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9篇
  免费   1866篇
  国内免费   2991篇
测绘学   1314篇
大气科学   1095篇
地球物理   1508篇
地质学   5477篇
海洋学   1456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674篇
自然地理   1315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578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775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756篇
  2007年   712篇
  2006年   645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6篇
  1942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湛江近海M2分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潮汐模型,在高分辨率的自适应曲线网格下,采用潮汐调和常数作为控制模拟精度的方法,模拟了洪江附近海域M2分潮的运动特征。模拟所得的潮汐调和常数同实测值相比,误差较小。根据模拟结果绘制的M2分潮的同潮图,揭示了湛江附近海域M2分潮振幅和迟角的分布特征以及M2分潮的传播和发展规律。模拟得到的M2分潮分别在涨憩、落憩、涨急和落急几个典型时刻的流场,揭示了湛江附近海域M2分潮潮流的分布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992.
王坤  任新成  鲁卫华  马奎 《地质通报》2017,36(4):547-554
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已发现油藏从层位、规模、油性、物性、物源、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沙湾组共发育岩性、断层-岩性、断鼻三类圈闭,储层特征与油藏规模存在差异,油性分布较复杂。在明确沙湾组复杂油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油藏解剖,认为长期继承性的古隆起、高效的毯状砂体输导层、断层纵横向的封闭性、储集层物性的差异、多源多期成藏过程及不同的保存条件是沙湾组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性复杂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上述认识,预测毯状砂体侧向尖灭带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从实钻效果看,该区带内油气显示丰富,展现出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3.
气溶胶吸收及气候效应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仅关注气溶胶大气顶辐射强迫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在短波辐射区域存在较强吸收的气溶胶类型,如烟尘、沙尘气溶胶。INDOEX实验表明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吸收性气溶胶产生的地表辐射强迫在量值上是大气顶辐射强迫的3倍左右,二者的差额以大气辐射加热的形式出现。气溶胶吸收通过加热气溶胶层所在大气,减少地表太阳辐射,影响地面蒸发,改变大气稳定度,从而影响水分循环。另外气溶胶的吸收对云产生“燃烧效应”,从而可能导致云量下降。鉴于气溶胶吸收的重要性,气溶胶吸收问题是当前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关于气溶胶的吸收问题以及与之有关的气候效应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根据观测事实或模拟结果得出的结论差别明显,但勿庸置疑的是气溶胶吸收是一个急需深入探讨的课题。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活动十分频繁,而东部地区由于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问题致使气溶胶中吸收性成分(碳黑)含量偏高,一些资料分析以及模式研究结果均表明我国发生了一些有别于全球或其他地区的独特气候变化现象,初步分析表明气溶胶吸收在其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加强我国气溶胶吸收特性的观测和理论研究,结合全球或区域气候模式,深入认识我国气溶胶辐射强迫、气候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另外对于评估我国近年来采取的一些卓有成效的污染控制措施的环境和气候效应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9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圆滑反演方法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一维反演需要给定初始参数,存在很大的人为性,解的不确定性,并难以确认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可靠性等问题,人们一直在探讨减少反演解释中不确定因素的方法.文章介绍美国Zonge公司研制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圆滑反演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特点以及在中国实际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为厘清贵州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的物源,以黔西南地区黔普地1井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上二叠统龙潭组的岩心进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龙潭组的稀土总量较高(177.03×10-6~592.58×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La/Sm)_N为2.63~4.72,(Gd/Yb)_N值为1.47~2.218,表明轻稀土分馏较重稀土严重;δEu无异常。研究表明,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与大陆边缘与大陆弧相近,推测黔普地1井二叠系龙潭组物质来源以玄武岩为主。  相似文献   
996.
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裂密集带组合特征入手,结合油气分布规律,分析断裂密集带对油气优势运移方向控制作用,分源内和源外探讨断裂密集带中有利成藏部位.研究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主要发育4种断裂密集带样式,即反向-地堑-反向断阶、地垒-地堑-反向断阶、反向-地堑-顺向断阶和地垒-地堑-顺向断阶等;当断裂密集带走向与地层倾向呈小角度相交时,其走向指示油气平面优势运移方向;源内断裂密集带中地垒和反向断阶是油气聚集优势部位;源外断裂密集带走向与地层倾向呈小角度相交时,地堑两侧反向断阶和地垒是油气优先聚集部位,其次为断裂密集带中部地堑,若呈大角度相交则断裂密集带靠近生烃凹陷一侧的反向断阶和地垒优先聚集油气.   相似文献   
997.
福建泉州湾贝类养殖容量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泉州湾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生态效率、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养殖贝类有机碳含量及其含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潮间带和潮下带及吊养区附着滤食性动物现存量等的调查和检测,应用营养动态模型、沿岸能流模型估算贝类生态容量及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来估算贝类养殖容量。还采用方建光模型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并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品种的适养面积。3种模型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分别为43 171t、220 991×104个,46 388 t、237 464×104个,44 049t、225 490×104个。贝类适养总面积为2 878hm2,其中牡蛎Ostrea1 349hm2,缢蛏Sinoncvacula con-stricta1 268 hm2,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117hm2,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144hm2。1999年实际养殖面积2 615 hm2,尚有263 hm2可扩大养殖面积。还讨论了模型的实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山东省形变仪器故障的总结和分析,提供了形变仪器故障排除的经验,为台站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GPS运动速度场,研究了其中的7个亚板块和14个构造块体的变形状态,并做了动力学解释。研究中,构造了一种运动-变形模型来提取观测数据中的变形信息。结果表明:南北构造带东西两侧应变状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西部各亚板块或块体的主应变量值从约4.5×10-8.a-1到约1.3×10-8.a-1,东部则从约3.0×10-.8a-1到约0.4×10-.8a-1,表明东西两部应变量值有较大的落差,并且主压应变方向从西部的北北东向逐步转到东部北东东向。南北构造带表现为其不同段落的各块体的变形趋势和量级都有显著不同。川滇块体是东部与西部的结合部位,变形量较大,主压应变为3.4×10-8.a-1,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在川滇块体造成了较大变形。中国北部地区向东西两个方向运动,塔里木块体、准噶尔块体、天山块体向西,柴达木-祁连山块体、阿拉善块体向东。这种推挤力和太平洋板块阻碍、遏制作用,造成了华北块体、鄂尔多斯块体以拉张为主的应变和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000.
图像配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图像处理技术之一,是图像融合、目标提取与定位、变化监测、高分辨率影像重建等处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步骤。首先给出了多源遥感影像配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然后着重从匹配基元、转换函数、相似性测度、匹配策略4个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的影像配准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最后指出了影像配准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