岩的层序。该层序为原地系统震积岩,由液化泥晶脉、震褶岩、震塌岩及地裂缝等组成。这是目前在我国所发现的最低层位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事件记录。  相似文献   
124.
菌藻生物在成矿作用中的富金实验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丽  朱利东 《地球化学》1998,27(6):559-565
进行了菌落生物活体,死体,原油,有机质,有机淤泥和三种粘土矿物富金作用的对比实验,并研究了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菌藻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富金能力的差异,探讨了生物富金机理。结果表明活体菌藻生物富金能力比其他实验样品的强。与海水和淡水条件相比,温尔泉蓝细菌富金能力强;与常温条件相比,热水条件下的温泉蓝细菌富金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5.
文章通过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系统总结,认为从岩体内部到外接触带,矿化样式以"脉-块体-层-脉"的内外多元结构模式产出:岩体内部Au-Fe(Cu)矿体呈透镜状脉、平行脉沿断层破碎带陡倾斜产出;岩体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带围绕岩体呈环状分布,Au-Fe-Cu矿体以大透镜状、块体状在矽卡岩带中断续产出;外带Au-Fe、Pb-Ag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层间破碎带产出;远程带Au-Fe矿体呈小透镜状脉、平行脉沿断层破碎带陡倾斜产出。矿体对应的矿物组合、成矿元素和蚀变分带具有自高温到低温的分布规律和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矽卡岩、晚矽卡岩、磁铁矿、石英硫化物以及碳酸盐五个热液阶段,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划分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子晶矿物包裹体、富含CO_2三相包裹体等四类。成矿年龄为36.46 Ma—39.44 Ma,与石英正长斑岩的成岩年龄35.00 Ma—36.72 Ma基本一致。矿床成矿深度范围为0.7~2.2km。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北衙组碳酸盐岩(T_2b)+多期断裂构造系统(接触带构造、岩性界面及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不整合面构造)+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侵位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成矿系统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6.
为探讨闽中梅仙矿区花岗岩的成因,对小焦、寨头、根竹园花岗岩体的岩相学、年代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小焦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为158±3Ma,形成于燕山中期晚侏罗世。同位素分析显示,样品具有高I_(Sr)(0.707099~0.710082)和低ε_(Nd)(t)(-9.79~-10.92)的特点,显示明显的壳源特征,其岩石成因类型属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结合前人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梅仙矿区燕山中期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消减的伸展拉张环境,是板内伸展造山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浙江金衢盆地界首红土剖面的研究,探讨其磁性特征垂向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界首红土剖面粒度组成以粉砂(4~63μm)和粘土(<4μm)为优势组分,砂含量极少,“风尘基本粒组”(10~50μm)含量较高,平均值为34%,呈现出一定的风成特性.粒度频率分布曲线显示,剖面上部(0~ 430cm)与剖面下部(430~920cm)具有相似的特性,但剖面下部更为复杂,混杂有粗粒级组分.粒度与磁性特征的相关分析表明,亚铁磁性矿物与粉砂粒级组有密切关系,而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多赋存于细粒级的粘土组分中,并具有附着于石英颗粒表面的特征.界首剖面下部地层中尽管存在近源搬运或水成成因的粗粒级组分,但因其含量极少,对磁性特征的贡献往往被含量较多的细粒级组分所掩盖.该剖面磁性矿物组合自底部向上由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主导向亚铁磁性矿物主导变化,这一变化特征与九江九庐(JL)风积成因红土剖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反映了气候变化通过影响红土风化成土形成的磁性矿物组合,控制了南方红土磁性特征的变化.总体上,界首红土剖面的磁性特征自下而上的变化指示了中国南方自中更新世以来气候由湿热向冷干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8.
Understanding the Cenozoic vertical-axis rota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crucial for continental dynamic evolution. Paleomagnetic and rock magnetic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Oligocene and Miocene continental rocks of the Hoh Xil basin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ectonic rotations of central Tibet. The study area was located in the Tongtianhe area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Hoh Xil basin and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anggula thrust system in central-northern Tibet. A total of 160 independently oriented paleomagnetic samples were drilled from the Tongtianhe section for this study.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gnetite and hematite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measurement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s. temperature curves and unblocking temperatures. The mean directions of the Oligocene Yaxicuo Group in stratigraphic coordinates(Declination/Inclination = 354.9°/29.3°, k = 33.0, α_(95) = 13.5°, N =5 Sites) and of the Miocene Wudaoliang Group in stratigraphic coordinates(Declination/Inclination = 3.6°/36.4°, k = 161.0, α_(95) = 9.7°, N =3 Sites) pass reversal tests, indicating the primary na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 magnetiza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ampled areas in the Tuotuohe depression of the Hoh Xil basin have undergone no paleomagnetically detectable rotations under single thrusting from the Tanggula thrust system. Our findings, together with constraints from other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reported by previous paleomagnetic studies, suggest tectonic rotations in the Cuoredejia and Wudaoliang depressions of the Hoh Xil basin were affected by strike-slip faulting of the Fenghuo Shan-Nangqian thrust systems. A closer examination of geological data and different vertical-axis rotation magnitudes suggest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Hoh Xil basin may be controlled by thrust and strike-slip faulting since the Eocene.  相似文献   
129.
070729特大暴雨的地闪特征与降水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苗爱梅  贾利冬  吴蓁  张娄平 《气象》2008,34(6):74-80
利用闪电定位每分钟的实测资料、加密雨量站每分钟的雨量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07年7月29-30日,山西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的地闪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地闪出现在500hPa的5840gpm与5880gpm之间、TBB≤-43℃的区域内;低空急流左侧3个经距、700hPa暖切变南侧2-3个纬距所围区域与TBB≤-63℃的区域或云团南部TBB水平梯度的大值区相叠合的区域是地闪的高频数区和密集区,该区域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和1个MCC是导致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对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中尺度云团合并的时刻是闪电频次更高的时刻,两个中尺度云团合并的地点是闪电频次更高更密集、降水更强的区域;利用单站每分钟的地闪累积数以及与加密雨量站每分钟雨量的关系,可以识别中-γ尺度对流系统,遥测小尺度强降水,提前35-40分钟预测雨强峰值的到来;只有在有利的高低层系统配置下,局地地闪频数与雨强随时间的变化才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0.
将FG5/240绝对重力仪在蓟县地震基准台的观测结果与FG5/112在该点4次测量的均值进行了比对,两台仪器的互差为0.15×10-8ms-2,证明仪器FG5/240经过修理后性能良好,可以执行测量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