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1篇 |
免费 | 1768篇 |
国内免费 | 13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11篇 |
大气科学 | 808篇 |
地球物理 | 971篇 |
地质学 | 2896篇 |
海洋学 | 847篇 |
天文学 | 57篇 |
综合类 | 353篇 |
自然地理 | 6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67篇 |
2021年 | 354篇 |
2020年 | 310篇 |
2019年 | 257篇 |
2018年 | 270篇 |
2017年 | 267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346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356篇 |
2012年 | 381篇 |
2011年 | 412篇 |
2010年 | 382篇 |
2009年 | 372篇 |
2008年 | 392篇 |
2007年 | 347篇 |
2006年 | 352篇 |
2005年 | 288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81.
基于“城—村—地”三维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策略——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作为当前国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潜力空间,对其进行调控研究是促进可持续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城镇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中心,村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点发展的空间潜力;土地作为农村居民点发展的支撑条件和空间载体,村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居民点布局的适宜性及资源利用的协调性。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背景下,将“城—村—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有利于统筹不同空间尺度要素对居民点整理的影响。本研究立足农村行为主体的空间关联性,综合“城—村—地”三级空间对象,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策略分析框架;基于对农村居民点地域系统要素构成和结构层次的分析,从城镇发展辐射性、村域布局适宜性、土地利用协调性等三方面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体系,进而探讨了相应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途径。最后选取江苏省新沂市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适度挖潜区、优化调整区及特殊整理区等居民点用地整理类型,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及优化路径,以期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优化提供有益借鉴,助推可持续的城乡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982.
983.
984.
985.
湖泊湿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研究重点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植物营养元素及一些有机污染物,评价标准体系相应地包括水质基准、营养物基准、水体沉积物质量基准、饮用水卫生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标准等. 相似文献
986.
延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为核心技术 ,采用 ETM/ TM卫星数据、航空机载对地观测数据 ,结合地面测试和综合调查方法 ,完成了延河流域面积 10 0 15 .797km2的生态环境本底调查 ,建立了 1990~2 0 0 0年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查明了区内主要物种和植被分布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划分出 5个生态区 ,2 5个生态系统 ,提出了延河流域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987.
988.
文中采用遥感资料,对阿尔泰山东缘的主要活动断裂———科布多(Hovd)断裂与哈尔乌苏湖(Har-Nuur)断裂进行研究,从地貌特征上对断裂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初步研究表明阿尔泰山东缘的活动断裂规模、滑动速率和强地震活动并不弱于其西南缘。其中科布多断裂走向NNW,右旋走滑,长约600km,中更新世(Q2p)以来最大水系右旋位错约9.0km,滑动速率可达3.8~12.3mm/a,平均滑动速率约7.8mm/a;哈尔乌苏湖断裂走向NNW,右旋走滑,长约480km,全新世以来活动性明显增强,第四纪洪积扇上发现有最新的断裂迹象。阿尔泰山东缘的新构造运动与强地震活动,除了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作用有关外,可能还与局部地区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89.
以Biot(1941)提出的理想土体的三维固结理论为基础,在水流连续条件中增加了考虑孔隙流体本身的压缩变形,并将这一因素以高饱和度土体的饱和度的变化为表征,写入文中建立的平面应变下的Biot二维固结方程。通过实施Laplace变换和Fourier正余弦变换获得基本方程组,求解得到初始函数表达式;再利用数值反变换得到任意时刻、任意一点的数值解,并侧重分析了高饱和土饱和度的变化对孔隙流体的压缩性能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固结全过程的变化,表明了考虑孔隙流体的压缩对分析高饱和度土体的固结行为的意义。该解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它类型荷载作用在土体不同位置,以及不同边界条件下多层地基的二维固结分析。 相似文献
990.
SHEN Huanting Institute of Esturaine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LI Jiufa Institute of Esturaine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ZHU Huifang Institute of Esturaine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HAN Mingbao Institute of Esturaine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ZHOU Fugen 《国际泥沙研究》1992,(3)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normous volume of runoff and the great amount of sediment load with remarkable seasonal variation. The annual runoff sometimes is respondent to the amount of sediment load, and sometimes not. The amount of monthly sediment load after the month of the maximum runoff is larg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month.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net quantity of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vicinity of the river mouth varies greatly in time between the ebb and flood, spring and neap, and dry seasons and flood seasons. The three bifurcations also have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 and net quantity in space. Even in the same bifurcation they have differences in and out of the sand bar. At present, the North Channel is the main passage for water and sediment load emptying into the sea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More than 50 percent of the sediments from the river basin are deposited nearby the South Branch entrance and the main depositional area is situated in subaqueous delta off the South Channel. Between 122°30'E and 123°E is an important boundary for eastward sediment dispersion from which the suspended sediment are dispersed towards the east by sout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