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320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为探究华东地区能见度变化情况,利用1973—2020年的能见度数据、2014—2019年的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分解、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能见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73—2020年能见度呈显著(p<0.01)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315 km/10a,季节之间存在差异,夏、秋季能见度下降速率较大分别为1.681 km/10a、1.443 km/10a;冬、春季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分别为1.092 km/10a、1.091 km/10a。其中,1973—2012年能见度呈显著(p<0.01)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204 km/10a, 2013—2020年能见度呈不显著(p>0.05)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为2.229 km/10a,近8年(2013—2020年)来能见度存在明显改善。(2)华东地区南部、北部能见度较好,中部能见度较差。EOF分解第1模态表明华东地区能见度整体变化趋势一致,第2模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3)能见度与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732.
南中国海北部大亚湾水温和赤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亚湾周边的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自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运转以来,大亚湾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状况尤其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实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比较和分析了大亚湾水温和藻华在1983—1993和1994—2004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后(1994—2004)比运转前(1983—1993),年平均表层水温和表层叶绿素 a 含量分别升高1.1oC 和1.9 mg/m3;月平均有害赤潮(HAB)的发生次数也有增加;有害赤潮在 1994 年以前只出现在春季和秋季,而在1994年以后则全年都有发生;表层水温、叶绿素和有害赤潮发生次数都在5月份增加最明显。这些水环境和生态变化与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的热排放以及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33.
To understand how hydrolog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affect near-to off-shore variations in the siphonophore community,we sampled zooplankton at 82 station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uring summer,winter,and spring.Forty-one species of siphonophore were collected by vertical trawling.The species richness of siphonophores increased from the nearshore to offshore regions in all three seasons of investigation,with maximum richness in summer and minimum richness in winter.The abundance of siphonophores was also higher in summer than in spring and winter,concentrated in the nearshore region in the warm season and scattered in the offshore region in the cold season.Four siphonophore group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nearshore,near-offshore,offshore,and tropical pelagic.Among them,the nearshore group had higher abundance nearshore compared with the offshore.The tropical pelagic group had higher species number offshore than nearshore.Spatial and temporal fluctuations in taxonomic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siphonophores wer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oastal upwelling and surface ocean curr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driven by the East Asia monsoonal system.  相似文献   
734.
为准确、快速、全面获取内陆养殖小区池塘及尾水处理池水体水质变化情况,建立养殖水环境实时预警调控及数字化管控机制,选择浙江湖州市集中连片的养殖小区为试验区,于2020年12月采用搭载GaiaSky-mini高光谱相机的无人机进行试验区近地遥感图像采集,并进行图像拼接、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等预处理;然后对反射波段进行差值、比...  相似文献   
735.
廖莉萍  练兵 《贵州地质》2011,28(2):81-85
根据贵州"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本文对贵州重要矿产煤、磷、铝及金的资源及开发现状,结合"十二五"对矿产规划目标要求,对贵州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及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施贵州"十二五"规划,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6.
以一6.7 MW风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30~50 m水深的海上风电倒Y形导管架筒型基础结构型式,采用三维精细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受力特性展开研究,包括结构的自振特性以及在随机风浪流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倒Y形导管架筒型基础采用“三腿变六腿”导管架的结构型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将上部荷载传递至下部筒型基础,具有较好的受力特性和传力体系;整机结构的前两阶自振频率均在风机允许运行的频率范围内;在50年一遇极端随机风浪流荷载作用下,整机结构的位移响应和应力响应,均可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37.
<正>1 Introducti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facing humankind in the 21st century.Studying,and utilising,the carbon sink caused by the weathering of silicate minerals has been a key research focus for  相似文献   
738.
陕西省商洛市潘河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潘河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消减带的北秦岭东西向洛源-石门-马超营断裂与铁炉子-黑沟-栾川断裂带之间,南西距蟒岭岩体约10 km.它属于元古界长城系宽坪群上段绿片岩系掩盖下的似层状、层状矿体,产于元古界长城系宽坪群下段一套浅变质绿片岩与(矽卡岩化)大理岩的不同岩性层间接触界面间.区内岩浆活动、矿体产出形态、...  相似文献   
739.
在研究黄骅坳陷断裂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力学分析认为黄骅坳陷在第三系盖层中极难出现明确的走滑断裂,但形成大量斜向滑动断层,具有典型的扭动构造特点。扭动构造包括直扭型和旋扭型两种,其中沧东断裂、徐西断裂、南皮北-盐山隐伏断裂以及皂坡-故县隐伏断裂带所围限的区域以发育直扭型构造样式为主,组成"λ"字形、雁列式及"S"形断裂构造样式等。在豫冀鲁巨型帚状构造体系和边界大断裂共同作用下,以南皮洼陷为漩涡中心,形成帚状旋扭构造样式。这一旋扭构造样式在南皮北-盐山隐伏断裂带南部的乌马营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其次为沧东断裂下降盘的舍女寺地区,平面上呈向南西方向收敛、向北东方向撒开,在沙二段、沙三段地层最为明显。张扭性断裂系统对油气聚集的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圈闭和断裂构造带形成、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作用以及控油性差异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40.
孔凡超  连志鸾 《大气科学》2022,46(1):191-205
本文利用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的自动站资料,对发生在河北崇礼云顶冬奥赛场的夜间增温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基于地基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风雷达、风廓线仪以及NCEP/NCAR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夜间增温事件可能的形成机制.研究得出:云项赛场11月至次年3月,夜间增温事件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