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619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海平面变化预测模型,预测了渤黄东海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值。该模型考虑了温室效应和地壳升降。根据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和海平面上升的预测值,数值模拟了渤黄东海潮波系统的变化。结果显示,半日分潮(M2,S2)的振幅变化ΔH(或位相变化Δg)有相似的正负分布模式,全日分潮(K1,Q1)的也是如此。考虑和不考虑地壳升降情况下得到的正负分布模式,在黄海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别,那是由于在黄海存在一个范围很广的海平面变化年速率为负的区域所致。在我国沿岸主要站点,考虑地壳升降情况下获得的主要分潮振幅与不考虑的相比,其中M2分潮的差别最大,其差值范围为-1.8~3.3 cm。在主要站点,利用考虑地壳升降情况下获得的调和常数计算所得的海图深度基准面、最高和最低天文潮位,与利用原调和常数计算所得的相比,海图深度基准面的变化范围为-12.4~14.6 cm,最高天文潮位的变化范围为-11.7~13.0 cm,最低天文潮位的变化范围为-11.9~10.5 cm。  相似文献   
992.
平潭大屿岛上台湾相思长势的时空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台湾相思群落生长发育与气候特征的关系,选用11个位于大屿靠海一侧不同地点的台湾相思群落研究对象。通过2016年4—12月对台湾相思标记枝条的生长状况进行长期监测。观测结果表明:11个样点受盐害叶片占比为1.16%~51.48%,受虫害叶片占比为30.27%~59.78%。植株大多受到盐害与虫害的干扰,花数量和花蕾数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由植物生长状况与气候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可知,风向和风力随月份变化而变化,12月风力最高达5.93m/s。月份和风向与受盐害叶片占比、受虫害叶片占比均呈现极显著相关性。在开展海岛植被生态修复时,需要注重冬季养护、病虫害防治和筛选抗风、耐盐雾的海岛适生物种。  相似文献   
993.
结合2017年《海洋测绘》刊载的论文情况,从海洋测绘学科发展角度出发,统计分析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研究状况,主要对海洋测量定位、海岸地形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水位控制和潮汐测量、海图制图等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简要评述,旨在为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在2011年丰水期(7月)和2012年枯水期(3月),分别对钦州湾的内湾和外湾开展了浮游动物调查,研究了枯水期和丰水期钦州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分别为27种和44种,以优势度指数Y0.02确定的优势种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为3种和4种。丰水期浮游动物丰度为4.0~133.6ind/m3,平均丰度为50.9ind/m3;枯水期浮游动物丰度为1.2~1 725.0ind/m3,平均丰度为272.2ind/m3。丰水期浮游动物(包含鱼卵仔鱼)生物量为1.7~179.2mg/m3,平均生物量为44.0mg/m3;枯水期浮游动物(包含鱼卵仔鱼)生物量为3.1~3 530.0mg/m3,平均生物量为474.9mg/m3。无论是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丰度和生物量,均显示出内湾低于外湾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的变化特征。钦州湾浮游动物的这种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与浮游植物生物量、贝类养殖、环境的稳定度以及人为干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南印度洋偶极子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对南印度洋副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总结了南印度洋偶极子事件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印度洋海表温度的方差表明南印度洋是整个印度洋海温变率最强的区域,年际海温变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海温呈现西南—东北向的偶极子型分布,被称为南印度洋偶极子(Southern Indian Ocean Dipole, SIOD)。南印度洋海温偶极子的形成主要是受大尺度大气环流调整的影响。南印度洋副热带反气旋环流异常引起了印度洋热带东风异常和副热带西风异常的变化,影响了潜热通量、上升流和Ekman热输送,进而引起了海温变化。SIOD对热带和热带外大气环流也有影响,尤其会影响亚洲夏季风降水异常,例如我国的降水异常和南印度洋偶极子海温异常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此外,SIOD模态所引起的经向环流异常与南海、菲律宾地区的反气旋环流异常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96.
枯水期钦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浮游植物特征光合色素的分析方法,研究了2011年枯水期钦州湾浮游植物的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枯水期含量较高的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按含量高低依次为叶绿素a、岩藻黄素、叶绿素b、青绿素和多甲藻素,其他特征光合色素的含量很低。经CHEMTAX对光合色素转化计算,枯水期普遍检出的浮游植物类群为硅藻、青绿藻和甲藻,是枯水期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其生物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2.36±2.38)μg/L、(0.87±0.53)μg/L、(0.13±0.14)μg/L,变化范围为0.18~7.45μg/L、0.10~1.80μg/L和0.02~0.60μg/L。硅藻、青绿藻和甲藻占枯水期浮游植物生物量比例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59%±21%、30%±16%、6%±4%,占比变化范围为29%~96%、1%~53%和0.4%~14%,其他藻类所占比例很低。河口和外湾靠外海域两个区域以硅藻为优势类群,内湾及外湾近岸硅藻和青绿藻共同为优势类群。河流营养盐输入量和比例的不同决定了钦州湾河口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大面积贝类养殖导致了内湾至外湾近岸海区硅藻比例的降低,而外湾水温的增加引起暖水性硅藻大量增长成为优势类群,在温度进一步增加和营养盐持续输入等条件下存在会发生硅藻赤潮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7.
StudyontheisozymesintwospeciesofprawnsLiTaiwu,SuXiurong,ZhangJian,YinHongying,XieMingjie,NingShuxiang(ReceivedJune25,1997;acc...  相似文献   
998.
The increase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the 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terrigenously-dominated marine shales in the shallower depth intervals was reported in the Ying-Qiong Basin, South China Sea. The organic enriched lower Sanya Formation shales(early Miocene) have biomarker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subtropical plants, with abundant high molecular weight n-alkanes, angiosperm-derived oleanane,rearranged oleananes Ⅰ, Ⅱ, Ⅱ, tricyclic/tetracyclic terpanes including des-A-oleanane, X, ...  相似文献   
999.
监测海岸线变迁对于保护和开发海岸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湛江市白茅海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以6个年份(1987年、1991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法(MNDWI)、迭代式阈值分割法提取瞬时水边线,之后通过潮汐模型对其进行校正得到平均大潮高潮线,运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的统计模型对6个年份的平均大潮高潮线变迁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987—2020年白茅海海岸线以-4.28 m/年的年平均速率向陆侵蚀后退,海岸线变化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海岸线年平均侵蚀速率较快的时期为1987—1991年和2010—2020年,分别为-18.23 m/年和-7.22 m/年;侵蚀最严重的位置为白茅海旧灯塔附近,部分岸段存在侵蚀和堆积两种现象,整体上白茅海砂质岸线侵蚀等级为极高侵蚀,亟须修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00.
Multi‐proxy indices retrieved from sediments in Lake Chaonaqiu, an alpine lake on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 (LP) of China,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a precipitation history over the last ~300 years. The results correlate well with records from tree ring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neighboring regions. We show that the lake oscillated between two states, i.e. wetter climatic conditions, which favored denser vegetation cover, and promoted weaker catchment soil erosion; and drier climatic conditions, which lead to less vegetation coverage, correlate with stronger surface soil erosion. Several intensive soil erosion ev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ediment cores, and most of these occurred during decadal/multi‐decadal dry periods, and correlate well with flood events documented in historical literatu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soil erosion by flood events is particularly intense during dry periods, and further highlights the role of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in small lake basins on the Chinese LP.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