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334篇
地球物理   457篇
地质学   789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51.
利用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1985—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演进态势及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并分不同时段测算各省份城镇化发展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动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1985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整体上都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东三省城镇化水平稳定上升但活力不足,西北多省份上升中波动较大,西南地区水平偏低。(2)全国耕地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减少,后期多省份有所增加,但京、津、沪、苏、粤等地的耕地面积一直在以一定的速率减少。(3)全国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关系的协调度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较多地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252.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逐时资料、NECP1°×1°再分析资料,对阿克苏地区2015年9月7日局地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有(1)中尺度分析暴雨发生前阿克苏处于高能高湿不稳定区域;(2)08时至20时探空图中湿层、风向以及不稳定能量的突变预示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3)暴雨过程的大部分水汽是通过低层偏东气流输送,水汽的来源主要为孟加拉湾,其次北疆短波槽及蒙古槽也提供了少量水汽(4)锋区加强、垂直风切变增大、水平风速辐合提供了热力及动力条件,垂直速度伸展高度影响了对流云厚度及高度。(5)地面风速辐合触发对流,加之较好的地面热力条件以及一定的地形增益暴雨强度。(6)地面辐合线及偏东风输送位置影响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253.
为了提高对黄土高原γ中尺度致洪暴雨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5年7月18日黄土高原发生的一次γ中尺度致洪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00~200 h Pa深厚低涡和低层切变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发生前暴雨区大气层结对流不稳定增强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增长为强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暴雨发生前地面图上生成的湿焓高能中心、850 h Pa和700 h Pa等压面上生成的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高值中心和暴雨落区形成很好的对应关系;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中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加强对强降水有直接影响;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在雷达回波图上体现为多个对流单体组成的带状回波,影响暴雨区的对流单体回波中心强度50 d BZ,径向速度场分析表明γ中尺度气旋性辐合的生成和维持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54.
An object-oriented framework called GIS and Hydrologic Information System Modeling Object (GHISMO) that is tightly coupled with a prototyp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presented in this research. The proposed GHISMO framework is used to simulate a hydrologic system on the base of the storage-release concept and with multiple weather data such as gage and NEXRAD data.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ults of simulation for the Pleasant Run Creek and Little Buck Creek watersheds in Indiana (USA) demonstrate the method prospects.  相似文献   
255.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雪线高度变化遥感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其兵  康世昌  张国帅 《地理科学》2016,36(12):1937-1944
利用Landsat TM/ETM+/8 OLI和HJ1A遥感影像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雪线高度变化值,同时对研究区周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冰川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3年北坡13条冰川和南坡15条冰川的雪线高度都呈升高的趋势;从整体上来考察,北坡雪线高度升高值为14 m/a,南坡升高值为4.9 m/a,北坡升高速度比南坡快;自1964年以来,研究区气温升高趋势显著,降水增加不明显,气候变暖是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北坡冰川比南坡冰川经历更大的物质负平衡,主要是由于气温的升高率北坡比南坡快所致。  相似文献   
256.
We present an observational evidence of the chromospheric activity on HR1099. The IUE spectra of HR 1099 were used for the ultraviolet photometry and for the intensity variation of chromospheric emission line. Ultraviolet light curves were made from the low and high dispersion IUE spectra and were compared with a optical light curve. We have analyzed the ultraviolet and optical light curves by the Wilson and Devinney computing code including dark spots. The intensity variation of Mg II emission line depends on the orbital phase. The maximum intensity of Mg II emission line occurs at the phase of light minimum where dark spot visibility is maximum due to strong chromospheric activi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57.
通过对1996/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50m 雪芯样品主要阴、阳离子浓度、通量和积累率关系的研究,揭示以下规律:1)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大气中各主要离子浓度足够大,足以使本地区冰雪中主要离子浓度不随积累率的变化而变化,即离子浓度不受积累率的影响。2)各主要离子干、湿沉积所占比重的计算结果表明,本地区离子沉积方式以湿沉积为主。另外,nssSO2-4 的研究结果表明火山爆发的中、短期气候效应在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8.
康跃虎 《中国沙漠》1992,12(1):49-54
探讨了在沙坡头人工植被固定沙地上A级蒸发皿的应用及其影响要素。结果表明A级蒸发皿测定的水面蒸发量包含了温度、湿度和风速三大小气候要素,起到一个综合器的作用,同时提出了一组动用小气候资料计算水面蒸发量的公式,通过这一初步性的研究也使小气侯要素对水分平衡的影响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9.
云南南洞地下河系统及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康彦仁 《中国岩溶》1993,12(4):307-318
南洞地下河系统,流域面积986km2。年迳流总量2.988亿m3,是南盘江支流——芦江河的重要补给水源,流域由岩溶高原、断陷盆地,盆间丘陵几部分组成。中三叠统个旧组(T2g)灰岩是主要含水层位。地下河系统由多条地下河组成,是早期南洞地下河与大黑水洞地下河经后期发展、演化、归并袭夺而形成。虽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但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巨大,磨石沟地下筑坝,是最优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260.
长江流域的岩溶塌陷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正> 长江流域岩溶分布广、类型多。其中,岩溶塌陷不同程度的发育,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成为岩溶地区重要的环境地质问题。据现有资料统计,长江流域内已发现岩溶塌陷共343处,它们散布于青藏高原以东,秦岭以南的广大岩溶地区,以川、黔、湘、鄂、赣等省最为发育。其类型及发育特征概括列于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