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82篇 |
免费 | 1222篇 |
国内免费 | 18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3篇 |
大气科学 | 692篇 |
地球物理 | 966篇 |
地质学 | 3214篇 |
海洋学 | 978篇 |
天文学 | 52篇 |
综合类 | 411篇 |
自然地理 | 5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93篇 |
2022年 | 339篇 |
2021年 | 398篇 |
2020年 | 319篇 |
2019年 | 398篇 |
2018年 | 328篇 |
2017年 | 284篇 |
2016年 | 307篇 |
2015年 | 366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405篇 |
2012年 | 400篇 |
2011年 | 363篇 |
2010年 | 385篇 |
2009年 | 353篇 |
2008年 | 339篇 |
2007年 | 349篇 |
2006年 | 373篇 |
2005年 | 306篇 |
2004年 | 206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47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通过资料的收集,归纳总结了翡翠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特征,并且讨论了各项矿物学特征与翡翠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83.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中国地貌格局、古气候系统及晚新生代沉积体系发生巨变。青藏高原以东至边缘海的广大区域形成统一水系,将巨量沉积物搬运至中国东部连续堆积形成黄淮海平原。太行山的隆升、边缘海陆架的沉降,黄河的贯通及晚第四纪大规模海侵等,深刻改造了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至今仍然影响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针对这些事件的研究,对于理解晚新生代黄淮海平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缓解该地区目前紧张的人地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对晚新生代黄淮海平原形成发育的构造地貌过程、黄河贯通和晚第四纪海侵等重大事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①青藏高原隆升是黄淮海平原当今地貌及海陆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②黄河贯通对黄淮海平原地表过程、水系演化及源-汇体系带来深远影响;③沿海地区晚更新世以来3次重要的海侵事件及相关的海陆相互作用,不但造成了沉积环境的变化,还形成了下切河谷特殊地貌景观;④晚新生代黄淮海地区重大地质事件的时间节点是中新世和晚第四纪。系统总结了黄淮海平原在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地貌动态演化和年代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亟需对黄淮海平原开展多学科系统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4.
笔者建立了中扬子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中扬子区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特点,分析了中扬子区层序样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共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寒武系下统划分了1个二级层序(SS3)、6个三级层序(SQ1-SQ6),平均延时约5.0Ma;体系域颜色普遍较深,泥质含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烃源岩。寒武系中上统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SS4)、8个三级层序(SQ7-SQ14),平均延时约2.9Ma;体系域颜色普遍较浅,云质含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储集层。总体上H型样式为主,T型样式和TH型样式数量相当,反映寒武纪水体中等。二级层序体系域和三级层序体系域都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向差异性。 相似文献
85.
采用30 W石英紫外灯作为光源,研究了乐果在二氧化钛悬浮体系中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动力学规律。考察了乐果起始浓度、TiO2用量、溶液pH值及温度对乐果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果光催化降解符合表观零级动力学规律。由于速率常数k与乐果起始浓度有关,表明乐果光催化降解反应不是一个简单的零级反应。 相似文献
86.
Organized warm-sector rainfall(OWSR) near the coast of South China tends to occur in certain synoptic situations characterized with either a low-level jet or an anticyclone, with the latter being less investigated. This paper fills the gap by analyzing 15 OWSR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an anticyclone synoptic situation during the pre-summer rainy season of 2011–2016,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al and reanalysis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ticyclone synoptic situation produces marked northerly boundary-layer winds inland and obvious northeasterly,easterly/southwesterly, and southeasterly boundary-layer winds near the coasts of eastern Guangdong, western Guangdong, and Guangxi, respectively. The coastal boundary-layer winds promote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strong convergence for convection initiation; consequently, OWSR is prone to occur near the coasts of western Guangdong and Guangxi, but exhibits different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features in the following two subareas.(1) The southeasterly boundary-layer winds tend to converge near the border area between Guangxi and Guangdong(BGG),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a stable convective line along the mountains. The convective line persists with support of upper-level southwesterly winds that facilitate convective cells to propagate along the convective line, producing heavy OWSR along the mountains near BGG.(2) In contrast, a west–east convective line tends to form and maintain near the coast of Yangjiang(YJ) area, about 200 km east of BGG, owing to stabl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easterly(or southwesterly) and the northerly boundary-layer winds reinforced by the mountains near YJ. Moreover, the coupling of upper-level westerly winds with the easterly(southwesterly) boundary-layer winds facilitates expansion(eastward propagation) of the convective line, causing west–east-oriented heavy OWSR near the coast of YJ. In a word, this study reveals refined properties of OWSR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anticyclone synoptic situation, which may help improve the forecast skill of OWSR during the pre-summer 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87.
88.
为改善绳索取心钻杆受力工况,延长钻杆使用寿命,满足深孔及特深孔钻探施工要求,开展了对绳索取心钻杆体进行分区热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试验选用高钢级薄壁管材,通过对钻杆两端300 mm左右的区间内进行盐浴淬火及高温回火处理,保证了调质区域的机械性能,硬度和金相组织均匀性良好,同时热处理过渡带影响区域小。试制加工的特深孔绳索取心钻杆具有两端部螺纹连接段刚性强、杆体中部韧性好的特点。该钻杆在山东莱州西岭村矿区完成了2845.55 m深孔的钻进施工,使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9.
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采用1961-2009年辽河流域境内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气象、水文要素历史变化特征,并采用同期和滞后相关分析,建立气象要素与水文要素的最优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气候变暖明显,增温幅度远高于全球和中国的同期增温幅度;辽河流域降水量增减趋势不明显,总体上为略减少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少-多-少-多-少5个阶段性变化。辽河流域蒸发量为略减少趋势,春季、夏季是蒸发量较大季节;辽河流域近50年来径流量为减少趋势,经历了偏多-偏少-偏多-偏少4个阶段的变化,最近的1996-2009年经历了年径流量最少阶段,平均年径流量仅为16.2亿 m3,只达到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8 %、径流量最多年代的32 %。7月、8月是流量最为集中的月份,2个月流量就占到全年的50.24 %,超过全年的一半;辽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年尺度,径流量与铁岭、法库等周边地区相关系数基本达到0.6左右;在日尺度,日降水量与降水发生后第二日流量相关程度最好,在所有等级上两者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在日降水量大于等于25 mm等级上,相关系数最高可达到0.85。 相似文献
90.
在对滇东南区域地质及锰矿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以中三叠世拉丁期含锰建造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把滇东南的法郎组中的锰矿总结为碎屑岩建造中的斗南式锰矿和碳酸盐岩建造中的白显式锰矿两类, 从解析典型锰矿床的沉积格局入手, 研究了中三叠世拉丁期典型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特征。斗南锰矿形成于礁(滩)后泻湖的滨浅海碎屑岩建造相区、台地碳酸盐建造相区和斜坡碎屑岩建造相区中, 在斜坡碎屑岩建造相内多具有异地堆积的重力流沉积。白显锰矿形成于局限台地水体较为滞流的泻湖相-潮坪相中。在不同沉积格架下, 海水物理化学条件、水动力环境、生物作用和同生断裂活动是影响聚锰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