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0篇
  免费   1455篇
  国内免费   1945篇
测绘学   955篇
大气科学   1356篇
地球物理   1499篇
地质学   3289篇
海洋学   1109篇
天文学   251篇
综合类   719篇
自然地理   84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400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科技名词中文译名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基础。新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名词层出不穷,如何及时发现并确定新生术语的中文译名是一项普遍的社会需求。介绍了一套全新的天文学英语新词自动提取系统。该系统综合使用脚本过滤、术语识别、正则表达匹配等多种方法,能够自动追踪Ar Xiv论文数据库的更新,分析天文学论文的内容,生成推荐术语列表,从而将学科专家从繁重的科技新词收集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更能体现专业素养的新词审定工作当中。这个系统将为推动天文学等基础学科的新词收集,乃至学科标准化等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段婧  楼小凤  汪会  郭学良  李集明 《气象》2020,46(2):257-268
中国自1958年以来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碘化银作为主要的催化剂,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备受关注。分析了国内外使用碘化银开展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外场试验作业后降水、土壤和湖泊等的Ag+含量,尽管催化后Ag+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地面燃烧炉催化和人工防雹作业,但降水和水库中的Ag+含量远低于饮用水标准。统计了我国外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碘化银用量,结合降水和水库中Ag+浓度观测,认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碘化银不会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社会经济情景的设定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关键环节.本文回顾了社会经济情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主要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介绍了区域社会经济情景的构建及在灾害风险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丁婷  韩荣青  高辉 《气象》2020,46(4):556-565
2019年汛期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主要多雨区位于东北和江南等地。3月发布的预报对江南、西南东部、东北东部、西北中部地区降水偏多和内蒙古中部及东北部的偏少均做了较好预测;5月发布的滚动预测将南方主要多雨中心南移,订正结果与实况更为一致。6月发布的盛夏预报及时加强了对东北地区降水趋势的订正,准确预测了东北地区降水明显偏多的特征。对南海夏季风、西南雨季、梅雨及华北雨季的季节进程预测也和实况一致。但2019年汛期降水预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对长江中下游沿江降水异常偏少预测错误;对东北地区多雨的范围和异常程度估计不足。初步分析了2018—2019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异常偏多、2018—2019年厄尔尼诺事件以及热带印度洋海温持续偏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预测指示意义的失败,并与2018年外强迫信号及大气环流做了简单对比,指出汛期降水和传统影响因子不匹配、非对称的复杂性研究还需要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95.
核电厂冷却塔设计气象条件中,湿球温度是重要的设计气象参数之一。近年来,由于实行自动观测,相对湿度值由仪器自动测定,因此不少气象站已经停止了湿球温度的观测,这给电厂气象参数的分析计算造成了一定困难。为此,根据气压分布型特点和分段函数,提出利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来计算湿球温度的新方法,经河南省郑州、南阳和商丘3站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6.
简要概括了“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江西省开展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及关键领域排放核算相关工作及研究进展。1) 阐述了江西省温室气体观测站网建设现状,分析了各监测站浓度变化特征,对监测数据质量进行了评估,规范了业务服务产品;2) 基于景德镇站温室气体观测数据,开展了大气CO2和CH4浓度变化及其源汇特征相关研究,摸清其区域输送影响及源汇特征;3) 通过对卫星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江西省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特征;4) 通过连续多年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促进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5) 完成江西全省及11个设区市农业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掌握了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编制发布了相关技术规范。江西省温室气体监测起步较晚,相较于山西、广东、江苏等省仍存在一定差距,亟待配备充足的资金和人员,规范台站观测业务运行,加强数据质控和技术队伍建设;此外,有必要加强各类排放过程排放因子本地测算,进一步规范碳核查工作流程,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97.
登陆华南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UK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登陆华南的登陆前迅速增强的TC(Rapid Intensifying TC,简称RITC)和迅速减弱的TC(Rapid FillingTC,简称RFTC)登陆前24h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结果表明:从外流、入流强度和范围上看,RITC的低空入流和高空外流均明显强于RFTC,两类TC高空外流强度的差异比低空入流明显,RITC的次级环流径向范围大;从外流垂直伸展高度上看,RITC的平均外流主要集中在500hPa以上,而RFFC的平均外流比较分散,向下伸展到850hPa;从高空流场配置看,RITC上空除西北象限外均有较强外流,而RVrC仅在东北象限有较强外流,相应的RITC和RVrC的高空辐散在范围和强度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RITC的高空辐散明显强于RFTC;强烈的西南季风水汽输送是登陆华南的TC登陆前突然加强的先兆条件,RITC的对流活动明显比RFTc活跃;RITC的纬向风垂直切变比RFTC小,有利于RITC的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江西79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和Mann-kendell法对鄱阳湖流域年平均气温进行突变检验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对鄱阳湖流域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等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0年鄱阳湖流域年平均气温为18.0℃,升温趋势明显,升温率达0.16℃/(10 a),在1996年出现显著突变。冬季升温趋势最明显,夏季气温虽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2)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643 mm,呈略增多趋势。20世纪60-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降水量偏少,90年代降水量相对偏多。最大年降水量出现在1975年,为2149.6 mm;最小年降水量出现在1963年,为1111.6 mm。(3)流域年降水日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率约为6.9 d/(10 a)。其中,小雨日数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约为7.1 d/(10 a);中雨日数呈略下降趋势;大雨和暴雨日数呈现略增加趋势。(4)流域年降水强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每10 a上升约0.52 mm/d,说明流域降水集中度增大,强降水事件增多。  相似文献   
999.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 large river reservoir ecosystem was investigated. Long-term meteorological data showed that recent climate change, including warmer winters,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and extended dry periods, may have influenced the basin of Lake Paldang, the most downstream reservoir of a series of on-river reservoirs. Extreme hydrologic events and climate warming, acting independently and in combination,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Lake Paldang ecosystem.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in early spring corresponded to the timing of ice break-up. An increase in winter temperatures, which resulted in a shorter time period of ice-cover and earlier ice break-up, appears to have stimulated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Repeated intensive and extended influxes of turbid water, associated with more frequent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have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s and may have influenced the biotic community structure of Lake Paldang. In the mid-2000s, the area vegetated by submerged hydrophytes, 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the phylum Mollusca, as well as the abundance of fish from the subfamily Acheilognathinae, which spawn in the body of bivalve molluscs, was all smaller than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limate change may have contributed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o changes in each trophic level of the Lake Paldang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000.
A new calibration model of a radio telescope that includes pointing error is presented, which considers nonlinear errors in the azimuth axis. For a large radio telescope, in particular for a telescope with a turntable, it is difficult to correct pointing errors using a traditional linear calibration model, because errors produced by the wheel-on-rail or center bearing structures are generally nonlinear. Fourier expansion is made for the oblique error and parameters describing the inclination direction along the azimuth axis based on the linear calibration model, and a new calibration model for pointing is derived. The new pointing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40 m radio telescope administered by Yunnan Observatories, which is a telescope that uses a turntab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sidual systematic errors due to nonlinearity in the azimuth axis compared with the linear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