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676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依亚瓦拉半封闭澙湖是澳大利亚西南侧最著名的海岸澙湖,是全新世海侵以来残留的濒危脆弱地貌。湖面约35km2,流域面积达270km2,长期沉积速率不足1mm/a,短期沉积速率约5~6mm/a。近几十年来,由于受陆源泥沙淤积和工矿重金属污染,澙湖正处于快速退化阶段。当局采取以疏为主的多项整治措施,隔绝陆沙入湖、浚深湖底、加固湖岸、杜绝圈湖养殖、扩宽潮道,缩短了海、湖水交换的时间,目前已变成湖水清澈、鱼虾洄游的旅游圣地。该整治经验可为我国海岸澙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
南海甲藻卡氏前沟藻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省三亚海域收集分离了甲藻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藻种,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人工培养,同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初始的细胞密度对其生长率和最高细胞密度影响很小,实验室培养和大量养殖可以采取低密度接种;最适宜培养的环境条件盐度为34,温度为26℃,营养盐浓度为2K。在温度为18—30℃、盐度为26—42、K培养液浓度系列为1/16—2 K的条件下都可存活,最大指数期平均生长率为0.958分裂.d-1,获得的最大细胞密度为7.27×105cells.ml-1。实验结果与属温带的胶州湾同物种对比,表明该藻种生长特性与温带品系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3.
为保障海洋油气开采的安全和顺利,文章以我国南海东部海域为例,在概述渔场和渔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拖网对海洋油气田水下设施可能造成的损坏,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对海洋油气田水下设施影响最大的捕捞作业方式是拖网;双拖网渔船产生的最大拖曳力远大于脐带缆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很有可能损坏脐带缆等水下设施;应对渔船作业水域的海洋油气田水下设施采取保护措施,限制可能损坏水下设施的渔船作业,加强管理和培训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对相关情况进行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94.
在寒冷地区,海冰在核电站取水结构物前的堆积会对取水口造成阻塞和损坏,进而影响核电设备的正常运作。以红沿河核电站的取水设施为例,综合考虑该工程海域冰区特点及风和流的作用等因素。建立了海冰的离散元模型,用于模拟海冰在结构物前的堆积和破坏过程。该离散元模型由规则排列的球体颗粒构成,颗粒间采用平行黏结模型进行黏结。考虑了海冰的平均尺寸、密集度及流速三个因素对海冰堆积过程的影响,对海冰堆积高度进行预判。其中,堆积高度随海冰的密集度和流速的增大而增大,而海冰的平均尺寸对堆积高度没有明显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离散元数值模拟可用于评估和预测取水工程中海冰堆积造成堵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95.
龚冰  郑永飞  陈斌  吴元保 《地球学报》2005,26(Z1):67-69
胡家林超基性岩单矿物氧同位素组成基本上接近正常地幔值(石榴石4.7‰~5.4‰)。梭罗树超基性岩及其共生榴辉岩具有氧同位素正异常(超基性岩中石榴石9.8‰~10.4‰;榴辉岩中石榴石9.0‰~12.1‰),指示超基性岩和榴辉岩原岩可能在板块俯冲之前,在浅层或地表环境中经历过蛇绿岩套顶部相似的低温热液蚀变。胡家林超基性岩样品中的变质锆石年龄227.2±2.4 Ma,可能代表俯冲板块经峰期超高压变质后,折返初期从金刚石榴辉岩相降压至柯石英榴辉岩相过程中流体活动和错石结晶的年龄。梭罗树超基性岩样品中变质锆石的一组变质年龄240.4±2.4 Ma代表了板块俯冲至超高压峰期变质之前流体活动过程中锆石的结晶年龄,而另一组变质年龄217.1±3.3 Ma代表了板块折返过程中高压榴辉岩相重结晶条件下的锆石结晶年龄。从变质锆石到重结晶锆石,其Th/U和176Lu/177Hf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可能指示了变质作用对锆石中的U-Th-Pb同位素体系和Lu-Hf同位素体系产生相似的地球化学效应。梭罗树超基性岩可能来源于俯冲地壳内部的“残留地幔”。胡家林超基性岩重结晶锆石中继承的放射成因铅或者来源于俯冲地壳与仰冲盘底部石榴辉石岩相地幔发生的壳幔相互作用而导致碎屑锆石的重结晶;或者来源于超基性岩岩浆在板块俯冲前,通过底侵作用上升侵位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形成岩浆锆石,这种岩浆错石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经历了重结晶。  相似文献   
96.
江西金山金矿含金黄铁矿的Rb-Sr年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前人对江西金山金矿的成矿时代有许多不同的认识,笔者通过对江西金山蚀变岩型矿石中的含金黄铁矿Rb-Sr年龄的测定得出,含金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838±110)Ma,initial87Sr/86Sr=0.7045±0.0020。由此可以推测晋宁期是蚀变岩型金矿体形成的主要时期。黄铁矿Rb-Sr所得的Sr同位素初始比(87Sr/86Sr)i小于陆源硅酸盐的值(0.720),而与玄武岩的值(0.704)接近,结合前人有关的同位素及稀土、微量元素研究,笔者认为金山金矿变质岩型矿体的成矿物质源于变质围岩,成矿流体为来源于深部的变质水。  相似文献   
97.
采用GHM方法将EIV模型在最优解处线性化,得到解的近似方差。然后,将EIV模型表达成与Gauss-Markov模型相似的形式,利用标准最小二乘理论推导EIV模型的解及近似方差矩阵,得到与已有算法等价的结论。最后,推导观测值估值和残差的统计性质,建立起一整套EIV模型参数估计和精度评定的体系。  相似文献   
98.
对南海北部C4站柱状沉积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孢粉、藻类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测定了部分样品的AMS14C年代,划分了该站柱状沉积物地层时代,相应恢复了南海北部9 800 a B P以来植被、气候、环境的3个演替阶段.南海北部C4站从下至上可划分成3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1带(258~194 cm):以Pinus-Quercus(常绿)-Polypodiaceae-Pterdium-Pteris-Dicranopteris-Adiantum为主孢粉带;2带(194~94 cm):以Pinus-Quercus(常绿)-Pteridium-Polypodiaceae-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3带(94~4 cm):以Pinus-Pteridium-Polypodiaceae-Quercus(常绿)-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与3个孢粉带相对应的古植被阶段依次为:伴有针叶树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与周边地区的植被演替相一致.由此可见,研究区经历了全新世早期气候转暖,中期气候炎热、干湿季明显、海平面上升以及晚期气候暖热、湿润3个古环境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99.
利用自主研发的近岸海浪、风暴潮及海啸灾害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在广东省阳江市闸坡附近海域进行了远程实时监测试验.文章介绍了监测系统的组成,对2007年9月1日-10月3日的观测记录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台风增水、波高和波周期,采用低通滤波方法获得重力外波.实验结果表明,研发的近岸海浪、风暴潮及海啸灾害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可供实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图形坐标转换是CAD和GIS开发与应用的基本问题,涉及基础地理数据标准的统一、共享程度的提高和服务面的拓宽等重要问题,是地图制图输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业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功能。本文以CAD和GIS的图形坐标转换与配准为例,介绍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