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623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梅子坑钼矿位于九岭钨钼成矿带,为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区内地层和岩浆岩钼元素含量分别是克拉克值的43倍和21倍。矿体赋存于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中及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隙密集带中;矿石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有益组分为辉钼矿,形成于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早期矿化阶段。矿床可能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岩脉有成因关系,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北西向断裂密集带,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围岩蚀变,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是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2.
乌什地震台DSQ水管倾斜仪资料干扰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DSQ水管倾斜仪近2年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影响DSQ水管倾斜仪资料的干扰因素。微气流及大风对水管倾斜仪存在较大干扰,造成数据曲线有较多的毛刺、台阶和抖动,但不会改变固体潮总体变化形态,采用细沙、苯板填埋堵塞电缆沟的方法后干扰有所减少。伸缩仪的检修工作、仪器自身工作状态不正常、人为进山洞也会对水管倾斜仪产生干扰。突然停电会对水管仪数据造成台阶状干扰;雷雨天气、气压突变会造成水管仪资料数据曲线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993.
乌什地震台多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干扰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分量钻孔应变的观测原理,从理论和实际观测中分析了水厂抽水、标定、同机柜检修仪器的相互影响、数采死机重启数采、天气突变打雷等对多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影响。分析表明,钻孔应变观测值波动时间与各干扰时间基本吻合,因此认为水厂抽水、同机柜检修仪器、天气突变打雷等对多分量钻孔应变观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994.
循环荷载作用下高温-高含冰量冻土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志华  赖远明  熊二刚  李波 《岩土力学》2010,31(6):1744-1751
为了研究高温-高含冰量冻土这种极不稳定土体的动力学特性,开展了固结围压为0.3、0.5、1.0、3.0、5.0 MPa,控制温度为-0.5、-1.0、-2.0、-4.0 ℃、初始含水率为50%的高含冰量青藏线重塑冻土的动三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用广义的双曲线模型来描述动应力-应变关系,并且给出了模型参数预报关系式;基于动弹性模量和轴向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3 =0.5 MPa为临界围压。当围压大于0.5 MPa时,动弹性模量随着动应变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当围压小于0.5 MPa时,动弹性模量随着动应变先增大后又减小;此外,动阻尼比随应变幅值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动阻尼比变小。  相似文献   
995.
Various sources of 21Ne and 22Ne exist in surface rocks:cosmogenic,in situ nucleogenic from internal U and Th,trapped crustal nucleogenic and trapped atmospheric.This paper reports the first measurement,in China,of cosmogenic 21Ne and 22Ne in surface bedrocks.We developed a unique sample pre-treatment procedure that effectively removed inclusions inside quartz grains,and thus maximally reduced nucleogenic contributions of 21Ne and 22Ne.Step-heat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concen-trations of cosmogenic 21Ne and 22Ne in summit bedrock samples R9202 and R9203 from Grove Mountains,Antarctica,are(3.83±0.87)×108 and(5.22±0.51)×108 atoms/g,respectively.The corresponding minimum exposure ages are 2.2±0.5 and 3.0±0.3 Ma.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ce sheet in East Antarctica was uncovered the crest of Mount Harding,a typical nunatak in Grove Mountains,since at least mid-Pliocene.  相似文献   
996.
豫西新安煤田煤层厚度及其变化对煤与瓦斯突出具有控制作用。采用统计、沉积环境和构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田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成因。研究表明:新安煤田煤层厚度大(平均3.87m),且煤厚变化大,煤层变异系数0.87,可采指数0.85,两个相邻的最薄与最厚煤厚点间的距离为25~185m。煤层平均厚度主要受成煤初期基底不平和成煤期后古河流冲蚀作用控制;煤厚变化主要受顺层剪切滑动构造作用控制。根据煤厚变化规律和成因,可对局部煤厚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97.
南京下蜀黄土红外释光地层年代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蜀黄土地层年代学对于理解季风环流时空格局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关系十分重要。作者基于下蜀黄土红外释光测年和下蜀黄土及黄土高原洛川;剖面磁化率序列的对比分析,认为下蜀黄土第一层黄土层形成于末次冰期,最底部的黄土层与洛川的 L5相当。因而下蜀黄土应相当于黄土高原LS以来的风成堆积,其底界年代约为 500 ka。也就是说,在 500 ka左右黄土堆积的南界已达长江下游地区。这可能是因为其时青藏高原的隆升已到达一特殊高度,对东亚季风演化的影响成为一个转折点,加强了东亚季风的强度。  相似文献   
998.
动荷载作用下冻土温度变化及强度损失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动荷载测温试验发现,初始温度为-6℃的冻土试样,当有循环荷载作用时,随着时间的变化即使外界恒温供冷,其中的温度仍旧会出现上升趋势,并且上升值与加载频率、动应力幅、及试样的干密度、含水率等因素有关.此外,在不同的条件下冻土强度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999.
冻土通风路基温度场的三维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米隆  赖远明  张克华 《冰川冻土》2002,24(6):765-769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一通风路基的温度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该路基在离天然地面1m铺有管径为0.4m的通风管,通风管之间的距离为2m,所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3.5℃,年温较差24℃.数值分析表明,通风路基能使其下面的融化盘减小,最大融化深度减小,0℃等温上移.该现象说明通风路基有对冻土制冷的作用,能达到降低冻土路基温度,保证冻土路基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Wave-induced pore water pressure in marine cohesive soils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IntroductionSeafloor stability has engag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mankind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ocean re-sources. The damages caused by seafloor instability areubiquitous in the world.Many researchers carried out studies on the porewater pressure buildup and liquefaction caused bywave-induced loading. Seed and Rahman (1978) first-ly developed a methodology in which the generationand contemporaneous dissipa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can be evaluated. Then Ishihara and Towhata(1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