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22篇
  免费   12229篇
  国内免费   19376篇
测绘学   9861篇
大气科学   6877篇
地球物理   9721篇
地质学   35413篇
海洋学   9953篇
天文学   600篇
综合类   4092篇
自然地理   7610篇
  2024年   700篇
  2023年   1687篇
  2022年   3422篇
  2021年   4154篇
  2020年   3329篇
  2019年   3917篇
  2018年   3266篇
  2017年   3102篇
  2016年   3316篇
  2015年   3788篇
  2014年   3597篇
  2013年   4311篇
  2012年   5003篇
  2011年   4843篇
  2010年   4847篇
  2009年   4554篇
  2008年   4345篇
  2007年   4063篇
  2006年   3997篇
  2005年   3239篇
  2004年   2377篇
  2003年   1687篇
  2002年   1764篇
  2001年   1643篇
  2000年   1291篇
  1999年   565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4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0篇
  1957年   20篇
  1954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这是继2014年康定地震后,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强震。笔者等通过已有文献资料,结合鲜水河断裂带南段野外地质调查,统计了滑动速率及历史地震资料,并总结了近代鲜水河断裂带强震迁移规律,对认识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及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鲜水河断裂带各段滑动速率差异较大,以乾宁为界,从NW至SE段整体上呈现出“先减速后加速”的滑动特点;②泸定地震发震构造磨西断裂,为一次左旋走滑事件;③川滇地区近代历史强震活跃期具有“跳跃性”迁移的特点。自1981年道孚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断进入相对平静期,持续了33 a。自2014年康定地震发生,鲜水河断裂带再次进入地震活跃期;④鲜水河断裂带的强震破裂并非单次地震的“贯通型”模式,而是多次地震的渐进式。断层间相互作用尤其是大地震的发生对断裂带强震复发间隔具有重大影响,相同断裂带的强震也会对后续地震的发生概率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2.
探讨了在吉林地区高层建筑中有关桩基规范执行及设计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对不同直径的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的对比 ,明确 2d与 4d的对比要求 ,即持力层厚度的保证比进入持力层深度更重要。针对通长配筋“一通到底”的设计给施工带来的不便及浪费提出了新的建议。通过实践给出“α”角的建议值 ,既能减小扩大桩头斜面上受到卸荷后侧土压力 ,又可减少施工时的坍方。最后对降水及护壁提出了结合实际地质情况的 4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3.
依据金矿类型划分标准,提出由大到小的成因类型→含矿建造→工业类型划分方案,将北祁连已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9个金矿床,划分为3个建造类型、3个成因类型和3个工业类型。  相似文献   
164.
结合城市测绘的特点,规范档案工作流程,基于局域网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合理流转。建立电子档案质量监控机制,梳理常见质量问题,研发相应的质量检审工具软件,实现电子档案质量监控的智能化,避免档案再利用时因信息错误导致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相似文献   
165.
本文以共线剪切裂纹的归并为例,研究裂纹系的动态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张破裂的意义上,小间距共线剪切裂纹的内端部实际上是阻碍结构,通过迂回弯曲的张破裂归并.本文提出一种估计张破裂扩展途径的近似方法,利用张应力破裂判据找出了潜在的破裂扩展途径的第一近似,较好地模拟了共线裂纹的破裂途径,和现有的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可以大大缩短机时,简化计算程序,保证精确度.本研究结出了岩石剪切破裂“隧道效应”(即破裂跳过障碍体,而障碍体本身不破坏)的机理,还给出了脆性介质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碎屑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6.
格尔柯金矿 (即大水金矿 )是产于西秦岭南带西倾山—迭山逆冲褶断带南缘的特大型金矿。矿床控矿地质条件为构造单元界断裂带、深源浅成花岗闪长斑岩小侵入体、下三叠统马热松多组 (T1m)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与金矿关系密切的矿化蚀变有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和方解石化 ;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热水溶滤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67.
Us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4.4.5, coupled with the land model CLM4.5,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pringtime soil moisture i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1999. Result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responds to springtime soil moisture i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the northwest region is critical) because gener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s sensitive to the near-surface thermodynamic state. Increased (decreased) soil moisture would result in decreased (increased) local surface temperatures. Latitudinal, small-scale land–sea thermal differences would then result in northeasterly wind (southwesterly wind) anomalies in the upper layer and southwesterly wind (northeasterly wind) anomalies in the lower layer, which strengthen (weaken) monsoon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precipitation would enter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earlier (later), and water vapor over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 would enter the South China Sea earlier (later), causing a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increase) in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 and increase (reduction) in the We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168.
于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 ,选用 2 0条能产生清晰可重复扩增产物的随机引物 ,对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Ino)、杂色鲍 (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进行了RAPD分析 ,共检测到 2 1 3个位点 ,在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各群体扩增位点的多态性比例、群体遗传杂和度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多态比例分别为 43.66%、5 3 0 5 % ,2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 0 .1 5 5 7、0 .1 686。结果表明皱纹盘鲍与杂色鲍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69.
地下水补给量反映了含水层的可更新能力,是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参数之一。为定量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基于岔巴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3个水文站1959-1969年降水与日径流观测资料,通过退水分析法估算了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和基流量的关系及其在年内的补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年平均基流量为13.09 mm·a-1,更新时间为124 d,补给量为11.46 mm·a-1,降水入渗补给率为0.025,基流补给率为0.89。从上游到下游地下水补给量与入渗补给率逐渐增大,且上游与下游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基流补给率逐渐减小,各集水区之间差异均显著。地下水补给量与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R2>0.40),在下游集水区内随降水量变化的增幅较大。基流量与降水量也呈正相关关系(R2>0.77),干流基流80%以上源于降水补给转化。以5月份为节点可将地下水补给过程分为"一次补给"和"二次补给"2个主要阶段,其分别占全年总补给量约30%和70%,并且"二次补给"是造成岔巴沟流域不同集水区地下水补给量差异的主要阶段,并且为无资料地区小流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0.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将会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等优化依据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作者阐述并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生态空间结构紊乱原因、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和生态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构建完善高效的“斑块—廊道—基质”城市群生态网络系统;促进城市群区域各城市合理分工,不断形成产业簇群;构建城市群发展引导机制,使城市群区域的城乡建设转向更加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友好型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