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55篇 |
免费 | 2888篇 |
国内免费 | 17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35篇 |
大气科学 | 900篇 |
地球物理 | 1289篇 |
地质学 | 4603篇 |
海洋学 | 1225篇 |
天文学 | 99篇 |
综合类 | 584篇 |
自然地理 | 10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234篇 |
2023年 | 231篇 |
2022年 | 449篇 |
2021年 | 478篇 |
2020年 | 368篇 |
2019年 | 447篇 |
2018年 | 401篇 |
2017年 | 362篇 |
2016年 | 390篇 |
2015年 | 454篇 |
2014年 | 428篇 |
2013年 | 517篇 |
2012年 | 554篇 |
2011年 | 629篇 |
2010年 | 658篇 |
2009年 | 617篇 |
2008年 | 611篇 |
2007年 | 587篇 |
2006年 | 515篇 |
2005年 | 450篇 |
2004年 | 348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227篇 |
2000年 | 158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4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多孔结构矿物(岩石)及其环境修复材料的实用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具有多孔结构的矿物(岩石)作为一类特殊的工业原材料,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微孔的尺度、结构、形态、成分等表面固体特征出发,概括性地论述了凹凸棒石、海泡石、蒙脱石、沸石、硅藻土等十几种多孔结构矿物(岩石)在环境修复工程中用作过滤材料、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和催化剂等材料时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缘存在一套中、晚侏罗世稳定浅海碎屑岩沉积,属残余海盆地沉积,表明尼玛地区的俯冲消减机制在中侏罗世以后已结束。结合带南侧三叠系确哈拉群为一套半深水-深水沉积,是陆架边缘沉积序列,代表结合带打开之初的较早期沉积。确哈拉群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中侏罗世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系,是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早侏罗世向南俯冲对应的滞后弧火山岩。在结合带南侧80~100km范围内分布着一条东西长超过100km的中晚侏罗世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带,属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向南俯冲碰撞作用的后碰撞阶段产物。综合认为,尼玛地区中特提斯洋是在三叠纪打开、中侏罗世以前向南俯冲闭合的。结合区域上该结合带闭合时间有早有晚、俯冲方向有南有北的事实,提出中特提斯是一个具有众多互不相通的、时代早晚各不相同的小洋盆共同组成的多岛洋,其间存在许多大小不一、运动方向和性质各不相同的地体。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弧弧碰撞、弧陆碰撞造山(造陆)机制是解释中特提斯洋发展演化诸多问题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995.
成藏组合体的研究是地学领域的一大热点,笔者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以输导系统为重点,通过对构成成藏组合体的地质要素、地质作用的时空配置研究,将江陵凹陷划分为一个完整的成藏组合体,指出该成藏组合体油气成藏发生于荆沙中期-荆河镇晚期(始新世中期-渐新世晚期),具有不同层位同期成藏的特征。江陵凹陷具有多套勘探层系,可以进行多层系立体勘探,提高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996.
本文设计了一种运用SCIT算法提取雷达拼图中对流云特征量的方法:用SCIT算法识别并追踪云体,算法中只用一个反射率阈值识别对流单体、云体边界;使用模糊逻辑法区分层状云和对流云,提取对流云雷达特征量。使用该方法提取了2013—2015年江淮地区夏季对流云的雷达特征量,并对雷达特征量与降水量分布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夏季对流云中生命史为13~30 min的对流云比较多,约占总数的60%;生命史大于30 min的对流云较少,并具有平均回波强度、VIL、冷层厚度较大的特征,其最大回波强度和VIL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7.
998.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勘探地震与开发地震之间纽带.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低幅度构造、低孔隙、低渗透率、致密性隐蔽油气藏的特点,综合应用相干数据体分析、地震相自动分类定性识别砂体厚度、地震振幅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多井约束的储层叠后反演等叠后属性分析技术,探索了一套适合该区油气特征的储层横向预测及油气识别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开发,储量计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