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537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通过对南岭西段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它们的侵位深度(5.5km)、围岩温度(196℃)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花山和姑婆山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tco1)分别为4.14 Ma(花山)和4.36Ma(姑婆山);由于结晶潜热释放而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tL)为2.67Ma,2.81 Ma;由于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放射性元素含量(U 13.5×10-6,Th 56.1×10- 6,K2O 5.79%(花山);U13.7×10-6,Th 52.4×10-6,K2O 5.28%(姑婆山))高于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U5×10-6,Th 20×10-6,K2O 2.66%),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浆侵位后产生的放射成因热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tA)分别为37.6 Ma和45.1 Ma,远长于按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计算得出的△tA(3.17 Ma,花山).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的侵位-结晶时差(△tECTD)分别为44.41Ma和52.27Ma,结合锆石U-Pb年龄值(162 Ma(花山),163Ma(姑婆山)),通过反演计算得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基侵位年龄值(tE)分别为206Ma和215Ma,从而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  相似文献   
162.
【目的】研究马尾藻及其油页岩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产气特性。【方法】利用燃烧烟气污染物测试实验台,测量马尾藻及其油页岩混合物在温度区间400℃至800℃下CO和H_2的排放特性,包括峰值浓度、峰值时间和平均浓度。【结果】马尾藻以及其油页岩混合物的热解过程可分为慢速析出、快速析出和降速三个阶段。马尾藻单独热解实验中,排放的CO体积分数峰值达到10 367×10~(-6)。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马尾藻在热解中CO和H_2的析出,反应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均有所提前。在马尾藻与油页岩混合物的热解中,H2的析出在700℃时达到最高(体积分数峰值为1 254×10~(-6))。油页岩的加入迟滞了CO和H_2的排放时间。【结论】油页岩的加入有效减少马尾藻热解过程中CO的排放并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效率节省能源,马尾藻与油页岩的混合热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3.
本文利用JSCORS中心提供的连续两天的GPS观测数据,以及现有的提取垂直电离层延迟改正VTEC的软件,采用格网技术和常规单层VTEC模型,内插计算出区域格网的时空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了江苏南京附近大气层中电离层较为明显的特征。文章总结了该区域电离层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后续研究电离层更加细化的特征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4.
为了定量分析孔间电阻率成像中钻孔大小及钻孔中填充介质对反演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基于建立的三维地电基准模型,首先根据野外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典型情况下不同钻孔直径大小及不同电阻率特性的钻孔填充介质组合状况设定基准模型参数,然后分别对设定的地电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合成二维孔间电阻率数据模型,并对获得的数据模型进行反演计算,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5.
Enhanced observational meteorological elements,energy fluxes,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dust aerosols collected from the Semi-Arid Climate Observatory and Laboratory(SACOL) during a typical dust storm period in March 2010 at Lanzhou we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ust aerosols on near surface atmospheric variables and energy budge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tire dust storm event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 wind velocities and decreasing air pressure,and the air changed from cold and wet to warm and dry and then recovered to its initial state.The response of energy fluxes occurred behind meteorological elements.At high dust concentration periods,the net radi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daytime and higher at night,while the heat fluxes displayed the same trend,indicating the weakening of the land-atmosphere energy exchange.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provide verification for numerical model results in semi-arid areas.  相似文献   
166.
高精度准确测定氯代烃单体碳同位素对示踪污染物来源,了解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转化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同位素组成可能是稳定不变的,也有可能发生改变。若污染物的同位素组成在迁移转化过程中不变,根据其同位素组成可以示踪污染物的来源;若同位素组成变化,根据同位素分馏结果,可以评价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本文综述了固相微萃取、静态顶空进样、吹扫-捕集、多级串联技术等前处理方法与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C-IRMS)联用分析水中氯代烃单体碳同位素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液-液萃取较少用于水中氯代烃的单体同位素分析。静态顶空进样、固相微萃取、吹扫-捕集都是无溶剂富集技术,与GC-C-IRMS联用分析水中氯代烃单体同位素过程中不存在或存在小且恒定的可校正的同位素分馏,分析精度一般优于1‰,没有二次污染,降低了杂质干扰,提高了GC-C-IRMS的分辨率和分析精度,降低了检测限。从静态顶空进样、固相微萃取、吹扫-捕集,到多级串联等技术与GC-C-IRMS联用分析水中氯代烃单体同位素比值,检测限逐渐降低。目前,吹扫-捕集-GC-C-IRMS在分析水中氯代烃中应用最广泛,重现性好、检测限低。针内微萃取、管内微萃取、搅动棒吸附萃取和顶空进样吸附萃取等前处理方法与GC-C-IRMS仪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7.
本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五国及毗邻的中国西南地区地层的对比研究,依据研究区构造演化、沉积岩石组合和古生物群特征将整个区域划分为5个地层分区:冈瓦纳型的印度地层区、过渡型亲冈瓦纳的滇缅马地层区、过渡型亲华南的印支地层区、属劳亚大陆的扬子地层区和华夏地层区。论述了地层区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对各地层区间做了沉积演化对比,进而阐明了区域的重要构造事件与洋盆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68.
文章通过对南岭东段寨背和陂头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它们的侵位深度(7.5 km)、围岩温度(250℃)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寨背-陂头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并计算得出:寨背和陂头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col)分别为4.04 Ma(寨背岩基)和3.97 Ma(陂...  相似文献   
169.
关于Shoshonite中译名的商榷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Shoshonite系列火山岩中译名回顾 Shoshonite系列火山岩是由Iddings(1895)在研究美国黄石公园Shoshone 河地区中基性火山岩时发现并确认命名的,主要包括① Absarokite(SiO2=45%~52%);②Shoshonite(SiO2=52%~57%);③ Banakite(SiO2=57%~63%),中基性火山岩一般按碱性程度划分为碱性系列、钙碱性系列和拉班玄武岩系列.  相似文献   
170.
根据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通过对流体作用敏感的元素对比值(U/Th、Pb/Ce、Ba/La、Cs/Rb和Ce/Y等)的研究对比,为赣南会昌橄榄玄粗岩的形成有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应用主元素氧化物(K2O、Na2O、FeOT、CaO、MgO和TiO2)与SiO2的变异分析,判明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