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298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585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2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文从三维城市景观建设的技术路线出发,探讨了数据组织、三维场景制作及三维场景发布的内容,解决了三维数据生产过程中的精度问题,为“数字淮安”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2.
介绍了基于RD模型进行SAR影像正射纠正的基本原理,并将不同方案的试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研究表明,利用RD模型进行SAR影像正射纠正是正确、有效的,利用稀少控制点便能获得高精度.不使用任何控制点和DEM,只利用卫星参数进行纠正,导致系统误差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不广泛.高程误差对平面位置误差影响较大,DEM的高程误差越小,DOM精度越高.参考DEM的高程误差是DOM产品精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43.
地理编码系统建设是为进一步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做好系统建设工作可以显著地提高管理效率,节省管理费用。本文在总结其他城市管理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要求,探讨城市地理编码更新采集和数据建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4.
就大比例尺数字化内业成图中所遇到的精度范围内的测点点位拟合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45.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采用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9月22~ 26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性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分析表明: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前期(对流性降水阶段),湿位涡正负区叠置的形式有利于低层气旋式辐合发展,强降水出现在对流层中下部MPV1 <0和低层MPV2>0的范围内,而MPV1负值中心和MPV2正值中心及其包围的密集区,是暴雨产生的警戒区.后期(稳定性降水阶段),对流层高层MPV2负值位涡舌的向下伸展,有利于中低层大气斜压性增强,使垂直涡度发展,降水维持.湿螺旋度垂直分布能很好地反映暴雨发生时大气的动力特征,暴雨区上空低层正涡度、水汽辐合旋转上升与高层负涡度、辐散相配合,是触发暴雨的有利动力机制.强降水发生时段,湿螺旋度有显著增加,这对于降水发生的预报要优于z螺旋度.  相似文献   
946.
区域气象服务产品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Java EE系统架构、应用RIA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区域气象服务产品的共享平台,并对产品文件上传、查询、下载等核心功能的实现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47.
区域暴雨过程中两次龙卷风事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常规观测和NCEP等资料对2010年7月17和19日河南两次龙卷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如下:(1)龙卷发生的天气背景是:两次龙卷均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影响河南出现区域暴雨和大暴雨过程中,高层为青藏高压脊北侧和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侧强辐散区,中低层有低涡、切变线、急流,龙卷发生在地面β中低压气旋的东南象限,距气旋中心约50 km处.(2)龙卷发生的环境场特征:对流有效位能大于1000J/kg,大气层结不稳定,K指数大于36℃,发生强龙卷的SWEAT指数在400左右,0-1.5 km垂直风矢量切变达15m/s,而抬升凝结高度很低(0-300 m).(3)雷达回波和特征参数分析结果为:两次龙卷均发生在低涡东南侧的β中尺度螺旋雨带上,该回波带强度50 dBz左右,顶高9-12 km,龙卷是由该回波带中部的微型超级单体产生,垂直剖面上低层有明显的弱回波上升气流区,螺旋雨带中部向东凸起的强降水下沉气流和上升入流交界处是龙卷易出现的关键区域.速度图上,γ中尺度气旋系列先后经历了三维相关切变、中气旋、龙卷涡旋特征的演变过程.中气旋提前于龙卷发生前0.5-1 h出现,这对估计和预警龙卷很有意义.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参数分析结果是: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底的高度都在1 km以下,TVS底和中气旋底高度相当或略低一些,F2级龙卷底高<0.5 km,TVS顶的高度一般在2-4 km,中气旋顶高一般2-3 km;从最大切变值来看,中气旋最大切变一般在(1.0-4.0)×10-2 s-1,TVS最大切变值一般为(2.0-5.0)×10-2 s-1,最大切变高度平均出现在0.8-0.9 km,F2级龙卷最大切变高度一般在0.5 km.就F1和F2两次龙卷过程比较看,F2龙卷特征底和顶的高度都低于F1龙卷,最大切变值F2龙卷比F1龙卷大一倍,出现在低层大的切变更容易造成严重的龙卷灾害.根据局限于低层中气旋和TVS系列性、移动性、持续性的特点明确了区域暴雨中预警龙卷的思路.最后对区域暴雨过程中出现龙卷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8.
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的气候不断在变化,全球大气CO2浓度也在变化,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响应—反馈作用,目前存在争议较大.本研究从地质时间尺度、千年以来和现代气候变化3个角度进行介绍,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多重时间尺度变化规律的叠加,从长时间尺度来看,全球平均温度和大气CO2水平均表现出整体降低的趋势.地质历史时期存在多次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时期,有时甚至可达现在大气CO2水平的十几倍.气候变化与大气CO2的关系非常复杂,高CO2时期并不全部对应于高温时期.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在全球各大洲均有温暖时期的出现,并且很多地方的重建结果表明中世纪暖期的全球平均温度要比现代的全球平均温度还高.但这一区间的温度变化和大气CO2水平在1850年之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近百年的气候观测资料表明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74℃,但对于这种上升的理解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是否确实是由于人类活动(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导致了全球CO2水平增高,进而导致全球变暖,需要更多的证据来验证.  相似文献   
949.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比分析了直接稀释法和基体匹配法测定含盐水样中微量铀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铀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9,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都满足样品测定要求,二者均可用于盐湖水中微量铀的测定。但基体匹配法稳定性高,重现性好,更适合于盐湖水中微量铀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950.
多尺度地图数据在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的组织和显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引入LOD思想,详细论述了在同一比例尺数字地图不同详细程度的分层显示和不同比例尺数字地图嵌套显示中,多尺度地图数据的组织和显示方式。通过运用多比例尺数据切换显示,间接地实现了电子地图的无级缩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