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4篇
  免费   1925篇
  国内免费   2698篇
测绘学   1183篇
大气科学   1478篇
地球物理   1866篇
地质学   4926篇
海洋学   1261篇
天文学   236篇
综合类   847篇
自然地理   1040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621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542篇
  2019年   726篇
  2018年   637篇
  2017年   621篇
  2016年   628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672篇
  2013年   686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分析了石河子地区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3个观测站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石河子年降水量最多,其次是炮台,最少是莫索湾。3站季节变化一致,均以春夏季降水量居多,约占全年63%,冬季降水量最少,约占全年的13%。降水量年际变化一致,70年代降水量偏少,80年代以后降水量偏多。出现丰水年和干旱年的降水趋势一致,且出现丰水或干旱时大面积发生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92.
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冬小麦进行不同O3 浓度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O3 浓度增加 ,冬小麦发育期表现为开花前期有所延迟 ,开花后期的各发育期明显提前 ,生育期缩短 ,植株矮化 ,干物质累积量明显下降。无论是长时期通气处理还是阶段性通气处理 ,产量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3.
ODP 1144站钻孔沉积物中微玻璃陨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取自南海北部的ODP1144钻孔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和取自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玻璃陨石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显示,这些微玻璃陨石属于亚洲-澳大利亚散落区的普通微玻璃陨石。从成分上看,这些微玻璃陨石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的绝大部分Al2O3含量在19.0%以上,属于高Al类型,相应的难熔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个别微玻璃陨石Al2O3含量(13.0%)和难熔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含量和特征比值都与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的玻璃陨石相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意味着,这些微玻璃陨石来源于同一靶源区,但靶区的物质组成并不均一。  相似文献   
94.
沉积盆地深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初探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在前人深部流体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热力学定量模型,对沉积盆地深部流体的活动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效应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在东营凹陷不仅存在着幔源富二氧化碳流体(H2O+CO2)的活动,而且还存在着幔源富氢流体(H2O+CH4+H2)的活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也发现了幔源富二氧化碳的活动。深部流体上升过程中热能传递的定量研究表明,幔源流体是良好的热能载体。东营凹陷和塔中地区的有机质异常热变现象证实了深部流体的热效应。有机质热演化生烃不仅需要热,而且是个缺氢的过程,富氢流体注入沉积盆地势必对油气的生成产生影响。加氢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加氢可大幅度提高烃源岩的产烃率;对腐泥型干酪根而言,加氢生烃效应最显著的阶段是在生烃高峰之后,产率可增加147%以上;腐植型干酪根的加氢生烃效应在各个阶段都较显著。在东营凹陷和塔中地区分别发现了深部流体促进烃源岩生烃的现象。因此,深部流体在能量上和物质上对油气的生成均可构成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未成熟石油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H3^1-H2^3段湖相白云岩,分布有未熟油的工业性油流,原油来自同层段的湖相泥质白云岩,属自生自储式原油,通过凹陷中心云2井和云1井岩芯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论述了白云岩系未熟油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有机质丰度高和优良的成油母质类型(包括被细菌改造“腐泥化”的母质)和良好的岩性组合是早期成油的物质基础;双层水体的咸水碱性环境是早期成油的外界条件。其成烃模式表明,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存在早期和晚期两个成烃高峰期。  相似文献   
96.
云南矿业支柱产业建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矿业发展现状尤其是磷化工和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的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矿业已成为云南工业的主体产业群体,影响云南矿业发展的难点主要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国有企业困难面大,地质勘探投入少,矿山建设落后等,并据此讨论了矿业作为云南省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
我国铝土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穆新和 《矿产与地质》2002,16(5):313-315
分析我国铝土矿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指出我国铝土矿的特点是多为一水硬铝石型矿石 (占 98.4 6 % ) ,且是高铝高硅低铁 ,用其生产氧化铝成本高 ,矿石开采难度大。探讨今后合理开发利用铝土矿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甘肃北山的野外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1∶2 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和方法研究工作中 ,通过观察到的一些与岩浆混合模式相关的现象 ,指出暗色微粒镁铁质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有利证据 ,讨论了与花岗岩侵入体相关的镁铁质小岩体混合成因的可能性 ,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在造山带岩浆活动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
The updated study shows that the taphrogenesis of basement of the Fushun Basin is not a kind of instantaneous process. It intensified gradually and went to extreme in the sedimentary stage of the Guchengzi formation, and then, it weakened rapidly and stopped soon afterwards; the depression did not take place after the taphrogenesis. On the contrary, it almost happen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taphrogenesis. The depression went at a high spe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Xilutian formation, and then weakened gradually in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Gengjiajie formation. The evolution course of the synsedimentary structure of the Fushun Basin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six stages: slow taphrogenesis and high speed depression to accelerated taphrogenesis and high speed depression to high speed taphrogenesis and high speed depression to retarded taphrogenesis and high speed depression to gradual halt of taphrogenesis and reduced depression to slow depression and gradual halt of depressi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lower taphrogenesis and upper depression" structure. The formation of the binary structure might be due to the suspension of taphrogenesis and the change of the regional structure stress field, but the depression kept going. The result of calculation combining the analysis of the synsedimentary structural frame, the back-stripping method of 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basin basement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rmo-settlement history indicates that the great sedimentary space required by the "upper depression part" consists of two parts, namely, 40% from compaction of sediments and 60% from slow depression of the basin basement during a long period of time. Gradual halt of the depression in the Fushun Basin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reversal of the lithosphere hot-recession and gravity isostasy adjustment which may be the result of new hot-events in the depths and accompanied invasion of extremely thick diabase sill, thus revealing a new forming mechanism of "fault subsidence at the base and depression on the top"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00.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骨盆骨折17例,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17例检查均取得清晰立体图像,且可消除某一骨性结构,单独观察骨盆某一组成骨的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案的设计及教学等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