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691篇 |
免费 | 10255篇 |
国内免费 | 161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936篇 |
大气科学 | 5231篇 |
地球物理 | 8144篇 |
地质学 | 29873篇 |
海洋学 | 8502篇 |
天文学 | 494篇 |
综合类 | 3529篇 |
自然地理 | 63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7篇 |
2023年 | 1417篇 |
2022年 | 2867篇 |
2021年 | 3576篇 |
2020年 | 2825篇 |
2019年 | 3363篇 |
2018年 | 2809篇 |
2017年 | 2664篇 |
2016年 | 2749篇 |
2015年 | 3186篇 |
2014年 | 3094篇 |
2013年 | 3651篇 |
2012年 | 3911篇 |
2011年 | 3823篇 |
2010年 | 3707篇 |
2009年 | 3505篇 |
2008年 | 3517篇 |
2007年 | 3352篇 |
2006年 | 3255篇 |
2005年 | 2743篇 |
2004年 | 2087篇 |
2003年 | 1472篇 |
2002年 | 1658篇 |
2001年 | 1383篇 |
2000年 | 1111篇 |
1999年 | 489篇 |
1998年 | 204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81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5篇 |
1979年 | 24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10篇 |
1975年 | 9篇 |
1957年 | 15篇 |
1954年 | 3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鄂东南地区印支期以来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区域地震大剖面及MT资料,结合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对鄂东南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及典型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发育以基底岩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为主滑脱面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并识别出双重逆冲构造、叠瓦状构造、台阶式结构、对冲构造及反冲断层等典型构造样式;同时对上下地质结构的变异进行了探讨,提出志留系滑脱层之下的“原地体”具有变形相对较弱、褶皱宽缓开阔的特点,在后期拉张改造中受到上盘“异地体”的保护,应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双重逆冲构造内部发育的断层相关褶皱(如随阳构造)是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3.
24.
25.
应用不可压缩非牛顿粘性流体的本构关系,对造山带同挤压期下地壳流变及其与上地壳构造伸展的动力学关系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在板块侧向挤压下,当造山带山根下陷和地表隆起达一定程度后,地壳不同层圈岩石将发生复杂的粘性流变. 流变的运动学方式和分布范围不仅与时间有关、同时还受地壳厚度转变带形态的制约. 在构造挤压和山体荷载达到弹性平衡状态后,地壳流变首先发生在造山带下地壳山根,但经一定的Maxwell时间后,流变将不断局限于造山带前缘的厚度转变带. 这一流变方式的变化是导致造山带浅部地壳动力学转变的主要原因. 它造成造山带内上地壳最小主应力从近水平挤压不断转化为近水平拉张,由此使造山带前陆发生挤压冲断的同时,山体的核部发生上地壳的拉张伸展. 最后,应用这一结果讨论了青藏高原南缘南北向地壳伸展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26.
可溶岩区地下岩溶水对隧洞造成很大的威胁,如引起隧洞涌水、突水、突泥等。本文通过地质调查、勘探、抽水试验,分析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地下岩溶水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为滇中引水工程以及今后地下隧洞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调查分析显示,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岩溶在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可溶岩中均有分布,主要呈带状分布于地下水排泄基准面附近及断陷盆地、断裂沟谷内,其次在新构造运动控制的断裂地段及岩性变化造成的不同微水文地质单元交界处;在二叠系灰岩中,地下水分层排泄,石炭系、泥盆系中发育有落水洞,形成地下岩溶通道;在1900~2150m高程段岩溶发育密集,该高程区为岩溶地下水的主要径流区,对隧洞影响最大,存在涌水、突水、突泥、岩溶塌陷、遭遇岩溶空腔的隐患。 相似文献
27.
用时域分析组合模型建立了100万年来60°N6月份太阳辐射量时间序列、宝鸡黄土粒度时间序列、渭南夏季风指数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时域分析组合模型较好地提取了时间序列的信息,得到的几个显著周期T=133,100,89,41,23,19ka,与地球轨道三要素的变化周期接近.用组合模型拟合实测数据,精度是高的;用其预测未来气候替代性指标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发现未来气候有向干冷方向发展的趋势.时域分析组合模型为研究气候变化趋势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29.
Wendy L. Mao Yue Meng Ho-kwang Mao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2010,180(3-4):203-208
We report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a sizable elastic anisotropy in a polycrystalline sample of ferromagnesian silicate in post-perovskite (ppv) structure. Using a novel composite X-ray transparent gasket to contain and synthesize ppv in a panoramic diamond-anvil cell along with oblique X-ray diffraction geometry, we observed the anisotropic lattice strain and {1 0 0} or {1 1 0} slip-plane texture in the sample at 140 GPa. We deduced the elasticity tensor (cij), orientation-dependent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ies, polarization-dependent shear-wave velocities, and the velocity anisotropy of the silicate ppv.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calculations and indicate that with sufficient preferred orientation, the elastic anisotropy of this phase can produce large shear-wave splitting. 相似文献
30.
正Objective The Songliao Basin is located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Fm.)(K2 qn), Yaojia Fm.(K2 y), and Nenjiang Fm.(K2 n) were deposited in its depression.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continental clastic rocks.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Qingshankou Fm.(K2 qn1) in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mainly comprises semi-deep to deep lacustrine shale of large thickness, generally 30,100 m, with wide distribut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shale has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70 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