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06篇 |
免费 | 3101篇 |
国内免费 | 14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63篇 |
大气科学 | 1306篇 |
地球物理 | 1436篇 |
地质学 | 4460篇 |
海洋学 | 1181篇 |
天文学 | 208篇 |
综合类 | 653篇 |
自然地理 | 8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305篇 |
2023年 | 364篇 |
2022年 | 624篇 |
2021年 | 663篇 |
2020年 | 541篇 |
2019年 | 640篇 |
2018年 | 560篇 |
2017年 | 539篇 |
2016年 | 567篇 |
2015年 | 571篇 |
2014年 | 569篇 |
2013年 | 572篇 |
2012年 | 659篇 |
2011年 | 579篇 |
2010年 | 574篇 |
2009年 | 477篇 |
2008年 | 415篇 |
2007年 | 377篇 |
2006年 | 288篇 |
2005年 | 216篇 |
2004年 | 146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桂西南那坡盆地位于八布-Song Hien构造带,发育早-中三叠世岩浆岩和巨厚海相碎屑岩系,是研究华南地块南缘古特提斯造山过程的关键地区。本文对那坡盆地中三叠统河口组中-上部的两套沉凝灰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研究。两件沉凝灰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40.6±1.0Ma和236.3±0.8Ma,指示河口组碎屑岩沉积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部分为晚三叠世卡尼期早期。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该沉凝灰岩属于亚碱性英安质,富集轻稀土(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具有显著的Nb、Ta和Ti负异常。沉凝灰岩锆石具有较低的ε_(Hf)(t)值(-18.6~-6.3)和较老的地壳模式年龄(t_(DM)^(C)=1664~2434Ma),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认为其形成于俯冲环境。整体上,那坡盆地河口组沉凝灰岩表现出俯冲作用形成的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来源于桂西南凭祥地区的中-晚三叠世酸性火山岩。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认为华南地块南缘八布-Cao Bang古特提斯分支洋盆于晚二叠世至晚三叠世早期向北俯冲,随后自西向东呈“剪刀”式逐渐闭合。华南地块与北越地块完全碰撞拼合的时间发生在晚三叠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52.
153.
岗察岩体位于秦岭、祁连、昆仑和松潘—甘孜造山带交会部位,属西秦岭成矿区,为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H、O、S同位素示踪手段对岗察岩体内江里沟、双朋西、谢坑3个矿床的成矿流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个矿区样品的δ18O(H2O)大部分落在岩浆水范围,因此O同位素具有岩浆水特征,推测3个矿区的流体均来自发生过脱气作用的岩浆,但成矿作用发生在浅部。研究区δ34S值集中在-3.8‰~0.9‰之间,与多数岩浆岩δ34S值的范围-5‰~5‰相近,说明3个矿床的硫均为岩浆来源,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总体δ34S江里沟>δ34S双朋西>δ34S谢坑,这种差异可能与岗察岩体岩浆演化有关。3个矿床的δ34S平均值均接近正常地幔硫的范围-1‰~1‰,暗示硫源可能有深源岩浆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4.
甘肃北山地区黑山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杂岩体
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山铜镍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北山裂谷带内,庙庙井-双鹰山深大断裂南侧,含矿基性—超基性复式杂岩体侵位于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组和寒武系双鹰山组中。矿化主要赋存于杂岩体内的橄榄岩和角闪辉长岩内。采用锆石离子探针微区原位(SHRIMP)法获得矿化角闪辉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374.6Ma±5.2Ma,表明该含矿杂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用均发生于晚泥盆世。这一年龄数据的获得不仅对重新认识北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北山地区开展铜镍矿找矿提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5.
QU Hongying PEI Rongfu FEI Hongcai LI Jinwen WANG Yonglei WANG Haolin YAO Lei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2,86(3):700-718
The Fenghuangshan skarn-type Cu deposit, Tongling Ore Cluster, Anhu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ore-forming belt. To better understand magmatism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ineralization, we investigated geochemical features, ore-forming fluids, and geochronology of the Xinwuli intrusion and the related Fenghuangshan Cu deposit. Lith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the Xinwuli quartz monzodiorite is formed by mixing magma derived from upper mantle alkaline basalt that has been contaminated by crust materials. C, H and O isotopes indicate that ore-forming fluids mainly come from the magma, with minor amounts of meteoric fluids involved at the late stage. S and Pb isotopic components indicate that ore-forming materials are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Molybdenite Re–Os isotopic dating yields Re–Os model ages ranging from 139.1±2.4 Ma to 142.0±2.2 Ma, with an isochronal age of 141.1±1.4 Ma,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SHRIMP) zircon U–Pb ages of quartz monzo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in the mining area. Dating analysis yields ages from 136.0±2.0 Ma to 143.0±2.4 Ma for the quartz monzodiorite (a weighted average of 139.4±1.2 Ma) and ages from 136.7±2.0 Ma to 145.3±2.4 Ma for granodiorite (a weighted average of 141.0±1.1 Ma). 相似文献
156.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一部分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用经典数学理论及力学模型很难描述。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影响边坡稳定的离散型和连续型因素采用不同方法确定隶属度,并利用二元对比分析法给出各因素权重值;同时考虑降雨对边坡稳定的重要影响,对降雨后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修正,建立边坡稳定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评价降雨前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所采用的隶属函数,充分考虑了各个因素的不同特点和分布规律;考虑降雨前后权重的变化,能使评判结果更趋合理。以实际工程为例,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显示:降雨前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后处于欠稳定状态,与经典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7.
自然电位方法可以应用于水文地球物理领域获取土壤水分入渗特征.通过连续监测野外试验场的自然电位场,获取连续的自然电位平面图,直接获知了土壤水分在平面上的主要入渗区域,同时借助自然电位成像方法,揭示了土壤水分的两个主要通道,并探测出两个地下孔洞的位置,最终在地质雷达剖面图的辅助下证实了上述结论,为水文地球物理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
采自我国不同聚煤区的不同时代的89件煤样品,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分别测定了29种微量元素。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平均值高于世界的平均值,含量范围也较美国宽。我国各聚煤区不同时代间相比较,煤中大多数元素的平均含量和富集因数,从华南二叠纪至华北石炭—二叠纪到全国中-新生代逐渐降低。(2)中-新生代的煤中,元素间的相关性较好,华南二叠纪次之,而华北石炭—二叠纪的煤最差。(3)REE分布模式类型以中-新生代的煤最复杂;而华北石炭—二叠纪的煤较简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