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132篇 |
免费 | 20097篇 |
国内免费 | 107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64篇 |
大气科学 | 5987篇 |
地球物理 | 8255篇 |
地质学 | 30295篇 |
海洋学 | 8666篇 |
天文学 | 558篇 |
综合类 | 3572篇 |
自然地理 | 61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6篇 |
2024年 | 1651篇 |
2023年 | 1774篇 |
2022年 | 2969篇 |
2021年 | 3499篇 |
2020年 | 2906篇 |
2019年 | 3334篇 |
2018年 | 2823篇 |
2017年 | 2649篇 |
2016年 | 2748篇 |
2015年 | 3188篇 |
2014年 | 2980篇 |
2013年 | 3599篇 |
2012年 | 4041篇 |
2011年 | 3908篇 |
2010年 | 3956篇 |
2009年 | 3715篇 |
2008年 | 3550篇 |
2007年 | 3307篇 |
2006年 | 3210篇 |
2005年 | 2635篇 |
2004年 | 1977篇 |
2003年 | 1418篇 |
2002年 | 1540篇 |
2001年 | 1372篇 |
2000年 | 1093篇 |
1999年 | 535篇 |
1998年 | 214篇 |
1997年 | 155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112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11篇 |
1979年 | 33篇 |
1978年 | 13篇 |
1975年 | 8篇 |
1957年 | 16篇 |
1954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152.
Correlation-coefficient fields are widely used in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research.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significance test method for the correlation-coefficient field was proposed by Livezey, in which the number of significantcorrelation lattice(station) points on the correlation coherence map is used as the statistic. However,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wo assumptions:(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attice(station) points is uniform;and(2)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quantities in the correlation-coefficient field. However, in reality, the above two assumptions are not valid.Therefore, we designed a more reasonable method for significance testing of the correlation-coefficient field. Specifically, a new statistic, the significant-correlation area, is introduced to eliminate the inhomogeneity of the grid(station)-point distribution, and an empirical Monte Carlo method is employed to eliminat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the matrix.Subsequently, the new significance test was used for simultaneous correlation-coefficient fields between intensities of the atmospheric activity cente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Livezey method. 相似文献
153.
R&D投入的区位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对中国R&D投入的区位模式的实证检验,从投入一产出绩效的角度认为集中投入的区位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利用聚类分析技术,按照R&D的投入强度和及其对经济的带动效应、科技化效应、产业化效应将中国各省区划分为6类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是科技化模式和产业化模式。其中前者适合于技术存置较高的少数地区,而后者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4.
青藏高原清水河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埋设在青藏铁路路基中两个断面内的6条沉降观测管3 a来的地基沉降变形资料,研究了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特征,分析了填筑铁路路基对下伏多年冻土融化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填筑路基时赋存在路基填料内的热量的影响,铁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上限在施工初期会有一个明显的下移沉降,铁路路基也随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工后下沉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下降速率会逐渐下降,但在短时间内不会停止下来,而且由于太阳辐射和路基边坡形状的影响,路基向阳面与背阴面的变形有较大的差别,且在近南北向展布的路基上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5.
基于DEM的新疆降水量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降水量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气候参数之一。然而,由于降水量观测站布设的局限性,如站点稀少,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绝大多数空间位置上的降水数据无法获得,估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地形特征对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非常重要,通常利用降水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评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近年来,GIS技术中数字高程模型的引入和精确的地形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准确性,已成为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新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模型,其中,地理和地形因子的选取来自1 km×1 km的DEM数据,主要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不同范围内不同方向上的最小和最大海拔高度等。此外,降水量资料来自1971-2005年新疆131个降水量测站(包括气象站和水文站),其中,112个站点的资料用于建立模型,剩余的19个站点的资料用于验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是合适的,验证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在0.787 0~0.926 3之间,夏季较好,冬季较差。在新疆这个地形复杂的区域,利用GIS技术建立模型研究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对于研究新疆降水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6.
157.
图们江流域中更新世火山泥石流仅分布在残留的Ⅲ阶地上,碎屑物的粒级范围很广,具正粒序层理,分选差,是在冰川作用或冰雪融化作用下快速搬运、沉积形成的,具有浊积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8.
云南个旧锡矿床花岗岩接触带的交代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个旧锡矿是闻名中外最大的锡矿床之一,矿床中除含锡外,还伴生铜、钴、锌、钨、铋、铍及稀有元素。矿化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的三叠纪碳酸盐围岩中的交代岩。本文着重讨论含锡花岗岩接触带交代岩的类型。矿物组合、分带性、岩石化学特征及其与矿化的关系,把各类含矿交代建造作为一个有成团联系的统一体——交代系列来考虑。 相似文献
159.
基于GPD分布的黑河流域极端降水频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广义帕雷托分布(GPD)对黑河流域极端降水的频率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百分位数法、Hill图法、年交叉率法选取了极端降水阈值,借助L矩法对GPD分布的参数进行了估计;采用Mann-Kendall和Pettitt方法对超阈值日极端降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① 采用百分位数法和Hill图法得到的日极端降水阈值差别很大,在综合考虑以上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年交叉率法,最终确定了流域各站点日极端降水的阈值;② 根据Mann-Kendall和Pettitt方法,超阈值日极端降水序列基本满足平稳性假定;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以及理论频率曲线和经验频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可以看出,GPD分布能够很好地拟合研究区极端降水的分布特征;③ 通过分析理论累积频率达到90%以上的极端降水可以发现,黑河流域20世纪60年代发生极端降水的次数最多,其次是90年代以后,70年代、80年代发生极端降水次数较少;在过去51年间,下游发生极端降水的次数最多,其次是中游和上游。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