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939篇 |
免费 | 19352篇 |
国内免费 | 106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107篇 |
大气科学 | 5015篇 |
地球物理 | 7828篇 |
地质学 | 29553篇 |
海洋学 | 8630篇 |
天文学 | 420篇 |
综合类 | 3521篇 |
自然地理 | 58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8篇 |
2024年 | 1559篇 |
2023年 | 1759篇 |
2022年 | 2897篇 |
2021年 | 3478篇 |
2020年 | 2911篇 |
2019年 | 3248篇 |
2018年 | 2731篇 |
2017年 | 2602篇 |
2016年 | 2637篇 |
2015年 | 3103篇 |
2014年 | 2966篇 |
2013年 | 3539篇 |
2012年 | 3766篇 |
2011年 | 3712篇 |
2010年 | 3594篇 |
2009年 | 3386篇 |
2008年 | 3413篇 |
2007年 | 3238篇 |
2006年 | 3137篇 |
2005年 | 2647篇 |
2004年 | 1988篇 |
2003年 | 1348篇 |
2002年 | 1483篇 |
2001年 | 1264篇 |
2000年 | 1019篇 |
1999年 | 410篇 |
1998年 | 173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5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10篇 |
1957年 | 15篇 |
1954年 | 3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针对现有时空数据模型研究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特别是基于事件的时空模型缺乏以空间对象个体为单位的时空变化贯穿式表达能力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事件的双序列时空数据模型,将状态变化与空间对象的变化用双重序列表达,用序列存储对象的变化解决了现有时空数据模型基于空间对象个体时空变化信息表达能力弱的问题。实验表明,该模型可有效用于时空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在胸部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并发症情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2例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病例,所用的活检器材均为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纵隔病变5例,胸膜病变5例,肺部病变62例。统计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58例,良性病变8例,非特异性诊断6例,后均经手术切除、临床治疗或随访证实。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5.8%(66/72),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95.1%(58/61),特异性为100%(11/11),无假阳性病例。6例(8.3%)发生并发症:气胸4例,肺泡出血1例,少量咯血1例。结论:采用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3.
为了提高三频航空电磁系统(FAEM)测量的自动化程度,设计实现了基于模糊控制和线性增量控制方法相结合的电磁补偿系统,来完成高精度、高稳定性、大动态范围的电磁补偿.以航空电磁接收机输出的电磁场实、虚分量值为控制的输入参量,以补偿线圈内的补偿电流为控制对象,80C52单片机为控制芯片,采用FFSI法推理程序实现补偿量的模糊控制,从而实现一次场和涡流场的实时程控补偿.航空电磁系统实验飞行数据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实现一次磁场的实时高精度补偿,稳定性和补偿噪声水平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4.
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是影响植被指数变化的主导因子,但在不同区域内不同因子对植被指数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海南岛地处独特的热带区域,为弄清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对海南岛植被指数的影响,根据MODIS遥感数据,提取了2004年海南岛的月平均植被指数集,采用了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海南岛植被指数变化与其驱动因子(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的关系。结果发现海南岛植被指数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大于降水作用的影响,而降水作用的影响又大于地表覆盖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75.
Abstract: The Dajing Cu–Sn–Ag–Pb–Zn ore deposit,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is a fissure‐filling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 that occurs within the Upper Permian Linxi group. No magmatic pluton and volcanic rocks outcrop on the surface of the deposit. Most of ore veins show clear‐cut boundary with country rocks. Wallrock alterations that include silicification, carbonation, chlori–tization, and sericitization are generally weak and occur in the close vicinity of ore veins. Mineraliz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1) cassiterite–arsenopyrite–quartz stage, (2) sulfide stage, and (3) Pb–Zn–Ag–carbonate stage. These mineralization stages have distinct ranges of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290–350C for Stage 1, 260–320C for Stage 2, and 150–250C for Stage 3. However, salinities for Stages 1, 2, and 3 overlap and range between 2.2 and 10.4 wt % NaCl equivalent. The dD values relative to V‐SMOW of inclusion water from quartz are lower than –88% and centered at –100 to –130%. The δ34S values relative to CDT of sulfide ore minerals and δ13C values relative to PDB of carbonate gangue minerals, vary from –0.3 to +2.6%, and from –7.0 to –2.9%, respectively. Integrated isotopic data point to two major contributions to the mineralizing fluid that include a dominant meteoric‐derived water and the other from hypogene magma for sulfur and carbon species. Analyses of inclusion gas and liquid compositions are performed. The H2O and CO2 are the two most abundant gaseous components, whereas SO42‐ and Cl‐, and Na+, Ca2+, and K+ are the major anions and cations, respectively. A linear trend is shown on the gaseous H2O versus CO2 plot. Phase separation is excluded as cause for the trend on the basis of isotope data and fluid inclusion microthermometry. In addition, a weak wallrock alteration does not support fluid‐rock interaction as an efficient mechanism. Hence, the linear H2O–CO2 trend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absorption or dilution of CO2–dominant magmatic vapor by meteoric‐derived water. Cooling effects resulting from dilution may have caused precipitation of ore minerals.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regional granites show a high‐K calc–alka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an arc–affinity.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alena samples from the Dajing deposit exhibit elevated U/Pb and Th/Pb ratios.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a common source of supra subduction zone mantle wedge for regional granites and metals from the Dajing deposit. 相似文献
76.
77.
介绍了GeoMedia Professional软件在油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工作中的应用,并针对设置工作空间、数据库、特征类的坐标系统时容易混淆的问题,及该问题引起的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坐标系统不一致,以及一个数据库中个别特征类的坐标系统参数不正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8.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海洋表层流场反演与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实际海流资料探测困难,难以大范围有效获取的问题,利用2000~2008年卫星高度计资料和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开展了全球海表地转流和Ekman流的反演估算;针对不同纬度地区(赤道和赤道以外地区)地转效应和海洋运动差异,引入不同的运动学模型和反演估算方案,反演得到0.5°×0.5°的逐周全球表层流产品.对比分析表明,卫星资料反演估算的海洋表层流场能较为客观、准确地表现实际海表流场的基本特征,进而为海洋热量和海洋物质输送等研究提供了可用的海流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79.
为建立符合安徽月山矿区的X荧光光谱(XRF)分析方法,针对矿区铁矿、铜矿的特点,用铁、铜矿石的国家标准物质制作系列校准样片,通过粉末压片和玻璃熔融两种制样方法,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法测定主矿体样品中的Fe、Cu等主量元素,并将测定结果与传统化学方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熔片法-XRF的测定结果与化学容量法测定结果一致,试样在850℃灼烧,按40∶1大稀释比熔融制样,解决了样品在高温熔融过程中对铂黄坩埚的腐蚀,适用于月山矿区铁铜矿样品中Fe、Cu的测定。粉末压片法不能克服矿物效应和粒度效应的影响,测定结果与化学容量法结果比对偏差较大,不适用于月山地区铁铜矿中Fe、Cu的测定。 相似文献
80.
实现地图图面要素配置的自动化是地图制图自动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帮助制图人员提高制图效率。文中在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图图面配置规律和视觉平衡理论,提出一种自动搜寻地图图面要素合适位置的方法。该方法从专题地图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了纸张大小和地图比例尺等因素,用矩形框表示图面要素的大小和位置,简化设计过程。最后,在CorelDRAW环境下,利用VBA技术实现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该软件提供了多种地图图面要素配置模板供地图设计人员选择,能进行地图图面要素位置的自动冲突探测,可以为地图设计人员提供一个标准化地图图面配置模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