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25篇
  免费   9782篇
  国内免费   15369篇
测绘学   7599篇
大气科学   4749篇
地球物理   7622篇
地质学   28383篇
海洋学   8198篇
天文学   416篇
综合类   3312篇
自然地理   5897篇
  2024年   525篇
  2023年   1334篇
  2022年   2665篇
  2021年   3360篇
  2020年   2648篇
  2019年   3130篇
  2018年   2621篇
  2017年   2485篇
  2016年   2572篇
  2015年   3030篇
  2014年   2919篇
  2013年   3468篇
  2012年   3757篇
  2011年   3703篇
  2010年   3579篇
  2009年   3384篇
  2008年   3416篇
  2007年   3238篇
  2006年   3137篇
  2005年   2648篇
  2004年   1987篇
  2003年   1348篇
  2002年   1482篇
  2001年   1264篇
  2000年   1020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57年   15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油气形成的力化学作用--油气地质理论思考之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传统油气地质学认为构造作用主要控制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和油气的运移聚集,而烃类形成演化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构造活动对有机质直接成烃的力化学作用在成烃过程中举足轻重,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在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基础上,结合高分子力化学分析,阐述了力化学作用的基本特点,沉积盆地中应力分布、成烃力化学作用方式、反应类型、影响因素和实验证据以及力化学作用与油气分布,以推进油气  相似文献   
962.
贵州威宁地区玄武岩铜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笔者以多元信息成矿预测为基础,对黔西北威宁地区的“玄武岩型(层状)铜矿”进行了理论预测和实地调查。新近获得的实际资料表明,此类铜矿主要赋存在P3em^3玄武岩多个喷发微旋回之中的“玄武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富含陆地-沼泽相植物和有机质的正常沉积泥砂岩石”这一物质组成复杂、岩性岩相多变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矛盾带”中。常见铜矿物有片状,粒状、块状自然铜、辉铜矿、蓝铜矿、少见孔雀石等,蚀变有沸石化、绿泥石化、沥青化、硅化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玄武岩型层状铜矿化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因素耦合放大-近源火山机构(物源准备)加上喷发间歇期有机质吸附(初步富集),再加上深埋藏变质作用(成矿热流体)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3.
土耳其卡赞天然碱矿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首采层不溶物含量高,矿层倾角大,在商业开采过程中易发生堵井事故。本文以P078水平对接井组为例,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和注采井史,分析了引起井组堵塞的原因。遵循“先易后难、降低风险、控制成本”的原则,先后进行了直井单井循环、固井泵车压井和循环泥浆清理井底等各种尝试,最后提出了分支侧钻重新连通的技术方案,并成功修复了溶采通道,恢复了井组的正常生产。并在钻井施工组织、修井设计与施工和溶采作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该技术对类似故障井组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64.
阿家岭隧道穿越既有铁路线,通过采取洞室管棚预支护、沉降反馈开挖法、加强初期支护、监控量测技术、管棚变形监测等综合治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既有铁路的线路沉降量,保证了顺利穿越既有铁路线。该综合技术根据隧道施工条件,突破常规施工方法和工艺,为施工类似隧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5.
对达尔布断裂带南包古图组安山岩中锆石进行LA-ICP-MS测年,获得锆石U-Pb年龄(345.6±6.2)Ma,MSWD=1.14.据此确定该安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包古图组时限约束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包古图组与上覆希贝库拉斯组新老关系确认等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966.
汶川大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很大,由于大地震的影响,其震前震后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搜集前人资料,现场调查,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泥石流为主,地震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其次为泥石流和滑坡。地震使汶川县地质灾害数量极大增加,同时,也使得其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67.
太湖MS岩芯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采用BCR三步提取法对太湖MS岩芯沉积物中Cu、Fe、Mn、Ni、Pb和Zn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结合态的Cu、Ni和Pb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Fe和Zn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Mn主要以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存在;Fe-Mn氧化物结合态的Ni、Pb和Zn与可还原态的Mn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的Cu、Mn、Ni、Pb和Zn与有机碳含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重金属形态分布体现了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及重金属形态含量与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关系.沉积岩芯重金属元素形态垂向变化规律及次生相富集系数表明,Cu、Mn、Ni、Pb和Zn在沉积岩芯13~4 cm有效结合态含量较稳定,为自然沉积;4~0 cm有效结合态含量明显升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污染.根据137Cs测年结果判断,沉积岩芯Cu、Mn、Ni、Pb和Zn等重金属污染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主要污染元素及污染历史与太湖流域污染工业类型及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  相似文献   
968.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银多金属矿床及其附近侵入岩的年代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恩陶勒盖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处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铅锌银矿体呈脉状产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对孟恩陶勒盖矿区及其外围主要侵入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孟恩陶勒盖岩基中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40.5±1.2) Ma,MSWD=0.48;白云母斜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34.3±3.2) Ma,MSWD=0.21;矿区外围杜尔基岩基中的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54.5±0.5) Ma,MSWD=0.41;矿区外围的安山玢岩的锆石年龄为(127.5±0.7) Ma,MSWD=1.3;分别代表了中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3期岩浆活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孟恩陶勒盖岩基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与杜尔基岩体的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均为富SiO2、富碱、准铝的钙碱性岩石,具有轻稀土分异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为特征,其中Ba、Nb、La、Sr、P、Ti相对亏损,而Rb、Th、K、Ta、Ce、Nd、Hf、Sm、Y 和Yb相对富集。岩体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孟恩陶勒盖岩基和杜尔基岩基分别形成于印支期的碰撞造山和燕山期的伸展构造环境。根据获得的侵入岩的测年数据与前人获得的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与成矿有关的蚀变白云母的Ar-Ar年龄(179. 0士1. 5) Ma对比显示,这些侵入岩的侵位年龄与成矿年龄之间差别较大,说明这些岩体不太可能是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母岩。成矿岩体可能在深部尚未出露,或者已被杜尔基岩体改造。  相似文献   
969.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为特提斯洋俯冲、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造山过程中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119.3±1.8 Ma、114.7±1.4 Ma和103.2±1.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中酸性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其LREE分馏程度较高,而HREE近于平坦,存在Eu负异常;富集Rb、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白垩世晚期(103.0±1.3 Ma)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仍在向北俯冲于南羌塘地块之下,随着俯冲深度增加,大洋板片发生大规模脱水,释放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并引发其部分熔融,产生的幔源岩浆向上运移,与下地壳物质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了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而花岗岩主要由古老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970.
滇东南锡、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个旧、白牛厂、都龙3个矿区,而滇东南较大的3个花岗岩体又分别出露在3个矿区或附近.花岗岩体均形成于燕山晚期,岩石化学、矿物成分相似,富含锡、银、铅、锌、钨、铜等成矿元素.矿床主金属元素组合与岩体之间的距离由远而近出现由锡、钨、(铍、铌、钽)→锡、钨、(铁)、铜、铟→锡、铅、锌、银、铟、(锑)有规律的变化.花岗岩浆是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热源.岩浆侵入初期使上覆地层隆起产生背斜(凹陷部位成向斜);同时使地层产生一系列裂隙、压性断层或层间断裂;岩浆侵入晚期,这些断层再次活动,表现为张性,岩浆产生的含矿热液沿由其活动所造成的断裂迁移、充填、交代、沉淀而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