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11篇
  免费   26988篇
  国内免费   14183篇
测绘学   11349篇
大气科学   8292篇
地球物理   11174篇
地质学   40284篇
海洋学   11340篇
天文学   789篇
综合类   4860篇
自然地理   8294篇
  2025年   138篇
  2024年   2259篇
  2023年   2494篇
  2022年   4170篇
  2021年   4816篇
  2020年   4012篇
  2019年   4539篇
  2018年   3859篇
  2017年   3656篇
  2016年   3837篇
  2015年   4284篇
  2014年   4136篇
  2013年   4831篇
  2012年   5507篇
  2011年   5314篇
  2010年   5338篇
  2009年   4931篇
  2008年   4684篇
  2007年   4377篇
  2006年   4216篇
  2005年   3400篇
  2004年   2496篇
  2003年   1773篇
  2002年   1841篇
  2001年   1721篇
  2000年   1364篇
  1999年   650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5篇
  1976年   11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聚丙烯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厦门海域四个野生文昌鱼种群的杂合度缺乏和过量情况.在测定的7个酶系统中,共有14个等位酶基因位点,分别为Aat-1、Amy-1、Amy-2、Amy-3、Amy-4、Me-1、Me-2、Mdh-1、Mdh-2、Sod-1、Sod-2、Est-1、Est-2、Per-1.多态位点有8个,分别为Sod-1、Aat-1、Me-1、Me-2、Mdh-1、Mdh-2、Est-2、Amy-2.结果表明,在大嶝岛种群、南线至十八线东端种群、南线至十八线西端种群及黄厝种群中,多态位点Sod-1、Mdh-2、Me-2、Aat-1显著偏离H-W平衡标准(P<0.05),而位点Me-1、Mdh-1、Est-2符合H-W平衡标准(P>0.05).多态位点Amy-2除南线至十八线东端种群显著偏离H.W平衡标准(P<0.05)外,其它三个种群的多态位点Amy-2均符合H-W平衡标准(P>0.05).在所有的8个多态位点中,只有大嶝岛和黄厝两个种群的Amy-2位点表现为杂合子缺失(F>0),其它种群的多态位点均表现为杂合子过量(F<0).造成杂合体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自然选择、近交、哑等位基因等.杂合体的缺失会导致某些基因从该物种的基因库中消失,从而降低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也使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2.
国外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大范围的可靠农情信息对粮食市场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是保障区域及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依据,在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的背景下,对这一信息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传统农情信息的获取依赖于庞大的调查队伍和大量的调查工作,信息的获取存在成本高、时效性差和结果受主观影响大的缺点.伴随着近30年遥感技术本身及其在农情信息获取领域能力的提升,一些国家与国际组织建设了各自的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并开展了运行化的监测.对美国、欧盟、FAO、加拿大、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印度等主要的农情遥感监测系统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对这些系统的分析得到一些农情监测系统建设的启示.指出作物种植面积估算、单产预测、长势监测、旱情监测是农情遥感监测中最主要的4个主题.在面积估算方面,各个系统在遥感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地面调查的依赖并没有减少,甚至得到了强化,这与遥感降低地面调查的初衷相违背,导致遥感技术在大范围农情监测中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单产预测方面,需要发展独立的遥感预测方法.提升遥感的作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建设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3.
根据泰安市区域矿产开发特点,及时掌握矿山企业开采情况,通过加强采矿登记现场预审查、开展矿山开采督察和采矿权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查等措施,强化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维护了正常开采秩序及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4.
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   总被引:98,自引:2,他引:98  
青藏高原夹持于土兰、塔里木、华北、扬子与印度等刚性地块之间,在地球物理场和岩石圈结构构造上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系统。白垩纪晚期到始新世,高原开始了一个地壳缩短、加厚和不断隆升的新阶段。高原隆升可以划分为俯冲碰撞隆升、汇聚挤压隆升和均衡调整隆升3个阶段。高原地壳的加厚、缩短是在压应力作用下通过不同层次物质以不同的运动形式实现的,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可以概括为“陆内汇聚-地壳分层加厚-重力均衡调整”的隆升模式。  相似文献   
105.
