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2篇 |
免费 | 2128篇 |
国内免费 | 11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96篇 |
大气科学 | 671篇 |
地球物理 | 711篇 |
地质学 | 3440篇 |
海洋学 | 620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404篇 |
自然地理 | 6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189篇 |
2023年 | 226篇 |
2022年 | 363篇 |
2021年 | 398篇 |
2020年 | 300篇 |
2019年 | 369篇 |
2018年 | 258篇 |
2017年 | 231篇 |
2016年 | 272篇 |
2015年 | 309篇 |
2014年 | 284篇 |
2013年 | 350篇 |
2012年 | 454篇 |
2011年 | 366篇 |
2010年 | 425篇 |
2009年 | 392篇 |
2008年 | 326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321篇 |
2005年 | 271篇 |
2004年 | 208篇 |
2003年 | 160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物源对比: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变迁的线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 Ma、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200~245 Ma、400~450 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720~850 Ma、950~1200 Ma、400~450 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42.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结构与Sr同位素和Sr含量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结构Sr的含量和Sr同位素组成,讨论了它的成因,飞仙关组优质储层为成岩期埋藏交代白云化作用的产物,来自岩石结构和Sr同位素和Sr含量的证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与准同生白云岩比较,埋藏白云岩的岩石结构和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与前者有显著差别;(2)飞仙关组所有各类碳酸盐岩(或矿物)具有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组成特征,~(87)Sr/~(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06588~0.708187,覆盖了全球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的变化范围(0.7076~0.7078),平均值0.707656与全球早三叠世平均值(0.707743)基本一致;(3)埋藏白云岩~(87)Sr/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07122~0.707419,平均值0.707421,都略低于全球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变化范围和平均值,但与已报道的川东北早三叠世飞仙关期海水Sr同位素变化范围(0.707330~0.707383)和平均值(0.707350)都非常接近,说明白云石化流体具有强烈的川东北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期海水Sr同位素组成特征;(4)综合岩石结构、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证明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为成岩期埋藏交代作用产物,白云石化流体来自地层中高Sr和高盐度的海源地层水. 相似文献
43.
44.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研究实例,对混合沉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混积岩和混积层系重新进行分类和命名;根据混合沉积的定义、成因、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接触关系等因素,按照“沉积事件+剖面结构”的原则,提出了渐变式、突变式和复合式3种成因类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和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2类沉积背景下详细论述了层序格架中混合沉积的发育情况;结合混合沉积本身的特点讨论了混合沉积与油气的关系。最后针对混合沉积研究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5.
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准确获取城市植被的分布信息,是城市气候和地表能量平衡研究的重要内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精确获取和动态监测城市植被提供了重要资料。本研究利用资源三号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植被进行光谱特征分析与提取,提出一种城市植被的自动化信息提取算法—分离面法(Hyperplanes for Plant Extraction Methodology,HPEM)。结果表明:在假彩色反射率空间,植被与NDVI值低的背景有很好的分离性,而在真彩色反射率空间,植被与NDVI值高的背景有很好的分离性;HPEM能很好地避免NDVI最佳阈值法中将建筑物误分为植被的问题,其精度明显优于NDVI最佳阈值法,Kappa系数从0.85提高到0.90,总的错分与漏分误差从21.15%降低到14.18%。可见,本文的HPEM方法能有效提高城市植被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46.
通过分析3种传统数据模型的特点,得出它们在管理地理复杂对象方面的局限性,从而引出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本文利用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中的各种操作,以基本地理对象为基础构建复杂地理对象,并且在VC 6.0平台上实现了面向对象几何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47.
48.
49.
在土体主应力方向的旋转过程中,主应力方向与塑性主应变增量方向之间存在着非共轴现象,非共轴现象对应力-应变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有限元二次开发,将角点结构非共轴理论应用到有限元程序ABAQUS中;对密砂单剪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非共轴现象及其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对圆形浅基础作用下饱和密砂地基荷载-变形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离心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将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非共轴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非共轴现象对浅基础地基荷载-变形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当选取合理的非共轴塑性模量时,非共轴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50.
原始地震数据中饱含丰富的反映相位的走时信息和反映反射率的振幅信息。基于波场延拓理论的波动方程保幅地震偏移成像,是在给出正确构造成像位置的同时也给出真实反射振幅的有效完善。基于全声波方程,利用严格的解耦理论进行单程波动保幅分解,得到一个由波场传播项与振幅补偿项构成的,在走时与振幅上满足全声波方程对应的程函方程与输运方程的保幅单程波动方程;利用摄动理论进行单平方根算子渐进展开,推导出基于保幅波动方程的广义高阶屏地震偏移算子方程。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不但可以凭借更准确的相位归位和散射能量聚焦提高构造成像精度,而且输出了能更正确反映地下反射属性的能量信息,从而可以为更深层次的勘探开发,提供地球物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