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22篇
  免费   12183篇
  国内免费   19321篇
测绘学   9833篇
大气科学   6824篇
地球物理   9653篇
地质学   35355篇
海洋学   9913篇
天文学   598篇
综合类   4064篇
自然地理   7586篇
  2024年   695篇
  2023年   1678篇
  2022年   3408篇
  2021年   4136篇
  2020年   3305篇
  2019年   3902篇
  2018年   3254篇
  2017年   3082篇
  2016年   3297篇
  2015年   3767篇
  2014年   3582篇
  2013年   4295篇
  2012年   4986篇
  2011年   4830篇
  2010年   4834篇
  2009年   4540篇
  2008年   4337篇
  2007年   4056篇
  2006年   3989篇
  2005年   3236篇
  2004年   2373篇
  2003年   1681篇
  2002年   1763篇
  2001年   1643篇
  2000年   1291篇
  1999年   563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4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0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对木荚红豆人工林C贮量及其分配的研究表明,木荚红豆人工林C贮量为227.9t/hm2,其中生物量C库和死有机质C库分别为117.1t/hm2和110.8t/hm2,分别占C库总量的51.4%和48.6%;乔木层C库和土壤有机质C库分别占林分总C库的49.4%和47.1%;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粗木质残体C库总共仅占生态系统C库的3.5%,对生态系统C吸存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242.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全球变化下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的影响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支撑,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基于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一方面要充分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和互为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243.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预测灌木生物量最有效的方法。选择腾格里沙漠南缘荒漠生态系统中常见的4种灌木(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为研究对象,以株高(H)和冠幅(C)的复合因子灌木体积(V)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了4种灌木和混合物种的叶、新生枝、老龄枝、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整株生物量的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误(SEE)和回归检验显著水平(p<0.05)筛选出了最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显示:4种灌木的生物量模型主要以幂函数W=aVb为最优模型,少数以三次函数W=a+bV+cV2+dV3为最优模型。灌木生物量与V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决定系数较高,分别为:叶片(0.775<R2<0.866),新生枝(0.694<R2<0.840),老龄枝(0.819<R2<0.916),地上部(0.832<R2<0.917),地下部分(0.74<R2<0.808),全株(0.811<R2<0.912),说明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此4种灌木的生物量估算。不同物种之间及不同器官之间的生物量模型存在差异,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物种来选择相应的模型。生物量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全面估算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并进一步评估生态系统不同碳库的碳存储量与碳循环。为有效提高荒漠草地碳储量、合理实施生态系统管理和人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4.
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的空间竞争域划分方法。在Voronoi图的模型中尝试以网络平台数据作加权因子,使空间竞争域体现互联网中的消费者偏好差异,通过对加权Voronoi图的类型划分和地理学解释,描述竞争环境的空间特征。以北京市健身俱乐部为例,选择大众点评网、爱帮等网络平台信息作为权重因子,构建样本网点的传统Voronoi、互联网信息加权Voronoi计算模型并对比边界线、面积等空间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互联网信息对城市商业游憩网点的空间竞争力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强度,对Voronoi图空间特征的分类和地理解释可以指示商业网点跨越距离阻碍的消费吸引力及竞争差异,弥补传统加权方法未考虑消费者偏好和购物习惯而对竞争域划分表达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245.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利用黄河源地区1985年和2000年1:100000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1:250000DEM、道路和居民点数据与野外调查资料,分析草地退化与坡向、海拔及距道路和居民点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黄河源区15年间土地覆被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占源区总面积的8.24%,冬春季牧场退化率显著高于夏季牧场:草地退化是黄河源区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主要的特征。草地退化表现为:①阳坡退化率高于阴坡;②受人口密度影响,草地退化率与海拔高度成反比,相关系数为.0.925;③距离居民点越近。退化率越高。尤其当与居民点距离≤12km时,草地退化率与其相关系数高达-0.996;④在距道路4km以内.草地退化率与道路距离成反比.相关系数高达-0.978。1985年以来,源区的草地退化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仍起主导作用。科学地减少当地居民对草地的过分依赖是解决脆弱的江河源区环境退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246.
根据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采集的表层雪样品,揭示了该区表层雪中δ<'18>O值的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水汽输送对降水中δ<'18>O值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中δ<'18>O值季节变化显著,变幅可达12.59‰左右,其变化趋势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47.
环青海湖地区湿地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主,应用空间对地观测的技术资源和数据资源,结合地面考察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环青海湖地区的湿地类型和面积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内的湿地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其中天然湿地分为沼泽、河流、湖泊。天然湿地的面积在13 a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沼泽面积有所扩大,而河流、湖泊面积缩小。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暖干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48.
基于DEA和Malmquist的中国城市代谢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运用物质流、数据包络分析(DEA)及Malmquist指数对中国31个案例城市进行了城市代谢效率的研究。通过将城市代谢系统社会经济产出、环境非期望产出及水、电、化石能源、金属矿物、建筑材料、食物等投入部分纳入进DEA和Malmquist指数中,测得了案例城市的2000年、2010年代谢效率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城市代谢系统效率总体相对较高,尤其是东中部地区城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要高于西部地区城市,大城市的代谢综合效率高于巨型、超大和特大城市。2000~2010年,城市代谢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等所有效率指标的均值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却呈改善趋势,并且特大和超大城市的综合效率高于巨型城市。  相似文献   
249.
全国基准产业集群反映一国产业技术经济联系的一般特征,可以作为模板应用于区域集群分析。本研究首次识别我国基准产业集群,为我国的区域集群实证研究提供集群模板。以识别的基准产业集群为模板,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市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并以北京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了该集群的组成结构及空间布局。分析发现,北京市目前已形成三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区域专业化优势的制造业集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汽车及装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集群。北京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的优势环节是通信设备制造和其他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其配套产业环节电子元器件和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仍相对较弱。在空间上,北京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地区,朝阳、海淀、大兴区是集群环节配套较为完善的区域。  相似文献   
250.
季节性冻融是干旱区土壤盐碱化形成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冻融过程中土壤水盐耦合关系及热量调控机理仍不清楚。通过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5月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盐荒地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土壤剖面160 cm以内的水分、盐分和温度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土层冻融过程中水热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50 cm左右,表土层(0~40 cm)温度与气温关系密切;土壤剖面水分呈现“C”型垂直分布,表土层和底土层(100~160 cm)含水量较大,而心土层(40~100 cm)含水量不足10%,土层平均含水率在冻融前期增加了12.91%,而在初蒸期减少了10.01%;土壤剖面盐分在冻结期和初蒸期表聚作用明显,心土层和底土层含盐量稳定,土壤剖面含盐量表现为“积盐-脱盐-再积盐”的变化过程。水热盐之间具有高度协同性,心土层和底土层表现为水盐相随、而表土层为水去盐留的耦合特征,热量传输是调控水盐运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