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285篇
地球物理   333篇
地质学   506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武汉市人口迁出规模指数与武汉迁入到湖北各市人口比例的乘积(MSI)及市内交通强度(TI),建立时间回归模型,分析各市的COVID-19每日新增病例;利用交通可达性及各市GDP比例,建立空间回归模型,分析湖北省各市COVID-19的万人累计感染率.结果显示:1)基于人口迁徙数据与各市每日新增COVID-19病例构建的...  相似文献   
992.
???????塱???????????DSC??й???????????????????????????????????TCP/IPЭ??????????????????豸????EP95??IP?????????????????塱???????????????????????????豸???????????塱?淶?????????????????WEB????????????????????????????????????????????????????????  相似文献   
993.
利用2005年1月至12月凭祥站自动与人工第二年平行观测气压资料,就自动与人工观测气压的差值及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自动观测气压值比人工观测气压值,日平均值普遍偏低0.3~0.4hPa。日最低气压在5~6月高温期差值最大,有时可达到1.3 hPa。(2)自动与人工观测气压的差值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3)自动与人工观测气压值主要分布在0.3~0.4hPa之间,在业务规定允许误差范围内(4)人工操作不当读数误差;观测时间不一致;仪器性能误差;自动观测在高温状况下的非线性以及其他原因均会导致自动与人工观测气压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994.
995.
根据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落实工作指南,对福建闽清梅埔井水位大幅下降的成因作分析,通过观测技术系统故障、水口水库排水干扰、趋势动态、抽水干扰等因素的排除,认为闽清梅埔井水位呈规律性下降是固体潮固有韵律,非外界干扰引起;而水位大幅下降则有可能是区域应力情况的真实反映,可能反映了井区周围断裂活动的加剧。  相似文献   
996.
By expressing the stream function in terms of the symmetric and the antisymmetric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equator,the barotropic vorticity equation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equations,one describing the behaviours of the atmospheric symmetric motion,and the other those of the atmospheric antisymmetric motion.From them,for the entire global surface at the equivalent barotropic level,the conservations of several basic quantities,such as vorticity,angular momentum etc.in the symmetric and antisymmetric cases,have been discussed.In addition,the energy budget equations and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expressions for the two kinds of motion are given.It can be seen from them that there are not only the conversion between the zonal mean kinetic energy and the disturbed kinetic energy in the atmosphere,but also the conversion between the kinetic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symmetric and antisymmetric motions.In the case of including orography and horizontal diffusion into the vorticity equation,a mechanism of the generation of asymmetric behaviours of the atmosphere is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orography and that of horizontal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re likely the causes leading to the asymmetric motion.Finally,a theore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lobal model and the hemispheric one from the physical point of view is made.  相似文献   
997.
赣南葛廷坑钼矿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赣南葛廷坑钼矿为产在花岗斑岩与围岩内外接触带的中型斑岩型钼矿床。通过对矿区含矿石英脉中7个辉钼矿样品进行Re Os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及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94±16)和(1588±13) Ma。等时线初始187Os为(0001±0055)ng/g,MSWD=17。葛廷坑钼矿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晚期,其成矿年龄对应于华南中晚侏罗世第二成矿阶段(170~150 Ma),与区域内160 Ma左右的钨锡矿成矿作用基本一致。区域上华南钼的成矿时间具有连续性,在165~90 Ma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998.
全球碳循环与中国百年气候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宏  朱懿旦 《第四纪研究》2010,30(3):445-455
文章总结近百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特点、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温室气体气候效应的模式研究结果。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但温度变化具地区性和季节性特征。近50年观测到的冬季增温最为明显,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地区还出现了降温。人类活动被认为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大气CO2浓度从工业化前的约280ppm增加到了2008年的385.2ppm[1]。20世纪90年代期间,全球碳源为8.0GtC/a(1Gt=10亿吨),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6.4±0.4GtC/a)和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碳1.6[0.5~2.7]GtC/a。同时大气中增加的碳为3.2±0.1GtC/a和海洋吸收的碳为2.2±0.4GtC/a[2]。碳源比碳汇高出2.6[0.9~4.3]GtC/a,这部分目前学术界还不能解释的碳汇被称为“碳失汇”[2]。北半球陆地生态系统是寻找“碳失汇”的重要方向。目前多数气候模式能够成功再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百年的实际演变。就全球年平均温度在 1880~1999年的变化而言,在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的共同强迫作用下,参加IPCC AR4的19个耦合模式集合模拟的变暖趋势为0.67℃/100a,非常接近观测的0.53℃/100a[3]。 多模式集合的结果与观测序列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87[3],这种高相关系数主要来自20世纪的变暖趋势。19个耦合模式模拟中国平均气温演变的能力较之模拟全球平均情况要差,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5[4]。这表明对区域尺度的气候变化而言,其情况要比全球平均情况复杂的多,特别是中国地区存在的高浓度气溶胶,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区域的气候变化。由于气候变化同时受地球系统的自然变率和人为因子的影响,更进一步了解全球碳循环对中国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依赖于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对各种自然和人为气候强迫的模拟准确性,特别需要结合观测和模拟减小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典型地区土壤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高精度和高密度土壤碳分布数据,建立单位土壤碳量,采用指数模型计算方法,取得各地区土壤碳储量数据.按照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分类、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等划分方式,按照 0~0.2m,0~1.0m和 0~1.8m不同土壤深度,分析了四川、湖南、吉林、江苏、河北、陕西等代表性地区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中国土壤碳储量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碳储量分布不均匀.按照 0~1.8m深度比较,成都平原土壤碳储量为1462.9Mt,碳密度为24813t/km2; 吉林平原区碳储量1381.96Mt,碳密度14473t/km2; 湖南洞庭湖区碳储量757.65Mt,碳密度18171t/km2; 江苏省碳储量1468.87Mt,碳密度13802t/km2; 陕西渭河平原碳储量165.47Mt,碳密度12124t/km2; 河北平原区碳储量844.84Mt,碳密度10525t/km2.按照面积加权平均计算,推算出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地区平均碳密度,0~0.2m为3186t/km2,0~1.0m为11646t/km2,0~1.8m为15339t/km2.  相似文献   
1000.
先介绍前一天湘西北出现暴雨后,次日鄂东南出现与不出现暴雨的两个个例,然后统计2003-2006年4-9月前一天湘西北出现暴雨前提下次日鄂东南出现暴雨与否的两种情况.应用ECMWF格点分析资料,将6个鄂东南次日出现暴雨个例进行合成,同时选出6个鄂东南次日不出现暴雨个例进行合成.对比研究这两种情况在天气过程前、过程中和过程后天气要素场差别,发现次日鄂东南出现暴雨的情况500 hPa影响低槽偏深、位置偏西、东移速度偏慢;850 hPa江南有西南风急流出现,鄂东南有θse≥345 K高能舌活动.次日鄂东南不出现暴雨,500 hPa低槽浅、位置偏东、东移较快,鄂东南地区由弱槽转为弱脊;850 hPa江南地区没有出现西南风急流,鄂东南没有θse≥345K高能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