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6篇 |
免费 | 867篇 |
国内免费 | 4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8篇 |
大气科学 | 510篇 |
地球物理 | 530篇 |
地质学 | 1561篇 |
海洋学 | 249篇 |
天文学 | 53篇 |
综合类 | 161篇 |
自然地理 | 3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31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114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18篇 |
1996年 | 120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195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九八九年度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组织者,为了突出当前地球科学跨学科渗透的特点,突破以往按专业分组的惯例,独具匠心,在学术上划分了十四个方面,近二百个主题,内容包罗万象,反映了80年代后期世界地学研究的前沿动向,引导了地质科学的新潮流.水文地质学被包容到了许多学术问题中去,“渗透”到了地质学的各个方面.下面大致按应用地学与基础研究两大范畴.谈谈自己对当前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的认识.一、应用地学方面1. 水资源管理是应用地学中环境问题的首要问题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面临的危机之一.地下水长期超采以及某种程度上使用不当造成的水质恶化和水量枯竭,不仅使供水有难以为继之虑,也对环境产生严重威胁.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 m,最厚达300 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相似文献
13.
灰色模型在建筑物沉降预测方面有很大优势,为了提高预测精度,可对其进行修正。通过实例证明,利用残差来优化灰色模型的背景值,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对吐哈盆地丘东凝析气藏中侏罗统储层的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参数选取进行探讨。针对丘东凝析低渗透气藏的储层和流体特点,纵向上对研究区中侏罗统地层进行小层精细划分,平面上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厚度、孔隙度、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等4个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将研究区中侏罗统储层砂体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结果表明各流动单元的类型与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客观地反映气藏储层的地质特征。虽然丘东凝析低渗透气藏中流动单元的划分和油藏中流动单元的划分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参数的选取却与油藏中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小波分析法、累积距平法及时间序列转折突变点的检测方法对富宁站1960~2009年日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972~1980年富宁日照变化存在准2.5a的振荡周期,1984~1989年存在准2.5a的振荡周期,但富宁50a来日照变化周期性不显著;②富宁年日照时数总体存在减少的趋势,减少幅度为87h/10a,减幅最大的是在2000年后;③80年代富宁发生了日照时效减少的年代际转折突变;④在1965年附近发生一次日照时数减少的转折突变,在1985年附近发生一次日照时效增多的转折突变,在1987年附近又发生一次日照时效减少的转折突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1986年2月强磁暴对我国中低纬地区电波闪烁活动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在武昌接收到的136MHz卫星信号的反常闪烁现象,计算了武昌暴时闪烁的极大熵功率谱密度。发现8日闪烁的幂律谱大都在约500m尺度附近呈现出明显的“膝(knee)”;谱指数比平时大,以膝为界,较大尺度上的谱指数值在2.6至3.6之间,平均为3.1,较小尺度上的谱指数平均为5.1,最大可达5.9;且在同一谱图上,有时出现不止一个“膝”,出现双膝时,最大谱指数可达8.9日的闪烁谱与8日有较大差异,但与非暴时的多数谱类似,大多未出现明显的“膝”,且谱指数较小,平均为2.8。本文还对引起闪烁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起源机制作了初步讨论,以解释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七星河含煤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东部七星河盆地是一新生代聚煤盆地,其含煤地层为古近系宝泉岭组、新近系富锦组。宝泉岭组由各级砂岩、泥岩、炭质泥岩以及褐煤组成,发育滨浅湖相、深-半深湖相、三角洲平原相,属于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富锦组主要由泥岩、粉砂岩、中砂岩、含砾粗砂岩及煤层、炭质泥岩、硅藻岩组成,发育滨浅湖相、扇三角洲平原相,分别属于湖泊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SI相当于宝泉岭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煤层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中后期,成煤环境以滨浅湖淤积沼泽为主。层序SII相当于富锦组,主要发育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局部地区发育低位体系域,煤层亦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中后期,成煤环境以扇三角洲淤积沼泽和滨浅湖淤积沼泽为主。层序SI、SII的高位体系域中后期,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和物源供给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淤积沼泽、滨浅湖和滨浅湖淤积沼泽环境,发育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EISCAT雷达与卫星当地测量数据,并利用磁层磁场模式对磁力线进行追踪,研究了发生在极光椭圆朝极盖边界附近电离层中,一例反常的背离太阳流动的强等离子体对流事件,及相关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结果表明,磁暴期间IMFBz指向南时观测到这一反常高速对流,及其相应的等离子体性态特征,很可能是向阳侧磁层顶磁重联过程在电离层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