引进时间遗忘因子和观测冗余度因子,有效地平衡移动窗口内不同时刻的观测数据及其冗余情况对单位权方差估值的贡献,改进单位权方差的移动开窗实时估计算法.采用载噪比模型确定观测权阵,等价权抗差估计方法处理粗差.实测车载GPS/Doppler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算法显著提高GPS/Doppler的导航精度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6.
从围护结构节能与防火一体化思路出发,提倡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体系和砌体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体系;尤其主张在我国建筑工业化全面升级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与推广保温型混凝土预制装配化技术,统一建筑模数,实现标准化与多样化;针对预制装配化保温型混凝土在梁、构造柱等容易出现的冷、热桥问题的部位,创新式提出以相变储能材料与建筑结构相融合来提高建这些部位的热工性能,减少温度梯度;从系统上做到保温与建筑同寿命、免维护、工序少,工期短、耐火等,从而真正实现低碳,构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防火一体化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传统农区过去300年耕地重建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土地覆被变化是气候与生态效应模拟研究的重要参量。SAGE和HYDE两个全球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在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区域尺度上的应用, 其可靠性如何, 至今少有论及。以我国学者重建的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集(CHCD) 为基础, 从全区、省区和网格(60 km×60 km) 三个空间尺度, 对SAGE (2010) 和HYDE3.1 数据集中有关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1) SAGE (2010) 数据集对中国传统农区耕地数量重建是以单一线性插补而得, 其中1700-1950 年是以0.51%的年均增长率线性递增, 1950 年后是以0.34%年均速率线性递减, 这种“标准化”变化趋势不能客观反映传统农区土地垦殖的真实历史, 耕地面积也明显高估, 与CHCD数据集不具有可比性;(2) HYDE3.1 数据集吸纳了区域性研究成果, 使其在总量上与CHCD数据集较为接近, 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但其在省区和网格尺度上与CHCD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相对差异率超过70% (< -70%或> 70%) 的网格占比高达56%~63%, 超过90% (< -90%或> 90%) 的网格占比也高达40%~45%;而相对差异率介于-10%~10%的网格占比仅为5%~6%, 介于-30%~30%的网格占比也仅为17%左右;(3)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献, 建立更高精度的中国区域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 是提高区域气候与生态效应模拟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8.
讨论了砂土旁压试验的反分析问题。建议利用旁压试验实测数据反演确定土体的初始状态而非材料参数,材料参数可以通过实验室常规试验确定。主要利用了新型的亚塑性本构模型参数不受土体状态影响的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利用文献中的试验数据确定了特定砂土的材料参数;通过模拟砂土的实验室旁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通过改变土体初始应力状态和相对密实度进行数值计算,并利用数值计算成果,建立了可适用于砂土初始状态反演分析的实测旁压荷载和土体中应力与相对密度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地表露头调查、地震资料解释、钻井及与盐相关的构造样式分析,对库车坳陷中部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中部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垂向分层的变形特征。以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为界可以分为盐上构造层、盐构造层、盐下构造层及基底构造层4层结构。该区域主要发育收缩构造样式及盐构造样式,盐上构造层、盐构造层及盐下构造层的构造样式及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盐上层主要发育逆冲断层及褶皱,盐岩层则以盐流动构造样式为主,盐下层则发育逆冲叠瓦断层等大规模推覆构造。研究区具有明显的分段变形特征,可划分为博孜—却勒构造段、大北—西秋构造段、克深—西秋构造段、克拉3—东秋构造段,其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地表线性褶皱带分布、盐构造样式、盐下构造变形的差异。区域构造演化剖面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主要经历了中生代伸展坳陷盆地(三叠纪—白垩纪)、新生代早期"挠曲"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及新生代晚期前陆盆地(上新世—第四纪)的演化过程。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库车组沉积的中晚期。  相似文献   
110.
使用MATLAB软件中的NNtool工具箱建立了一个通过添加动量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分析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通过对天津某工程的边坡进行分析来检验这个模型的可靠度。根据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分析,该边坡岩体比较破碎,因此文中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岩石完整性参数作为输入层参数,通过收集的一些类似边坡的参数对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保证此模型适合被用来分析该工程。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此种方法在分析岩质边坡稳定性的的实践中具有广泛的使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