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The easternmost Tian Shan lies in eastern Xinjiang, Central Asia. The South Barkol basin fault(SBF)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easternmost Tian Shan is a major tectonic structure in this orogenic region. The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paleoseismology,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process of the eastern Tian Shan orogen and implementing seismic mitigation.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easurements, and detailed geological and geomorphic investigations, we suggest that the fault exhibits clear left-lateral slip along its western segment. Paleoseismic trenches dug near Xiongkuer reveal evidence of six large paleoearthquakes. The four latest paleoearthquakes were dated: the oldest event occurred at 4663 BC–3839 BC. Data on the horizontal offsets along the probable 1842 Barkol earthquake coseismic rupture suggest clear multip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mulative offsets and possible ~4 m of coseismic left-lateral slip per event. From the cumulative offsets and 14 C sample ages, we suggest an average Holocene left-lateral slip rate of 2.4–2.8 mm/a on the SBF, accounting for ~80% of lateral deformation within the entire eastern Tian Shan fault system. This result is comparable with the shortening rate of 2–4 mm/a in the whole eastern Tian Shan, indicating an equal role of strike-slip tectonics and compressional tectonics in this orogen, and that the SBF may accommodate substantial lateral tectonic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4—2020年潮州市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NOx浓度、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州市区O3污染有改善趋势,但是浓度下降速度较缓慢;呈双峰型的月变化特征,主峰在10月份;污染强度呈春季高于秋季的趋势;日变化呈单峰变化,07时出现最低值,随后迅速上升,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5时,之后浓度又逐渐降低。NO2、NOx浓度与O3浓度变化呈反位相关系,早晨峰值比O3浓度低谷时间推迟1 h;下午低谷比O3的峰值提前1 h。潮州市区在最高气温>25℃、无降水、光照充足(>8 h)、相对湿度<80%、风速为1.5~2.0 m/s,吹偏西风和偏东风时发生O3污染的几率较大。O3超标出现在中午到上半夜,中度以上污染出现在下午。上午时段日出后的日照及积温是影响O3浓度增长的主要气象因子,到下午时段,日出后的日照和...  相似文献   
13.
潮州市近53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潮州市饶平地面气象观测站1956—2008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累积距平等分析方法对近53年来温度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来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线性增温速率0.17℃/10a,突变点在1994年,其主振荡周期的时间尺度为18年;季节温度变化最显著特点为冬季增温最明显,突变出现时间最早,在1987年,其次是秋季、夏季,最后是春季,突变点在1994、1995年附近;据季节温度振荡主周期判断,在大的时间尺度上各季节目前均处于偏暖期,但较小尺度上(2~4年),夏、秋季目前处于偏暖期,冬、春季处于偏冷期;1990年至今,大于等于0℃、10℃的活动积温处于回升阶段。  相似文献   
14.
典型黄土由于其特殊的大孔隙架空结构特征,在强震作用下具有强烈的震陷性。陕西富平县地处渭河盆地和鄂尔多斯地台的连接带,区内地震构造背景复杂,黄土分布广泛,黄土场地的震陷危险性较高。文章以富平县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和富阎新区规划范围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研、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确定研究区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确定研究区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动参数,基于大量黄土动三轴试验确定区内不同地貌单元及不同地层黄土的震陷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富平县强震作用下黄土场地的震陷进行评价,50 年超越概率10%条件下,研究区内轻微、中等震陷区分布于浮塬和渭河二级阶地。50年超越概率2%条件下,研究区内轻微及中等黄土震陷区主要分布在石川河三—四级阶地、浮塬和渭河二级阶地。严重震陷区主要分布在渭河二级阶地、石川河三—四级阶地和浮塬。根据震陷等级给出了研究区50年超越概率10%和2%水平下的黄土震陷小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富平县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