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06篇 |
免费 | 1837篇 |
国内免费 | 28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87篇 |
大气科学 | 1305篇 |
地球物理 | 1413篇 |
地质学 | 5617篇 |
海洋学 | 1079篇 |
天文学 | 131篇 |
综合类 | 692篇 |
自然地理 | 12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311篇 |
2022年 | 661篇 |
2021年 | 729篇 |
2020年 | 541篇 |
2019年 | 730篇 |
2018年 | 522篇 |
2017年 | 506篇 |
2016年 | 502篇 |
2015年 | 539篇 |
2014年 | 551篇 |
2013年 | 638篇 |
2012年 | 739篇 |
2011年 | 612篇 |
2010年 | 668篇 |
2009年 | 616篇 |
2008年 | 528篇 |
2007年 | 590篇 |
2006年 | 547篇 |
2005年 | 426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277篇 |
2002年 | 303篇 |
2001年 | 235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Permian High Ba-Sr Granitoids: Geochemistry, Age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Erlangshan Pluton, Urad Zhongqi, Inner Mongol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Erlangshan Pluton from Urad Zhongqi, central Inner Mongoli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rocks consist mainly of diorites with gneissic structure. Pe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reveal that the diorites belong to metaluminous, high-potassium calc-alkaline series, with chemical signatures of I-type granite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SiO2 contents (56.63%–58.53%) and A/CNK (0.90–0.96), high Al2O3 contents (17.30%–17.96%) and Na2O/K2O ratios (1.20–1.70), enrichment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e.g., Ba=556–915 ppm, Sr=463–595 ppm), and relative depletion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e.g., Nb, Ta, Ti) in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spidergram, and right-declined rare earth element patterns with slightly negative Eu anomalies (d?Eu=0.72–0.90). They have Sr/Y ratios (20–25) evidently less than Kebu Pluton (49–75) to its east.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dating of the diorites has yielded an intrusive age of 270±8?Ma. This leads us to conclude that Erlangshan diorites were formed by mixing between the middle or lower crustal-derived magma and minor mantle-derived mafic magma, followed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which was trigged by crustal extension and fault activity in post-collisional setting. 相似文献
62.
随着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核电,放射性废料的安全处置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和前沿学科。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处置库内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的迁移程度。在侵入岩中,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通过地下水沿岩石孔隙从处置库向生物圈迁移的。为了理解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体接触带的迁移行为,本文根据两花岗岩体接触带中样品的铀系核素放射性活度比值(^234U/^238U,^230Th/^234U,^226Ra/^230Th,^230Th/^238U),利用 α-反冲(弹射)作用引起的放射性不平衡理论,计算了铀系核素子体^234U,^230Th,^226Ra在后期地下水的作用下在花岗岩体接触带及其裂隙内的迁出率、迁入率、并进行了质量平衡的计算。结果表明,经α-反冲作用进入流体的核素的迁出率要远大于因核素自然衰变的消亡率;裂隙充填物及裂隙能阻滞大量核素的迁移,其沉淀核素来自接触带花岗岩;花岗岩能强烈阻滞核素的迁移,可作为阻止放射性核素从核废料地下处置库向外迁移的有利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63.
64.
Mobile Agent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具有移动性、智能性和异步计算的特点,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向.现对Mobile Agent的概念、系统结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5.
由于地裂缝研究及地表变形监测技术(例如GPS,InSAR等)的快速发展,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层水平位移受到关注。传统区域地面沉降模型虽然求解快速但不能模拟水平位移;比奥模型虽然能够模拟土体的三维变形,但模型求解的计算量较大,较少应用于大尺度的区域地面沉降数值模拟。为解决以上问题,推导了解耦三维地面沉降数学模型,模型推导过程显示:比奥模型假设法向总应力和不变,则可简化为解耦三维地面沉降模型;解耦三维地面沉降模型假设土体仅有垂向一维变形,则可简化为传统区域地面沉降模型。同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解耦三维地面沉降模型可以作为比奥模型的替代模型和传统区域地面沉降模型的改进模型,用来模拟抽取地下水引起的三维区域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66.
在兴安金石金矿外围 4号分散流异常区 ,通过地电化学提取金测量法 ,查明测区存在 5个走向规模小于 5 0 m的金异常区 ,W( Au) 最大值为 72 .4× 10 - 9,高出背景值十几倍 ,并藉综合土壤吸附汞测量 ,高精度磁测和激发极化法等多种物化探方法来确定这些异常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 ,提出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在金的地电提取高异常区、高汞量异常区、高磁性异常区、低视电阻率异常区和中等视极化率异常区的“三高一低一中”的找矿模式。确定测区的北北东角 (右下角 )一带具备有利的金矿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67.
68.
空间优化提供资源、实体等的高效配置与最佳空间组织方案,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大数据背景下,各类蕴含时空信息的时空大数据能反映地表各要素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演变过程,为空间优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基于国内外时空大数据、空间优化研究成果,分析大数据发展历程、特征、定义及其影响,概括时空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总结出对地观测、社会经济、物联网、互联网与社交网等5类时空大数据;在宏观(全国)、中观(省域)、微观(市县)3个尺度下,综述现有研究中的各种空间优化;将时空大数据在各类空间优化中的应用归纳为城市(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土地利用分析等7大类,并分别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应用研究。该综述可为时空大数据、空间优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青藏高原南部中新世下地壳流动是当前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关键科学问题是下地壳的流动方向。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冲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4.9~14.8 Ma,朱诺斑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5.3~14.9 Ma。含矿埃达克质斑岩的特征如下:Si O2含量67.72%~74.49%,K2O含量2.85%~5.98%,Sr含量93~804μg/g,高Sr/Y(16~139)、(La/Yb)N(21~43)比值,Eu/Eu*值为0.6~0.91。冲江岩体锆石εHf(t)值为1.2~5.1,朱诺岩体锆石εHf(t)值为–6.9~–0.1,他们与徐旺春等报道的镁铁质麻粒岩的锆石Hf值(–2.5~4.8)具有很好的叠合性,暗示镁铁质麻粒岩(印度镁铁质下地壳)可以作为他们的岩浆源区。此外,Sr-Nd同位素表现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拉萨地块两个端元混合的特征,Pb同位素表现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喜马拉雅富集陆壳端元的特征。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的岩浆源区物质组成包括:拉萨陆壳、印度陆壳、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地幔成分),表现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特征,暗示青藏高原南部由南向北的下地壳流动方向。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