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Theeffectsoftorsionalgroundmotiononthincylindricshellstructures王君杰Jun-JieWANG(InstituteofEngineeringMechanics,StateSeismologi...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台站和各级审核员要通过计算基数和错情、统计质量千分比来对质量进行统计分析.这些工作一直是人工手算,特别烦琐,且容易因为多项或少项而出错.Visual Basic是在Windows平台上广泛使用的程序开发工具,它开发环境优越.本系统选择VB6作为开发工具,采用下拉菜单、工具栏、标签控件,全部实现汉字显示和提示,操作简单,采用了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便于扩充.系统按照中国气象局1997年颁发的《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方法》编制,快捷地实现了质量考核的自动计算、结果存储、考核方法浏览功能,适合台站业务应用及业务管理.其程序流程(见图).  相似文献   
13.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品种,目前包括细菌性疾病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氏气单胞菌是引起淡水鱼败血症和溃疡综合征的重要病原菌。从患病大口黑鲈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RNA序列和特定毒力基因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表明该菌为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含有aeractlipflagcaTOMPA I等毒力基因;药敏试验显示其对头孢曲松、氯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复方新诺明、左氟沙星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新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链霉素、阿齐霉素、环丙沙星等6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其他8种抗生素具有一定耐药性;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对大口黑鲈的半致死浓度为1.4×106 CFU/mL。维氏气单胞菌是水产养殖中的条件性致病菌,研究结果揭示了该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有利于丰富维氏气单胞菌属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鲈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井瞬变电磁井旁板状导体异常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工作中,地-井瞬变电磁井旁盲矿的异常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曲线特征复杂。为了研究井旁板状导体位置、埋深、产状等参数对地-井瞬变电磁异常响应的影响,这里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四类39个理论模型,分析了板状导体倾角、埋深变化及其与钻孔距离、相对位置变化的异常响应,总结了响应特征与板体几何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为定性或半定量解释井旁盲矿异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We carried out near-infrared imaging observations of the Ori A-W region using the Italian 1.5m TIRGO infrared telescope at Gornergrat. A group of infrared objects is visible on the K band image, including an IRAS source (IRS 1). From its IRAS flux density the IRAS luminosity is derived to be 45L⊙, which shows that IRS 1 is a low-mass protostar. By superimpo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VLA H2O maser on the K image, we can identify the less evolved object IRS 1 as the excitation source of the H2O maser, within a projected distance of 470AU. This would be evidence that the maser e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youngest phase of stellar evolution. The first probable HH object candidate in the Ori A-W region is discovered from the H2 S(1) 1-0 observation. Comparing the position of the H2O maser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molecular hydrogen emission in the region, we suggest that the observed H2O maser could be tracing the circumstellar disk of IRS 1.  相似文献   
16.
17.
2017年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之后,青藏高原东缘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发生的第三个震级MS7.0以上的强震.这次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东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与东端其它构造之间的转换关系仍不清楚,因区内地质构造和地形复杂,东昆仑断裂带东端的主要构造仍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区域地震构造活动特征、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基础上,通过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已有的和最近开展的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结果,并结合现今GPS变形场资料和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灾害特征分析,发现东昆仑断裂带最东段塔藏断裂上的左旋走滑除了一小部分继续向东传播转移到文县断裂带上外,大部分转化为其南侧的龙日坝断裂带北段、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上的近东西向地壳缩短,这可能是岷山隆起的构造机制,而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正是左旋走滑的东昆仑断裂带在东端继续向东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e visualization of rock structure is a very useful and important technique in many aspects in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ch as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the stability of a high rock slope.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used to visualize rock structure is limited to plotting the orientation of individual discontinuities by using the Schmidt stereographic net. The present paper shows a new technique to visualize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rock masses. The fitting func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rock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data gathered from field survey. Two fitting methods by which the discontinuous points gathered from a plane and discrete points from field survey were fitted respectively are suggested. The technique to visualize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rock masses includes many aspects such as projection transformation, blanking and mutual cutting,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visualizing technique, the rock structure at the site of Xilupdu dam which is being built in Southwest of China wa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9.
大荔人遗址黄土-古土壤剖面岩石磁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大荔人化石被发现以来,其遗址剖面便成为研究热点.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层的对比划分与头盖骨年龄的推断方面,然而对于载磁矿物的鉴定及其古气候含义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热磁分析、饱和等温剩磁和剩磁矫顽力谱分析、磁滞回线分析、频率磁化率分析、热退磁分析等方法,对大荔人遗址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性质研究,鉴定出其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磁畴状态主要是似单畴.磁铁矿,赤铁矿是样品中特征剩磁的携带者;主要起源于成土作用的超顺磁颗粒和新生成的亚铁磁性矿物,是古土壤样品磁化率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古土壤中软磁性矿物的含量高于黄土.样品中磁赤铁矿的含量并不高.黄土-古土壤样品的频率磁化率曲线,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细微粒浓度曲线,岐山五里铺剖面有机质含量曲线在古气候记录方面具有一致性,都展示出至少从MIS5以来,气候从冰期到间冰期的变化是渐变的,反之则表现了突变特征.上述岩石磁学研究丰富了大荔剖面的磁学领域研究内容,为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与GIS的南汇东滩围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S和GIS技术是滩涂围垦监测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基于1983年以来多期遥感影像,解译出了不同时期人工岸线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了近30年来南汇东滩的围垦过程及其与滩涂淤涨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南汇东滩的围垦过程呈现"由慢至快"的发展趋势,经历了"缓慢—稳步—高速"三个发展阶段:(1)1983~1995年年均围垦速率约1.23km2/a,圈围速率较小;(2)1995~2000年为7.95km2/a,围垦速率处于稳步增长阶段;(3)2002~2005年为35.27km2/a,是围垦速率最大的阶段。2002年以前,围垦速率与滩涂淤涨速率基本一致,2002年之后,围垦速率远大于滩涂淤涨速率。本文认为8km2/a是南汇东滩适宜的围垦速度。2002年之后南汇东滩的快速围垦并没有导致上海整体滩涂面积的减少,围垦可不囿于局部滩涂面积的稳定,以全市总体滩涂面积和湿地水平的动态平衡,可为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