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Huang J  Christ JA  Goltz MN 《Ground water》2008,46(6):882-892
When managing large-scale ground water contamination problems, 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model flow and transport using finely discretized domains--for instance (1) to simulate flow and transport near a contamination source area or in the area where a remediation technology is being implemented; (2) to account for small-scale heterogeneities; (3) to represent ground water-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s; or (4) some combination of these scenarios. A model with a large domain and fine-grid resolution will need extensive computing resources. In this work, a domain decomposition-based assembly model implemented in a parallel computing environment is developed, which will allow efficient simulation of large-scale ground water flow and transport problems using domain-wide grid refinement. The method employs common ground water flow (MODFLOW) and transport (RT3D) simulators, enabling the solution of almost all commonly encountered ground water flow and transport problems. The basic approach partitions a large model domain into any number of subdomains. Parallel processors are used to solve the model equations within each subdomain. Schwarz iteration is applied to match the flow solution at the subdomain boundaries. For the transport model, an extended numerical array is implemented to permit the exchange of dispersive and advective flux information across subdomain boundaries. The model is verified using a conventional single-domain model. Model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operated in a parallel computing environment can result in considerable savings in computer run times (between 50% and 80%)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odeling approaches and may be used to simulate grid discretizations that were formerly intractable.  相似文献   
22.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unifi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 rational pathway for the market transfer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RCCL) in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fferent methods of RCCL transfer based on stakeholder analysis and three case studies including models from Guangdong, Wuhu and Chongqing.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all three models improve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CCL through land and capital transfer. Each model built different interest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among stakeholders, suited to different regions and cases. The Guangdong model is suitable for a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 The Wuhu model is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regions in central China while wester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can adopt the Chongqing model. The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better policy mak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RCCL transfer in China should conside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ext.  相似文献   
23.
吴俊奇  闵茂中 《矿物学报》1998,18(3):325-330
本文采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和化学物相法,查明某古岩溶铀矿床中铀主要呈显微和超显微状沥青铀矿、铀石,其次呈分散吸附状和铀酰(次生)矿物形态存在;钼主要呈蓝钼矿、钼钙矿、钼华、钼铅矿等氧化物,其次呈胶硫钼矿等形态存在;铼主要呈吸附状,其次可能在黄铁矿中呈二硫化物包裹体形态产出。最后讨论了该三个元素赋存状态与该铀矿床形成地球化学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立式储液罐地震破坏快速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对立式储液罐的地震反应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考虑了罐体和内部液体的相互作用,得到了3个不同容积的储罐,在不同峰值的地震动时程输入下的反应结果。结合地震灾害中立式储罐的地震破坏现象和特点,以及现有的立式储罐地震破坏预测方法,提出了立式储罐的地震破坏快速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5.
许俊奇 《地震研究》1995,18(2):183-187
由于线性回归模型应用的广泛性,本文设定样品集的趋势是线性的,在用最优分割法对地震活动性类研究的基础上引进线性模型,扩大了最优分割法在地震活动性分类中的应用,将降类问题与建模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去揭示地震活动性中的某种内在规律,这对于探索地震预报,研究地震发生的规律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6.
1996—2015年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提取和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植被响应,以及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陆地卫星(Landsat)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模型(Multiple Endmember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MESMA),完成了1996—2015年黄河源区4.4万km2、7个时相的植被覆盖度提取,并基于转移矩阵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源区东南部植被覆盖度较高,西北部植被覆盖度较低,且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1996—2004年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2015年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1996—2015年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57.25%,基本不变的区域占16.02%,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的区域占26.73%。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源头及一些河谷地带、环湖地区受人类影响较大,且东南部海拔较低地区受到过度放牧的影响。尽管黄河源区1996—2015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毒杂草的面积也由1996年的16 060 km2增加到2015年的22 942 km2,20年间增加了6 882 km2,毒杂草面积的增加对黄河源区局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7.
28.
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易损性是指在不同强度水平的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发生各种破坏的条件概率。本文对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介绍了地震易损性的相关概念、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5个表达工具。随后,针对国内外学者对建筑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开展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从基于震害调查的经验分析法和基于数值模拟的理论计算法方面展开了重点综述,并简单介绍了一些不常用的方法。最后指出了国内外对建筑结构易损性分析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9.
以水利枢纽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工程地质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数据(信息)分析与处理流程,认为工程地质数据是一种典型的大数据。可以通过地质语义及数据库技术提高数据的有序性和共享性,通过地质语法、模式、CAD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提高二维地质制图的效率与规范化,提高工程区地上、地下地质结构的直观性与地质分析的洞察力; 通过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与挖掘技术,提高地质监测分析与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网络技术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和数据共享的方便性; 通过双C模式对工程地质数据及各种分析进行简洁有序的集成,从而对传统工程地质数据从采集到归档管理这一传统主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达到促进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用BASIC、FORTRAN直接读取已知dBASEⅡ地震目录数据库文件的几种简便方法,并根据dBASEⅡ全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数据库文件的结构,给出了相应的BASIC、FORTRAN源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