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13篇 |
免费 | 4497篇 |
国内免费 | 24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18篇 |
大气科学 | 1630篇 |
地球物理 | 1794篇 |
地质学 | 7292篇 |
海洋学 | 1478篇 |
天文学 | 124篇 |
综合类 | 893篇 |
自然地理 | 13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366篇 |
2023年 | 438篇 |
2022年 | 749篇 |
2021年 | 793篇 |
2020年 | 676篇 |
2019年 | 807篇 |
2018年 | 652篇 |
2017年 | 586篇 |
2016年 | 670篇 |
2015年 | 627篇 |
2014年 | 688篇 |
2013年 | 816篇 |
2012年 | 919篇 |
2011年 | 809篇 |
2010年 | 874篇 |
2009年 | 816篇 |
2008年 | 723篇 |
2007年 | 777篇 |
2006年 | 674篇 |
2005年 | 526篇 |
2004年 | 454篇 |
2003年 | 326篇 |
2002年 | 335篇 |
2001年 | 307篇 |
2000年 | 243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结合1∶5万水文地质调查,对香溪河岩溶流域溶洞特征进行了探究,统计其溶洞的规模、形态、发育地层、发育方向及分布高程,结果表明:该区洞穴规模中等,受岩性的控制,溶洞的发育表现出对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的选择性,其中寒武-奥陶系地层溶洞发育程度最高;溶洞的发育方向多为北北东和北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同时受本区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影响,溶洞集中发育于4个高程区;从溶洞发育的构造部位来看,溶洞主要分布在宽缓向斜的东南翼及向斜核部,平面分布表现出分带性;该区溶洞多发育至早期就停止进一步发育,其规模、类型、分布特征等与鄂西南地区溶洞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3.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物联网、人工智能、第5代移动技术(5G)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三维手段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和管理已经成为可能.作为城市在区域范围内的缩影,园区的管理也应向精细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本文在大量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建设案例的基础上,对比目前主流的... 相似文献
24.
应用VAN法、波形分析法、潮汐谐波分析等对华北地区观测资料质量较好的地电场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地电场波形日变幅度范围为2.35—11.12 mV/km;VAN法在华北地区有一定的震例对应,如2003年5月22日河北唐山ML 4.1、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L 5.1、2010年3月6日河北滦县ML 4.7... 相似文献
25.
26.
27.
本文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对多层及中高层基础隔震建筑地震需求及隔震效率的影响规律,隔震层采用LRB铅芯橡胶与LNR普通橡胶隔震支座组合,就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软土场地设置隔震层问题做探讨。提出土与基础隔震结构相互作用的简化计算模型,对不同场地及隔震设计目标下的多层及中高层基础隔震结构进行时程分析。研究表明:软土场地基础隔震建筑隔震层的有效隔震效率相对于硬土场地有所下降,必须通过设置具有一定规格的LRB支座来满足隔震目标。本文给出了铅芯橡胶支座极限变形需求随建筑层高及隔震目标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8.
五个短蛸群体等位基因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山东沿海莱州(LZ),烟台(YT)、青岛(QD),日照(RZ)和大连(DL)五地短蛸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分析了AAT,ALP,EST,GRS,G6PD,SDH,CAT,SOD,IDH,GPI,PGM,G3PD,MPI,ME,MDH,CK,AK等同工酶在短蛸外套肌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同工酶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LZ,YT,QD,RZ,DL五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5%,5%,10%,10%,10%(P0.99),群体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024,0.001,0.009,0.007,0.006,平均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200,1.022,1.061,1.103,1.077。结果表明,LZ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各群体中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对五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树图。 相似文献
29.
基于多维流视角,运用GIS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云南省旅游经济流、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结构差异特征及相互影响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云南省供需两侧旅游流反向发展态势明显,旅游流网络异质演变特征明显,流量水平趋高,而流质水平偏低。旅游经济流发展未能随着旅游客流和信息流的发展而增强,网络密度偏低且长期存在旅游经济发展孤点,旅游经济合作交流不足。各州市在旅游经济流网络中“零和竞争”的偏利非共生发展态势,使得旅游市场领域存在一定的“公地悲剧”现象。云南省旅游流节点水平及其空间特征差异显著,”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云南省旅游经济流受到旅游客流的中介力、旅游信息流的推动力、旅游资金流的拉动力三者的共同作用影响,各作用力影响程度表现出强弱历时性差异演化,旅游客流中介力持续增强,旅游信息流推动力稳步强化,旅游资金流拉动力显著下降。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及旅游经济流网络发展驱动模式,正逐步由“供给侧拉动型”向“需求侧推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30.
为了突出显示重磁场中地质体分布、断裂构造特征等信息,使图像显示错落有序、层次分明、清楚直观,有利于解释人员从不同角度认识重磁场异常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倾斜角概念,根据反余切函数特性,提出了扩展的倾斜角(iTdr)和倾斜角总水平导数(iTdr_Thdr)方法,来增强重磁异常信息,突出异常形状特点,以便于识别重磁异常中地质体边界和提取地质体分布、断裂构造平面展布特征等信息.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和较高的分辨能力,能够获取丰富的地质信息,对识别地质体边界、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确定断裂带和地质构造走向等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