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34篇 |
免费 | 1870篇 |
国内免费 | 30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15篇 |
大气科学 | 1114篇 |
地球物理 | 1528篇 |
地质学 | 5488篇 |
海洋学 | 1461篇 |
天文学 | 117篇 |
综合类 | 678篇 |
自然地理 | 13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223篇 |
2022年 | 512篇 |
2021年 | 581篇 |
2020年 | 428篇 |
2019年 | 523篇 |
2018年 | 472篇 |
2017年 | 451篇 |
2016年 | 461篇 |
2015年 | 539篇 |
2014年 | 534篇 |
2013年 | 624篇 |
2012年 | 669篇 |
2011年 | 776篇 |
2010年 | 788篇 |
2009年 | 763篇 |
2008年 | 756篇 |
2007年 | 713篇 |
2006年 | 649篇 |
2005年 | 561篇 |
2004年 | 426篇 |
2003年 | 309篇 |
2002年 | 318篇 |
2001年 | 283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6篇 |
1942年 | 3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JIN Mingming SHI Jiuxin LU Yong CHEN Jianfang GAO Guoping WU Jingfeng ZHANG Haisheng 《海洋学报(英文版)》2005,24(6):88-96
The phenomenon of nutrient maximums at 70~200 m occurred only in the region of the Canada Basin among the world oceans. The prevailing hypothesis was that the direct injection of the low-temperature high-nutrient brines from the Chukchi Sea shelf (<50 m) in winter provided the nutrient maximums. However,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five problems in the direct injection process. Formerly Jin et al. consider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nutrient maximums can be a process of locally long-term regeneration. Here we propose a regeneration-mixture process. Data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oxygen and nutrients were collected at three stations in the southern Canada Basin during the summer 1999 cruise. We identified the cores of the surface, near-surface, potential temperature maximum waters and Arctic Bottom Water by the diagrams and vertical profiles of salinity, potential temperature, oxygen and nutrients. The historical 129Ⅰ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surface and near-surface waters were Pacific-origin, but the waters below the potential temperature maximum core depth was Atlantic-origin. Along with the correlation of nutrient maximums and very low oxygen contents in the near-surface water,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putative organic matter was decomposed to inorganic nutrients; and the Pacific water was mixed with the Atlantic water in the transition zone. The idea of the regeneration-mixture process agrees with the historical observations of no apparent seasonal changes, the smooth nutrient profiles, the lowest saturation of CaCO3 above 400 m, low rate of CFC-11 ventilation and 3H-3He ages of 8~18 a around the nutrient maximum depths. 相似文献
112.
应用热释光技术对南海东部海域(13.00°~22.00°N、117.00°~119°30′E)4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测量,结合气烃组合指标C1/(C2+C3)及甲烷碳同位素判别地表气烃的成因类型,并有效指示了海底深部油气藏散失引起的放射性异常,研究还发现热释光在不同沉积粒径中的测试剂量不同,结果为黏土质粉砂大于砂质粉砂;热释光也与部分化学元素含量有关,与稀土金属Nb、金属元素Zr呈显著正相关,与微量元素S、Ba呈负相关;天然热释光还与不同区块的沉积物酸解气烃甲烷、丙烷、异丁烷呈强烈正相关。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热释光和气烃的异常值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13.
114.
20世纪末,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煤田勘探、工程勘探等多方面的应用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结了近年来地震勘探在岩性、沉积相、构造体系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实例,用以说明地震勘探的多用性及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福建近海主要经济渔业生物营养级和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福建近海52种鱼类、6种虾类、4种蟹类、1种虾蛄和4种头足类的食性和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营养级以鱼类最高,为2.1~3.7级,平均2.65级;头足类为2.04~2.88级,平均2.60级;蟹类2.38~2.73级,平均2.58级;虾类最低,为1.64~2.21级,平均1.96级.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也以鱼类最高,为33.0%~76.2%(m/m),平均46.25%(m/m);头足类为27.80%~46.16%(m/m),平均40.24%(m/m);虾类为30.60%~38.40%(m/m),平均34.90%(m/m);蟹类最低,为25.00%~30.78%(m/m),平均28.24%(m/m),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还是以鱼类最高,为4.80%~29.55%(m/m),平均13.75%(m/m);蟹类为8.90%~12.68%(m/m),平均10.74%(m/m);虾类为6.97%~11.53%(m/m),平均9.55%(m/m);头足类最低仅为7.38%~8.52%(m/m),平均7.95%(m/m),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和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与营养级均成正相关,但前者的相关性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8.
厦门海域渔业资源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初级生产力和渔业统计资料为材 ,分别应用Tait沿岸海域生态系能流分析法、营养动态法和Cushing等 3种模式 ,估算厦门沿岸海域的渔业资源自然生产量。同时 ,分别应用Schaefer和Fox两种剩余产量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前 3种模式估算该海域的资源生产量分别为 2 0 1 0 5t,1 8463t和 1 7489t,平均 1 8686t。后两种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平均值分别为 9639t和 91 0 4t。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 :5种作业综合总功率为 1 5976kW ;以厦门机定置渔船单位功率渔捞效率为标准估算的总功率为 2 7351kW ;以厦门机刺网渔船单位功率渔捞效率为标准估算的总功率为 432 1 3kW。 1 997年实际渔获量和捕捞力量均超过了估算的最大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文中还讨论了捕捞力量的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19.
120.
描述了胜利埕岛油田所在海域全年各季风、浪、潮汐、海流等的基本状况、产生机理及黄河三角洲区域对它们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目前国内在深水及浅水区域几种海底电缆的铺设工艺 ,从施工机械到水动力学原理的角度 ,对其应用进行了技术上的分析 ,指出了每种施工工艺的优劣 ,并由此确定了较为理想的电缆埋设工艺和定位技术方案 ,使电缆铺设实际长度误差控制在设计长度的 1 %范围内 ,从而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费用。该工艺的选择和推广可为埕岛海上油田的开发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