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79篇 |
免费 | 20627篇 |
国内免费 | 110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673篇 |
大气科学 | 6233篇 |
地球物理 | 8725篇 |
地质学 | 31020篇 |
海洋学 | 8879篇 |
天文学 | 527篇 |
综合类 | 3700篇 |
自然地理 | 62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6篇 |
2024年 | 1676篇 |
2023年 | 1816篇 |
2022年 | 3032篇 |
2021年 | 3531篇 |
2020年 | 2946篇 |
2019年 | 3393篇 |
2018年 | 2901篇 |
2017年 | 2713篇 |
2016年 | 2822篇 |
2015年 | 3265篇 |
2014年 | 3047篇 |
2013年 | 3727篇 |
2012年 | 4225篇 |
2011年 | 4062篇 |
2010年 | 4120篇 |
2009年 | 3857篇 |
2008年 | 3683篇 |
2007年 | 3451篇 |
2006年 | 3384篇 |
2005年 | 2744篇 |
2004年 | 2075篇 |
2003年 | 1474篇 |
2002年 | 1510篇 |
2001年 | 1381篇 |
2000年 | 1145篇 |
1999年 | 536篇 |
1998年 | 224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32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48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10篇 |
1979年 | 31篇 |
1978年 | 13篇 |
1975年 | 8篇 |
1957年 | 16篇 |
1954年 | 2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四川大梁子铅锌矿床闪锌矿中镉富集规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地块西南缘铅锌矿床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资源基地。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为区内的典型矿床,矿床具多阶段成因特征,矿物的穿插关系清晰,能准确地识别出矿物的形成顺序。闪锌矿为主要矿石矿物。依据矿物形成顺序,划分出三种具有显著不同标型特征的闪锌矿:黑色闪锌矿 相似文献
82.
分析了TDRS卫星的轨道特性及传统的地基测距跟踪技术定轨精度不高的现状,研究了基于空基的用户星精密轨道的TDRS卫星定轨,解决了基于空基的一般GEO卫星定轨问题。 相似文献
83.
84.
本文提出归一化总水平导数法,通过对总水平导数进行空间归一化计算实现了异常体水平位置和深度的估计,此外还推导出基于归一化总水平导数的欧拉反褶积法来估算地下地质体的空间位置,两种方法反演结果的相互验证可有效地提高反演结果的可信度.理论模型试验证明空间归一化总水平导数法和归一化总水平导数欧拉反褶积法均能有效地完成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的估计,所获得的位置参数与理论值相一致.在利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法进行磁异常解释时,对数据进行化磁极计算可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将其应用于实际航磁数据的解释,获得了岩脉的大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5.
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分解中的端元选择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端元选择是进行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分解的首要步骤,也是最关键的步骤,其直接影响混合像元分解的精度。该文对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分解中端元产生的特定背景、当前存在的端元选择途径和端元选择方法进行综述,并通过对当前端元选择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选择或构造端元选择方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86.
87.
88.
华北典型河流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潮白河为例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7
经华北典型河流--潮白河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对潮白河近百年来的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川径流总体呈指数减少趋势,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相依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已成为河川径流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掠夺式的水资源开发,已使潮白河下游河段断流,情势日趋严重,严重损害了河道的系统功能,是河流季节化以及河道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构建区域介质三维速度模型并以之获得准确的区域震相走时,是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充分利用已有的一维模型、GT事件、地质资料等实现三维模型构建,尝试基于目标区域内已有的部分局部一维模型,通过克里金空间插值建立初始三维模型,然后利用GT事件走时数据并参考其它地震地质资料对其不断进行修正,使得其走时偏差图与GT事件走时偏差图一致,进而获得能够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三维模型.使用不同模型进行的地震定位实验表明,以此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的定位偏差较初始模型减少约20%,较好地起到了减小区域震相走时残差,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本次工作地区为重庆市武隆县周围,工作主要任务目标,利用重力和大地电磁测深MT,初步揭示武隆区块震旦系下古生界等重点层系地层特征及构造样式,基本查明浅部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的关系,从构造角度分析武隆区块油气保存状况.我们在工区布置了2条测量剖面,位于武隆县南部,贵州道真县北部.两条剖面长度分别30 km和50 km,总长度为80 km.主要的工作方法大地电磁测深MT和重力,其中MT点距为500 m,重力点距为50m.经过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手段,对两条剖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解释并推断了3条断层、有利于油气保存条件的地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