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893篇
测绘学   387篇
大气科学   384篇
地球物理   480篇
地质学   1697篇
海洋学   473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29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软弱破碎围岩双连拱隧道安全施工与监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软弱破碎Ⅱ类围岩双连拱隧道采用三导洞施工方法的特点,阐述了其安全施工技术要点,实际施工中,就其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进行了实时分析,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长期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该隧道结构是安全的,达到了围岩与支护结构体系安全与稳定的要求,所采用的安全施工措施以及信息化施工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可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3):672-679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年前期(3、4、5月的季节平均)和同期(6、7、8月的季节平均)的南半球环流作对比分析,探讨南半球环流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关系. 结果表明前期和同期南半球环流均有显著差异,春季南极涛动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较夏季显著,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在春、夏两季中有很好季节持续性. 因此,春季南半球环流异常可以作为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主要短期气候预测因子. 南、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相互作用是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可能的联系机制是从南半球高纬到北半球东亚沿岸经向分布的正压遥相关. 研究中还发现在长江中下游的涝年,整个对流层中南半球春、夏两季有持续增温,这说明了南北半球的温度梯度减弱也是东亚夏季风减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3.
李强  柯宗建 《气象科技》2014,42(4):707-711
利用2005—2009年河南逐日最大电力负荷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南日最大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河南日最大电力负荷季节变化呈双峰型,最大的峰值出现在夏季,次峰值在冬季。夏季电力负荷与气温和炎热指数有密切的关系。用逐步回归方法,针对夏季(方案1,不区分工作日和休息日)以及周一至周日(方案2,区分工作日和休息日)分别建立日最大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并对2010年夏季逐日最大电力负荷进行预测,两种预测方案对2010年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3%,相关系数均达到0.90,两方案在工作日预测结果都较好,但休息日预测误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94.
在二维应力状态下土体地震动偏应力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作用在土体中产生的动偏应力包括动水平剪应力τvh 和动正应力差[σp - σh] /2 。本文讨论了这两种动偏应力分量之间相互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开源程序REEF3D,通过建立高精度二维数值波浪水槽,系统研究了聚焦波浪在浅堤上传播变形的规律,着重分析了聚焦波浪通过浅堤的水动力过程及能量变化规律,讨论了不同波浪要素对聚焦波浪传播特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考虑了双浅堤布置对聚焦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极端波浪通过浅堤时,堤顶水深越小,波浪主频能量衰减越显著。在给定堤顶水深条件下,聚焦点与浅堤的相对位置对聚焦波浪能量的衰减影响较小。在双浅堤布置条件下,随着浅堤间距的增加,上下游浅堤的相互影响逐渐减弱,高频段的波浪能量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996.
卢坤  屈科  姚宇  孙唯一  蒋昌波 《海洋通报》2021,40(2):143-151
基于非静压单相流模型NHWAVE建立了高精度二维数值波浪水槽,采用日本2011年实测真实海啸波型系统研究了海啸波在岛礁上传播变形的规律,并且分析了波高、礁坪淹没水深和礁前斜坡坡度等因素对孤立波和真实海啸传播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孤立波,类海啸波的波长明显大于孤立波波长,在测点处引起的水面变化持续时间更长,同等波高情况下真实海啸波型比孤立波能够携带更多的能量,与岛礁的相互作用也更为复杂,在礁坪上形成的淹没水深约为孤立波的两倍。礁前斜坡坡度和礁坪淹没水深均对类海啸波的反射和透射系数有显著影响。随着礁前斜坡坡度的增加,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均逐渐增加。随着礁坪淹没水深的增加,反射系数逐渐减小,而透射系数逐渐增大。但是,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均随着入射波高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97.
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迁移扩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沛  张洪  王超  潘科 《湖泊科学》2018,30(6):1489-1508
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扩散对研究其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评估水生态系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关于沉积物-水界面的基本研究历程,重点介绍沉积物-水界面的垂向结构以及扩散边界层(DBL)的作用,展示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多维度分布(一维垂向、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及其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过程,详细总结影响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界面迁移扩散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溶解氧或氧化还原条件、pH值、离子强度或盐度、沉积物组成、共存污染物、溶解性有机质、水动力条件、生物扰动、微生物以及其他因素),讨论当前关于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扩散通量估算几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扩散研究在未来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999.
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只有摸清项目区的水资源量和可用水量,才能因地制宜对项目区进行科学规划。以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中低产田项目区为例,对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以求得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00.
大跨空间结构由于其体量大且多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种非常规荷载作用下破坏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系统的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所取得的主要进展:(1)大跨空间结构精细化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主要包括材料本构模型、地震动多点输入和结构强非线性模拟;(2)大跨空间结构抗震性能提升与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大跨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性态的设计方法和功能可恢复性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以上部分的系统总结和论述,形成大跨空间结构统一的抗震设计指导思想,并对此类结构的抗震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大跨空间结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