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江西武功山穹隆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江西武功山地区发育典型的穹隆花岗岩(变质核杂岩),该区中心部位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和花岗质片麻岩,近EW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萍乡、安福盆地分别位于其北、南两侧。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类以富SiO2、K2O,Rb、Th、LREE,贫Ba、Nb,且具明显Eu负异常为特点,同时花岗岩中含有夕线石、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表明属于S型花岗岩,反映陆内构造环境。与中生代花岗岩相比,山庄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ISr为0.7066,接近于I型,其构造背景与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较为相似。中生代花岗岩类具有3个不同的岩相分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不同岩相带具有相似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武功山穹隆状花岗岩经历了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的演化过程,武功山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发育在一个古老的加里东期变质基底之上。通过对该区花岗岩类及花岗质片麻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揭示穹隆花岗岩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2.
赣江断裂带地质特征及其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赣江断裂带发育在江西省境内,全长大于600km,宽50~120km,走向N20°E左右,伴生有一系列NE向和NW向的次级断裂。在地球物理上,它是一个具有显著重力、航磁异常梯度带的深大断裂带;岩石学上,是一个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线;沉积学上,控制了一系列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红色沉积盆地。构造形迹和沉积作用特征表明,中—新生代是赣江断裂带活动的高峰期,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规模的左行走滑脆性剪切带,其左旋走滑变形具有北强南弱、走滑时代北早南晚的穿时特点以及伸展断陷向北扩展、沉积中心向西迁移的演化规律。控盆作用及构造交切关系表明,赣江断裂带起始于印支期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之后的早侏罗世。年代学、运动学研究表明,该断裂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早白垩世左旋走滑、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滑脱伸展和新近纪—第四纪的右旋挤压,其动力学原因主要受侏罗纪以来太平洋板块运动体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3.
东营凹陷伸展断弯褶皱的构造几何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南部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半地堑盆地。本文通过对横穿东营凹陷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精细的构造解析,发现这个半地堑盆地的伸展构造具有明显的膝折变形特征,基本上符合伸展断弯褶皱模型。由此运用伸展断弯褶皱理论,同时按照平衡剖面原理,详细恢复了东营凹陷伸展构造的发育过程。经过对盆地内部构造变形的反复拟合和测算,我们确定了东营凹陷伸展断弯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其运动学过程,揭示出东营凹陷各主要裂谷阶段的地壳水平伸展量,并且将其中的背斜解释为上凹与上凸断层转折组合所形成的一个伸展背斜构造。同时采用构造几何学方法推断在白垩纪末期该地区曾经历过大约1750m厚的剥蚀作用,总伸展量可达25km。  相似文献   
134.
舒良树  朱文斌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21,95(10):3099-3114
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铌钽锂等稀有稀土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以花岗岩型、蚀变花岗岩型矿床类型为主,也有少量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武夷、南岭和江南等地区。锂矿多呈弥散状产出,和钨锡铌钽铍铯等稀有金属矿共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本文对华南锂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锂矿带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的制约。华南锂等稀有元素成矿物质的堆积与富集发生在具有古老基底的成熟陆壳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改造与物质循环过程,致使锂矿等稀有金属矿产不断富集。高成熟度的地壳、高分异高演化的花岗岩、富含挥发分流体的交代蚀变是锂矿物质迁移富集和成矿的三大因素,锂矿床多产在造山带中的背斜轴部和两组大断裂的交汇处,锂矿体多赋存在复式岩体的晚期岩株和蚀变花岗岩以及伟晶岩脉中,出现在晚期岩体的顶部和边部。成矿集中在新元古代、晚奥陶世—早泥盆世、中—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4个时期,尤以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的锂矿类型最多,规模最大,矿质最好。华南具有花岗岩型铌钽锂稀有金属成矿的良好条件,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5.
华南前侏罗纪构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南是我国地质研究的立典地之一。近年又有若干新发现,获得大批新数据,产生了许多新认识。本文初步总结了华南前侏罗纪地质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以及出现的新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了综合评述,兼谈了自己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前寒武纪地质特征(多地体的构造格架、碰撞拼合带位置的厘定、华夏古陆问题、新元古代变质作用)、华南原始大陆形成的时间与证据、华南早古生代褶皱带构造属性(陆内造山前构造、早古生代地层序列与沉积环境、陆内造山的证据、陆内构造-岩浆作用特征、早古生代陆内造山的驱动力)、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与早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构造背景(晚古生代含放射虫硅质岩问题、晚古生代地层序列、早-中三叠世花岗质岩浆活动特征、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华南地质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等。期盼借此引起业内同行的重视,促进华南地质研究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36.
对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火山岩和花岗岩的15个磷灰石样品和5个锆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109.3~11.9 Ma之间,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81.7~56.8 Ma之间.矿物对法计算得到,该地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中期的视剥露速率为0.157~0.222 mm/a.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博格达-哈尔里克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多期冷却剥露,分别是早白垩世(119~105 Ma)、晚白垩世晚期(67~65 Ma)、新生代早中期(47~31 Ma)和新生代晚期(12~7 Ma).白垩纪以来的天山变形作用,与亚洲南缘多期的地体碰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