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6篇
  免费   3318篇
  国内免费   1959篇
测绘学   1156篇
大气科学   1348篇
地球物理   1609篇
地质学   5048篇
海洋学   2090篇
天文学   199篇
综合类   677篇
自然地理   1206篇
  2025年   17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592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558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526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汕头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景观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娟  陈绍愿  林建平 《热带地理》2006,26(3):223-228
根据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生态效应的异同,对汕头市2003年1∶1万比例尺土地更新调查数据的土地分类系统进行调整,将全部土地景观划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裸土地和水域等8类.在GIS的支持下,提取各类型土地景观斑块的数目、面积和周长等信息,据此对斑块景观的数量、面积和形状等特征,以及区域景观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集中性和区际意义等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全市范围及六区一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景观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52.
科尔沁沙地巴克窑地区近150年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国玉  肖平 《地理研究》1997,16(4):39-46
在沉积和花粉分析的基础上,对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巴克窑地区过去150年的植被和环境演变进行了重建。巴克窑等湖泡的诞生时间是在上个世纪前期,约1837年前后。这个时间也正是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地区首次大规模人口移入和垦荒年代。突然增加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沙丘植被的迅速破坏,而植被减少和沙丘活化引起区域水文循环的重新调整,即原来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输出的水量明显减弱,致使地下潜水位上升,形成一系列湖泡。以后,沙地系统的演化主要是在人类活动、气候和系统内部反馈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53.
龙潭隧道是沪-蓉高速公路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集浅埋、偏压、涌水、涌泥、岩爆等地质问题于一身,是典型的复杂条件下的长大公路隧道。隧道洞口段处在浅埋偏压段时,施工难度相当大。从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安全性出发,论述了浅埋偏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以右线出洞口为例,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对其施工开挖过程及支护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开挖支护后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特征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对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木里地区三露天井田断层发育、岩性复杂,且钻探结果揭示水合物主要赋存于地层裂缝中,因此,笔者专门利用声成像测井资料对三露天井田水合物钻孔井壁构造裂缝进行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构造裂缝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并从裂缝线密度、倾角、倾向等方面对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 表明:①研究区水合物钻孔井壁裂缝发育,倾角以高角度为主,低角度次之,水平裂缝与高角度裂缝少见;冻土层及以上裂缝较冻土层以下更为发育.②研究区裂缝主要走向与地层断裂走向基本一致或小角度斜交,裂缝的发育受断层控制明显.③研究区裂缝倾角相对较大,不利于烃类气体的大量聚集,这可能是该区域钻孔少见水合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5.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最大的前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由于新的地球物理资料未得以充分应用等问题导致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分布特征存在诸多不同看法,这些问题制约了盆地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本文以最新实测1∶10万高精度航磁数据为基础,采用切线法对研究区航磁异常深度进行反演计算,结合钻井、地震及南海北部陆域物性资料研究珠江口盆地磁性基底分布特征.在充分调研珠江口盆地已有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以盆地磁性基底展布特征为基础,结合断裂、区域构造等对珠江口盆地内部构造单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磁性基底深度在0~9 km之间,磁性基底呈“三隆两坳”构造格局,整个坳陷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NE向深大断裂为控盆断裂,常为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边界,NW向断裂常控制次一级构造单元并影响其展布形态.  相似文献   
56.
金坛市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与古文化遗址、地质构造形迹、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岩溶洞穴、矿产产地与观赏石景点8大类。对其应遵循原态保护的原则,以茅山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有特色的大众地学科普旅游,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7.
58.
为研究两种经济红藻红毛菜(Bangia fucscopurpurea)和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光合作用和品质差异,选取一株野生型红毛菜CY和一株野生型坛紫菜NSD35作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二者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的关键光合参数和营养成分指标。结果显示:红毛菜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净光合速率、藻红蛋白含量分别比坛紫菜高29.6%、96.8%、60.5%;必需矿质元素钾、钙、镁、铁、锌的含量分别比坛紫菜高59.5%、39.5%、34.1%、86.2%、68.4%;红毛菜的必需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都高于坛紫菜。此外,二者的呼吸速率、最大光量子产率、叶绿素a、总糖、总蛋白和碘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坛紫菜NSD35相比,红毛菜CY的光合速率更快,矿质元素积累能力更强,必需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红毛菜和坛紫菜的光合作用和品质特点,为开发红毛菜种质资源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9.
文昌鱼作为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的幸存物种,是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过渡物种,在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 MaxEnt)对位于厦门黄厝海域的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鱼)(下文简称保护区)的文昌鱼潜在适生区进行了模拟预测,并探讨了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限制条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文昌鱼的潜在适生区总面积为575.4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76%,高适生区面积仅为63.39 hm2,呈斑块状分布,栖息地破碎化明显。影响文昌鱼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粒径大于0.125 mm沉积物的占比和水深。鉴于目前厦门海域文昌鱼种群枯竭和栖息地退化的现状,应持续进行文昌鱼种群和栖息地的长期跟踪监测,积极开展文昌鱼栖息地质量和适宜性评估,不仅可为科学选划修复目标区提供依据,而且对保护文昌鱼种群、维护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不同陆面模式对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驱动数据分别驱动Noah和Noah-MP陆面模式进行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的模拟(简称:CLDAS_Noah和CLDAS_Noah-MP试验),使用2010—2018年中国气象局2380个土壤温度观测站点10和40 cm观测数据以及美国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The 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驱动的Noah模式(GLDAS_Noah试验)模拟的土壤温度结果,从空间分布、季节、分区等角度进行了评估,实现了不同驱动数据相同陆面模式和相同驱动数据不同陆面模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GLDAS_Noah、CLDAS_Noah和CLDAS_Noah-MP试验均能合理模拟出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空间分布,但在量级上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东北、新疆、青藏高原等积雪区。对于相同陆面模式不同驱动数据,均方根误差显示CLDAS_Noah试验在季节与分区上均优于GLDAS_Noah试验,间接表明CLDAS大气驱动数据优于GLDAS大气驱动数据,且大气驱动数据是提高土壤温度模拟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相同驱动数据不同陆面模式,总体上CLDAS_Noah-MP试验棋拟效果优于CLDAS_Noah试验,其中CLDAS_Noah试验模拟的10和40 cm深度土壤温度在冬季积雪区误差明显大于CLDAS_Noah-MP试验,可能与Noah-MP模式改进了积雪方案有关,但10和40 cm深度下CLDAS_Noah-MP试验在东北、华北、青藏高原地区对春季土壤温度模拟误差明显大于CLDAS_Noah试验,可能与Noah-MP模式融雪方案有关。总之,本研究对于后续开展土壤温度多模式集成、土壤温度站点资料同化,最终研制中国区域高质量土壤温度数据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