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79篇 |
免费 | 19729篇 |
国内免费 | 104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80篇 |
大气科学 | 5675篇 |
地球物理 | 7954篇 |
地质学 | 29485篇 |
海洋学 | 8423篇 |
天文学 | 477篇 |
综合类 | 3436篇 |
自然地理 | 60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4篇 |
2024年 | 1621篇 |
2023年 | 1750篇 |
2022年 | 2920篇 |
2021年 | 3425篇 |
2020年 | 2838篇 |
2019年 | 3281篇 |
2018年 | 2772篇 |
2017年 | 2596篇 |
2016年 | 2682篇 |
2015年 | 3126篇 |
2014年 | 2897篇 |
2013年 | 3534篇 |
2012年 | 3987篇 |
2011年 | 3843篇 |
2010年 | 3884篇 |
2009年 | 3632篇 |
2008年 | 3482篇 |
2007年 | 3237篇 |
2006年 | 3174篇 |
2005年 | 2584篇 |
2004年 | 1916篇 |
2003年 | 1360篇 |
2002年 | 1419篇 |
2001年 | 1286篇 |
2000年 | 1024篇 |
1999年 | 448篇 |
1998年 | 160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10篇 |
1979年 | 30篇 |
1978年 | 13篇 |
1975年 | 8篇 |
1957年 | 16篇 |
195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基于一种改进的支持向量机(?-SVR)和改进的遗传算法(GA),提出一种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正交设计方法安排较少次数的正分析方案,用?-SVR对正分析中测点位移值与参数构成的样本集进行学习,建立参数取值与观测点测值的非线性隐式方程;采用确定性或随机反分析的思路确定反分析的优化目标函数,并利用GA搜索最优参数取值。采用?-SVR方法建立的参数取值与位移量测点测值的非线性隐式方程,能够以很高的精度拟合和预测不同参数取值时的观测点测值,因此,可以用该隐式方程代替正分析,减少计算量;采用改进的GA方法能够准确搜索到最优参数;搜索到的最优参数值与理论值相当吻合。算例表明,基于?-SVR和GA的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初始地应力场确定性反分析和随机反分析。 相似文献
104.
农户行为视角下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及重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户行为转变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量变或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驱动力,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实质上是农户行为作用的外在表现,厘清农户行为可为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机制提供平台。本文在剖析农户行为转变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响应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从农户行为转变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响应入手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量化模型,并以重庆市江津区恒和村作为实证,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不同农户行为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各异,大体为生产大户>合作社农户>传统农户;不同农户行为对系统运行响应结果的作用差异明显,生产大户行为主要影响乡村生产空间的利用效率,合作社农户行为对提升生产空间系统经济效益作用明显,传统农户行为对生产空间系统环境改善的贡献作用最小。并从经济、社会、空间重构视角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合理引导农户技术和资本投入等建议,以实现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协调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江苏大丰潮滩悬沙级配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根据2002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现场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悬沙级配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再悬浮、沉降和流速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悬沙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主,悬沙级配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垂向和平面)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高度不断变化.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级配的重要因子.再悬浮使粗颗粒悬沙的含量增加,悬沙与底质级配不断接近,沉降对悬沙级配的影响与再悬浮相反.再悬浮发生时悬沙级配对流速有明显响应.在没有再悬浮和沉降影响的情况下,潮滩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悬沙级配趋于稳定和相同,对这种状态下的悬沙级配可称为背景悬沙级配,大丰潮滩背景悬沙级配的平均粒径为7μm. 相似文献
106.
107.
古潜山火成岩裂缝带划分与孔隙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火成岩岩性成分复杂,常规测井难以正确划分岩性,严重阻碍了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本文提出模糊聚类划分岩性,采用综合概率法与混合体积模型计算裂缝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等参数。其测井解释结果与井壁取心和地质描述资料对照,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08.
应用分析模型是面向专业应用领域GIS的关键模块之一,其设计和实现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从而达到软件复用、降低系统维护成本的目标。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辽宁省鞍山市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系统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分析模型模块进行分析和设计,提出分别封装表达地质灾害分析模型方法的抽象类(class CModel)、描述灾害评价因子的抽象类(class CFactor),以及描述灾害分析单元格的抽象类(class CGridLayer)的设计方案,达到模块划分的“高内聚、低耦合”要求,便于模块的修改和扩展。以描述单元格的抽象类(class CGridLayer)作为模块与GIS平台的中间层,面向模块屏蔽不同GIS平台的实现细节,使得模块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最后,以MapGIS 6.5为平台,按上述设计方案构建鞍山市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系统并投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9.
利用2012年的咸阳市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同时利用光谱信息和纹理信息对咸阳市的地表进行监督分类,使用阈值和开闭运算提取阴影,并通过TM影像提取NDBI等指数辅助归类,优化分类结果,提高提取不透水层信息的准确率,旨在为城市合理布局,减少城市内涝等提供基本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同时考虑光谱和纹理信息的分类方法进行不透水面的提取精度提高了17.2%,对阴影检测和归类处理提取精度进一步提高了2.7%,方法简便可行,结果稳定可靠;咸阳市研究区地表不透水率为30.73%,不透水率相对较低,城市生态环境较好;不透水面主要分布在渭河以北老城区。 相似文献
110.
本文第一部分已讨论在以下两条假设下的匀变速扩展的圆盘形断层的远场辐射理论: 1.破裂是从中心开始的;2.均匀位错分布(n=0)。 本部分将讨论更一般的情形,第一部分中的结果可以从本部分的普遍公式中作为特殊情形过渡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