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I.InternationalRiversandtheLancangMekongRiverInternationalriversaredefinedastheriverswhichflowacrostwoortwomorecountries.Upt...  相似文献   
142.
Ⅰ. INTRODUCTION For some time the writer has been working on the interesting LowerCambrian Redlichia fauna of Kunming, Yunnan. In 1939, he had the goodfortune of making a large collection of specimens of Redlichia, belonging to  相似文献   
143.
144.
陕西紫阳县柞木沟矿床位于北大巴山腹地,赋矿岩体岩性为辉绿岩,从岩体的下盘到上盘,未见大规模层状侵入体所具有的层状构造及堆晶结构。矿体赋存于岩体中部暗色含矿带内,矿体的产状与赋矿辉绿岩体产状一致,矿石为典型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为钛磁铁矿、钛铁矿,脉石矿物为辉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蚀变矿物为绿泥石、绿帘石、钠长石及榍石等。本文运用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柞木沟矿床赋矿岩体和矿石分别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赋矿辉绿岩与矿体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地幔源区特征相近,二者具有相近的岩浆来源,为同一岩浆作用下的产物。矿区的地幔源区性质为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岩石圈地幔混合源区,且指示矿区岩浆活动可能与俯冲消减作用存在着内在的成因联系。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共同指示柞木沟矿床属于岩浆型铁矿床。矿床形成构造环境为弧后板内拉张环境,早志留世弧后拉张作用导致下部岩浆上涌进而完成该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南角河银多金属矿是在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评价的一个具有大型找矿远景的矿床。矿床产于临沧-勐海复式花岗岩基南段西侧与新元古界澜沧群变质岩的接触断裂破碎带(白章断裂)中,矿体呈脉状,形态单一。同位素及成矿流体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和澜沧群地层,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下渗加热上升回返并混合少量岩浆热液为特征,以花岗岩和澜沧群变质岩为矿源层,以断裂破碎带为赋存空间,为具有明显垂向分带特征的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6.
云南易门狮子山铜矿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近年承担了“罗次-元江元古宙海底喷流成矿”项目研究,应用了喷流矿理论,将宏观矿床地质与微观地球化学相结合,对易门狮子矿床进行了重点解剖。按矿床特征、成矿作用和地球化学,将矿床划分为三个成因类型,即喷流热水沉积-改造型铜矿、沉积-改造型砂岩铜矿和与细碧岩有关的含铜磁铁矿。第一类为矿区最主要铜矿类型,铜储量占矿区已探明储量的90%,是主要的找矿对象。该类型的主矿体深中和NW侧喷流岩发育,是最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7.
王嘉玮  王刚  王宗起  武昱东  王东升  王坤明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869-67040885
南秦岭的北大巴山—武当山—十堰—随州一带发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其岩石学成因为地质学家所广泛关注。本文对其中的武当山十堰地区黄龙—方滩一带发育的辉长岩体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SHRIMP锆石U-Pb年龄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21.2±2.5 Ma);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辉长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其平滑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中等Ti、Zr、Hf、Nb含量,亏损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结晶年龄锆石的ε_(Hf)(t)值在-13.5至-6.18之间,表明岩石具有古老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2103~1640 Ma)。综合分析表明:该套辉长岩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中等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并且其源区为亏损地幔与富集地幔组分混合成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相关资料,认为该套E—MORB性质辉长岩形成于类似汇聚边缘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受勉略洋壳俯冲影响,为俯冲—碰撞造山阶段产物。  相似文献   
148.
针对2010年6月19~20日湖南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NCEP1°×1°格点资料及WRF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采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此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东移短波槽及低层低涡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资料分析显示,α中尺度对流云团前部不断有β中尺度扰动分裂和发展;WRF模式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是多尺度系统影响的结果,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激发了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导致强降水带中出现了多个中尺度扰动和与此对应的中尺度雨团有组织的活动,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尺度雨团对应着强上升气流柱、正涡度柱和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散度结构.  相似文献   
149.
东秦岭160~140 Ma Cu(Mo)和Mo(W)矿床磷灰石成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雷  闫臻  王宗起  王坤明 《地质学报》2017,91(9):1925-1941
东秦岭地区分布有160~140 Ma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和Mo(W)两种不同矿化类型矿床,对两种矿化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均为岩浆磷灰石,但在主要成分和挥发份上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对于Cu(Mo)矿床,Mo(W)矿床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具有相对较高的F/Cl比值(分别为81~262和0.8~25)和MnO含量(分别为:0.05%~0.91%,平均为0.25%和0.02%~0.18%,平均为0.07%),说明Mo(W)矿床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具有较为强烈的沉积物源区特征。随着大地构造位置变化,从华北板块南缘到北秦岭,再到南秦岭,成矿岩体中磷灰石的F/Cl比值和MnO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岩浆源区中幔源物质成分逐渐增多。与此同时矿化类型也逐渐由Mo(W)矿化转变为Cu(Mo)矿化,这也说明成矿岩体岩浆源区特征对矿化类型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此外,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具有不同的挥发份含量,而且挥发份类型对不同矿化元素具有选择性。相对于Cu(Mo)矿床,Mo(W)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含有相对较高的F含量(2.83%~5.81%,平均为3.97%),较高的F含量能够提高熔体中羟基含量,增强Mo的配分系数,有利于Mo矿化。Cu(Mo)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含有相对较高的Cl含量(0.13%~1.14%,平均为0.45%),主要与Cu在流体相中主要以氯合物形式存在,且Cu在熔体相和流体相间的分配系数与C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有关。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均含有相似的SO3含量(均为0.17%),与斑岩型矿床中含矿岩体磷灰石的SO3范围相一致。但是,相对于典型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东秦岭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Cu(Mo)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SO3含量略低,相应的成矿岩浆也具有相对较低的氧逸度和S含量,而这可能是造成区域内Cu(Mo)矿化规模较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0.
Crustal structure in Xiaojiang fault zone and its vicinity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sed on the integ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ravel-time data and amplitud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deep seismic sounding experiment on the Chuxiong-Luoping profile,eastern Yunnan province,carried out in January of 2005,we present a 2-D P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long the profile. The crustal structure shows remarkable contrast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Xiaojiang fault zone,although the whole profile is situated within the Yangtze platform. The average P wave velocities of the crust on the west and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