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455篇
海洋学   19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91.
秦亮军  刘洋  兰泽英 《测绘科学》2011,36(2):152-155
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多目标空间优化问题.本文主要对Pareto解集的分析和评价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交互式辅助决策支持模型,它主要包括3个核心部分,即地理刷新机制、相似性查询算子以及交互式搜索方法.然后,本文基于此思想设计了原型系统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较成功的检验.  相似文献   
392.
国家级强对流潜势预报业务进展与检验评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何立富  周庆亮  谌芸  唐文苑  张涛  蓝渝 《气象》2011,37(7):777-784
为了推动我国现阶段天气预报业务向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国家气象中心自2009年组建了强天气预报中心并开展了国家级强对流落区潜势预报业务。开发了基于加密自动气象站WS报、全国闪电定位监测网、FY系列卫星以及雷达组网等多种实况观测资料的强对流实时监测产品,制定了基于MICAPS 3.0业务平台的《中尺度天气分析规范》,研发了基于全球模式T639以及区域中尺度模式GRAPES-RUC、WRF-EPS等模式输出量的强对流动力热力参数的诊断分析产品及潜势预报方法,建立了国家级强对流天气实时预报业务并发布雷暴、雷雨大风和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分类落区预报指导产品。对2010年4—9月国家级预报产品进行的客观检验结果表明:6小时间隔雷暴TS评分为18%,短时强降雨为2.6%,冰雹和雷雨大风为2.1%;12小时间隔雷暴TS评分为18.4%,短时强降雨为4.1%,冰雹和雷雨大风为1.3%。  相似文献   
393.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资料、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儿均在24h~72h内行颅脑CT扫描证实。结果:HIE据CT表现分为轻、中、重度(轻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15例,男26例,女19例)。结论:CT检查可对新生儿缺氧...  相似文献   
394.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沉积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神木气田太原组为特征性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含煤岩系.近期天然气勘探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为指导神木气田太原组开发和盆地太原组储层勘探,根据测井、录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和粒度资料,结合岩芯描述,研究了神木气田太原组地层组合、沉积特征、沉积环境演化、砂体宽度以及沉积相对储层控制作用.太原组地层发育了碎屑岩型、灰岩型和互层型3种组合.地层颜色、粒度、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岩石相、测井相、含有物以及沉积序列特征反映其为潮控三角洲与低能碳酸盐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微相,三角洲前缘远砂坝、分流间湾微相,以及碳酸盐灰坪、灰泥坪微相.太原组下部(太二段)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分流河道砂体发育,但宽度较窄(7.1~131.9 m),上部太-段为三角洲前缘与碳酸盐潮坪沉积,反映其经历了一个沉积水体总体逐渐加深的海侵过程和/或碎屑供应逐渐减少的沉积过程,而太一段碎屑岩与灰岩的互层沉积则反映了太原组晚期沉积水体的振荡性加深→变浅和/或陆源碎屑供应的周期性缺乏.储层主要发育在太二段高能量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中、粗砂岩中.  相似文献   
395.
胶东大庄子金矿成矿流体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胶东大庄子金矿床位于胶北地体西南缘,中生代胶莱盆地北缘,西侧靠近郯庐(沂沭)断裂带.矿体产出在古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中,发育碎裂(糜棱)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2种矿石.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主成矿期温度为240~280℃,成矿流体盐度w(NaCleq)为7% ~8%,属于H2O-CO2-NaCl体系.包裹体显微测温及岩相学...  相似文献   
396.
微山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鲁西地块,为与碱性岩相关的伟晶岩型稀土矿床.根据单颗粒云母Rb-Sr定年,其形成于119.5 Ma,属于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大规模成矿事件的一部分.稀土矿物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激光Nd同位素研究表明,稀土矿的成矿物质与其围岩碱性岩一样,来源于富集地幔.对稀土矿脉中的石英、萤石和重晶石的流体包...  相似文献   
397.
白云岩/石的结构在白云岩成因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的白云岩具有与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不同的结构: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除存在一部分斑状晶白云岩以外,总体上缺乏原始结构保存的白云岩,白云石具有特征的非平直晶面他形晶和鞍形晶,且晶体较大;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非常发育原始结构保存的白云岩,结晶白云岩也以晶体较小的平直晶面自形晶-半自形晶为主。对碳酸盐岩中白云石含量的分布模式而言,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白云石含量40%~60%的过渡岩石类型,这是一种非经典的分布模式,而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则缺乏这样的过渡岩石类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白云石含量大于90%和小于10%的端元岩石类型,这是一种经典的分布模式。白云岩/石的结构特征的差异反映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较高的结晶温度、较低的流体Mg/Ca比值、较短的白云化作用持续时间和不彻底的回头白云化作用;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则主要是相对低温的,高Mg/Ca比值海源流体的彻底白云化作用。  相似文献   
398.
黄思静  黄喻  兰叶芳  黄可可 《岩石学报》2011,27(12):3831-3842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14条野外剖面和地下钻井的二叠系长兴组、三叠系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189个不同类型的碳酸盐样品(包括代表海水的石灰岩样品和在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各种白云岩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组成和相应的MgO、CaO和Mn、Sr元素分析,获得了系统的晚二叠-早三叠世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数据并建立了相应演化曲线.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地层组/段和不同类型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锶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照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1)川东北晚二叠-早三叠世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具有类似的演化趋势,结合白云岩的低锰、高锶特征,说明白云化流体与海水存在显著的亲缘关系,与铝硅酸盐地层无关;(2)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存在差别,各地层组/段白云岩的87Sr/86Sr比值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同期海水,但从下往上,即从长兴组、飞2+3段、嘉2段到嘉4段,这种差值逐渐缩小,嘉4段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组成已和同期海水基本一致;(3)川东北长兴组、飞2+3段白云岩形成的时间显著晚于同层石灰岩,白云化流体为时间上更晚的海源流体,但嘉2、嘉4段白云岩的形成时间仅略晚于同层石灰岩,白云化流体来源于非常近同期的蒸发浓缩的高Mg/Ca比值海水,一些嘉4段的白云岩的白云化流体就是同期海水,因而这些白云岩是同生或准同生的;(4)如果把白云化的时间看作白云岩的形成时间,则违背地层叠置原理是川东北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结晶白云岩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可用非同期海源流体的隐伏回流-对流模式来解释,嘉陵江组白云岩形成机制可用活跃回流-萨布哈模式来解释.白云岩和代表同期海水的石灰岩锶同位素组成的对比为解决白云化流体与海水之间的时间关系提供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99.
杨飞  兰治林 《四川地质学报》2011,31(1):60-63,73
成都拟建新国际会展中心供气工程府河输气隧道埋置于府河河底以下40m,采用"竖井+隧道+竖井"方案。评价以勘察工作成果为基础,对区域稳定、地震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修建输气隧道;隧道围岩为白垩系灌口组泥岩,洞身稳定,不会出现隧道涌突水现象。  相似文献   
400.
川西北二叠系栖霞组小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舟  张廷山  蓝光志 《现代地质》2011,25(5):987-994
川西北广元旺苍王家沟剖面二叠系栖霞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由14属27种组成(含比较种、亚种而不含未定种),其中Globivalvulina属及Palaeotextularidae科的物种分异度最高,合计约占总种数的50%。在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Globivalvulina组合,作为识别该区二叠纪最大海进时期的标志性动物群。通过对该剖面栖霞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四川盆地二叠纪有孔虫的资料,而且为川西北王家沟剖面栖霞组与华南其他地区同期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更多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