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2篇
  免费   2197篇
  国内免费   3050篇
测绘学   1362篇
大气科学   1508篇
地球物理   1887篇
地质学   6477篇
海洋学   1263篇
天文学   372篇
综合类   866篇
自然地理   1514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599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512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566篇
  2017年   556篇
  2016年   540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718篇
  2012年   782篇
  2011年   749篇
  2010年   799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458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71.
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在中文窗口平台下,设计开发了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操作灵活、信息丰富,具有很强实用性的白山、丰满水库群实时洪水联合调度系统,可迅速完成从实时遥测降雨信息的采集到两库产、汇流预报和洪水联合调度方案的制定、评价、选择的全过程,简要介绍了系统开发策略及系统设计中的一些主要关键技术及其实现过程,对开发其它水库及水库群防洪调度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2.
本文就目前地震台站普遍使用的小规模CMOS电路构成的数字钟元件多、可靠性不高等缺点,提出以INTEL 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具有自动校对功能的数字钟,本系统硬件结构简单,系统可靠性强,并可自动根据BMP信号校时,操作简便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973.
为探索大地震发生前孕震区内微震辐射波谱的变化,在新疆西克尔地区,用选频测震仪对微震波谱进行了观测和研究。选频测震仪分为6个频道,各道中心频率分别为6.0周、8.1周、15.7周、30.0周、50.0周、75.0周。初步结果表明:在一个地震系列中,随着临近较强地震(ML≥3.2)的发生,微震P波在10周-60周频率范围内的谱值增高,其置信水平一般在70%以上。较强地震发生以后,微震P波在相应频率范围内的谱值下降。 文中还简要地分析了选频地震记录的物理意义,并对较强地震前,微震辐射波谱变化的原因作了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974.
大气重力信号的理论计算及其检测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标准大气定律和大气圆柱体分布模型,本文引进了大气重力格林函数,用离散格积方法求得了大气对重力场观测的影响,对台站高程、周围地形和地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说明台站近区气压变化是大气重力信号的主要贡献者,考虑大气质量负荷引起的弹性地球形变效应后,对距台站0.5°的区域积分获得的大气重力导纳值为-0.3603μGal/hPa,占全球大气变化引起的总信号的90%以上,这一理论模型结果与超导重力仪实测结果相吻合,并能较有效地用于消除重力观测中的气压干扰成分.  相似文献   
975.
P-P波及P-SV波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波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的建立问题,提出在CDP道集上利用互换原理组成伪地集作为叠前偏移速度分析的数据道集,先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求取层间互不影响的等效偏移速度模型,再用餐前深度偏移方法逐层求取层速度模型.对各层的速度质量、整个速度模型层位结构及速度横向变化,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监控,并在速度叠代中引入全局寻优的遗传算法,使整个速度模型建立过程具有稳定、可靠和可视化的优点.经理论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证明,本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6.
977.
从天文观测和生物节律论证古生物钟的可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地球自转的速度,两百多年以来,天文学的观察计算积累了大量数据。1960年,Munk和MacDonald总结了前人的工作,肯定了地球自转角速度的长期的减慢。他们说:古生代开始的时候自转角速度比现在大得多;那时一天只有21小时。 天文学上这一论断是否正确无误,地球物理学无法验证。古生物学异军突起,找出了不容置疑的事实,有力地支援了天文学的重要发现。地球物理学家Runcorn(1970)表示欢迎。他说:“古生物学前来拯救地球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978.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发生的某些强震及中强震(MS>5.0)的波速比异常作了一些初步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地震的波速比异常的一些共同特征,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形态、异常特征量(异常持续时间与异常幅度)和异常的统计分布特征.此外还讨论了波速比异常的特性与地震序列类型、震源深度及震源机制的关系,探索了波速比异常与波速异常间的关系.最后还指出了地震活动性与波速比异常的某种对应关系,并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79.
唐山地震区域构造背景和发震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在我国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发生,是有它的区域构造背景和震区的构造条件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认识地震的形成、孕育和发生是十分有意义的。唐山地震震中与深大断裂没有表现直接的联系,而是分布在不引入注目的北东向断裂上。其控制因素我们认为是包围震区的边界断裂起了重要作用。边界断裂的存在使被围限的北东向断裂得到了暂时的平衡,形成相对“闭锁”区段。当区域应力场急剧变化时,“闭锁”就被突破,产生大地震。  相似文献   
980.
This study characterized the redox conditions in arsenic‐affected groundwater aquifers of the Lanyang plain, Taiwan. Discriminant analysis was adopted to delineate three redox zones (oxidative, transitional and reductive zones) in different aquifers and yielded 92·3% correctness on groundwater quality data. Arsenic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eductive zone, and arsenic distribution in the shallow aquifer is mainly affected by surfac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PHREEQC modelling results,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arsenic release to groundwater in Lanyang plain are explored. Arsenic released to groundwater in the oxidative zone (zone 1) is primarily caused by the oxidations of arsenic‐bearing pyrite minerals, and arsenate is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While the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oxid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arsenic concentration found in the transitional and reductive zones (zones 2 and 3), arsenite is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The reduction potential of groundwater rises as the depths and zones increase. Some sulphates may be reduced to form sulphide ions, which then react with arsenic to form arseno‐sulphide deposits (such as realgar, orpiment) and then slightly lower groundwater arsenic concentrations. A conceptual diagram which summarized the possible release processes of arsenic in different redox zones along groundwater flow in Lanyang plain is postulated. Arsenic‐bearing pyrite and arsenopyrite (FeAsS) are oxidized as they are exposed to the infiltrated oxygenated rainwater, releasing soluble arsenate Fe(II) and SO42? into zone 1. The dissolution of arsenic‐rich Fe‐oxides due to the onset of reducing conditions in zones 2 and 3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obility of arsenic and likely to be the primary mechanism of arsenic release to groundwater in the Lanyang plain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