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92篇
  免费   3049篇
  国内免费   4467篇
测绘学   1757篇
大气科学   2814篇
地球物理   3533篇
地质学   8426篇
海洋学   2422篇
天文学   612篇
综合类   1466篇
自然地理   1778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774篇
  2021年   911篇
  2020年   745篇
  2019年   812篇
  2018年   920篇
  2017年   856篇
  2016年   933篇
  2015年   936篇
  2014年   935篇
  2013年   1076篇
  2012年   1086篇
  2011年   1082篇
  2010年   1169篇
  2009年   1051篇
  2008年   1072篇
  2007年   954篇
  2006年   827篇
  2005年   747篇
  2004年   563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513篇
  2000年   488篇
  1999年   445篇
  1998年   383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5年   7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891.
研究降水和氮沉降对荒漠草原植物叶形态性状的影响,对于预测未来全球变化下荒漠草原植物的生态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减雨(±50%)和氮添加(10 g·m-2.a-1)及其交互作用对乌拉特荒漠草原区优势植物叶形态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碱韭(Allium polyrhizum)...  相似文献   
892.
基于EM算法和单幅雷达图像阴影的控制点坡度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进行控制点坡度校正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EM算法。根据EM算法以及基于区域增长的余弦散射模型建立了控制点坡度校正模型,并用河北省张北地区的雷达影像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初值。  相似文献   
893.
一次台风前部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2004年8月25日发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次台风前部龙卷发生发展的环境特征, 发现该龙卷发生在台风前部风切变区里, 尽管当时涡度、散度等物理量对于深对流发展不是非常有利, 但下湿中干、强的垂直风切变及地形条件等还是有利于局地弱龙卷的产生; 在宁波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上表现为强的钩状回波, 速度场上有相邻的正负速度中心及强的组合切变值等。通过多个反射率产品、剖面产品等综合分析了该风暴的三维结构, 初步了解此类弱龙卷的发生机理, 为以后的预报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94.
安徽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效益的总体评价,利用"支付意愿"调查估算方法,对年付费额、年节省费额以及声讯电话拨打次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不发达的安徽省,公众每年愿意支付11.7亿元购买天气预报,气象预报服务每年创造的效益占全省GDP的0.51%左右。分析了接受调查公众的分布情况及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对公众气象服务效用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95.
本文采用特征线方法和激波装配法,对磁流体中间激波在行星际空间的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 2→4型中间激波通过向下游发出后向慢压缩波使下游态磁场减幅,通过向上游发出前向快压缩波使上游态磁场增幅,以致2→4型中间激波迅速经导灭激波向慢激波转化;所发出的前向快压缩波经非线性变陡形成快激波。(2)1→3型中间激波首先通过向下游发出前向慢稀疏波而很快变成1→3=4型临界中间激波,并瞬间转变为由前向快激波和前向2→4型中间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其中,2→4型中间激波可在其前导快激波的下游传播较远的距离,有可能为 IAU 附近的飞船观测到,但最终导灭激波转变为慢激波。  相似文献   
896.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sea temperature in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EWP), we found that the sea temperature at sensitive district (WSST) (about at 6° N, depth of 125-150 m) is correlated negatively to the sea temperature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EEP). On the basis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quatorial Pacific atmosphere and ocean, we designed a simple air-sea coupled model. Using this model,an ocean circulation was simulated. The east-west oscillation of sea temperature in Equatorial Pacific is related to this ocean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897.
李军  褚宏亮  李滨  贺凯  高杨 《中国岩溶》2020,39(4):453-466
文章在分析采矿型崩滑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得出西南煤系地层山区地下采动型崩滑灾害常发生在层状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组成的褶皱翼部和核部的陡崖带上,与地形地貌、地层结构与地下采矿工程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并指出薄矿层开采诱发大型山体崩滑灾害的具体过程:①采空后覆岩顶板塌落—覆岩顶板离层,采空区上覆岩层内部及层间自下而上应力传递;②地下水运移通道形成,并加快更大范围岩体结构破坏及扩展,加速了岩体结构面的松动与破坏;③上覆岩层不均匀沉降导致坡脚压裂,山体大型岩体结构面逐渐拉剪或压剪变形扩展,最终山体发生累积损伤与大规模崩滑灾害。此外,传统经验公式的计算方法对此类采矿型崩滑灾害已不适用,建议开展西南煤系地层山区地质结构与地下采动诱发崩滑灾害的相互作用关系、薄矿层采空区上部山体累积断裂损伤—岩体松动、裂隙扩展-岩溶管道流、裂隙流变化的链式响应机制、地下采动型崩滑灾害评价方法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以推动采矿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8.
吴超  尚新璐  陈军  王晓云 《地质科学》2004,39(4):571-579
苏盖特构造带位于新疆昆仑山弧形推覆体前缘.本文通过研究苏盖特构造带的构造特征,确定了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属性,认为苏盖特构造带由表层推覆体及下部下第三系-二叠系之间的地层经过3次重复形成的叠瓦状推覆体构成.苏盖特构造带活动始于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定型于更新世.通过研究西昆仑逆冲推覆体及已钻探井的地表油源、储层特征及储盖组合,认为苏盖特构造带具有两套好的油源即石炭-二叠系及侏罗系油源,两套好的储集层即白垩系和下第三系储层,相应地,发育两套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圈闭及运聚条件,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899.
通过生烃模拟获取生烃动力学参数是近年来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利用地层热压生排烃模拟装置对南黄海盆地南二凹陷阜四段烃源岩进行了生烃模拟实验,并拟合了生烃动力学参数。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阜四段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产烃量随温度上升快速增大,以产油为主;第2阶段产烃量随温度上升缓慢增加,为油、气同产;第3阶段产烃量随温度上升快速增大,主要是以生气为主。实验拟合出阜四段烃源岩的生油活化能为228 kJ/mol,生气活化能为280 kJ/mol。与常压—完全开放体系试验、金管-高压釜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对比,本次实验南黄海盆地阜四段烃源岩在地层热压条件下出现生油窗滞后现象,烃源岩样品在高成熟演化阶段依然具有较高的液态烃产率。阜四段生油活化能值较高,其内在原因是有机质受到烃源岩孔隙中高压水的“保护”作用以及受生烃空间的影响,延缓了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综合前人实验结果分析,有限空间热压生烃模拟实验环境更接近于烃源岩在地层条件下的生烃条件,实验结果对南黄海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油气勘探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0.
冬季大风影响下的渤黄海水交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OMS海洋数值模式对2006年冬季渤黄海的海洋动力环境进行模拟,基于温度、盐度模拟结果,使用谱混合模型进行水团分析,定义了渤海海峡地区的水交换区。并进一步讨论了冬季大风事件对水交换区的影响,给出了冬季大风影响下的渤黄海水交换特征。研究得出,冬季的黄海水团以“舌”形分布于渤海海峡地区,水交换区则表现为沿“舌”形边缘呈带状分布,具有西北——东南的走向趋势,并且在“舌”尖处的水交换面积最大。通过缩小研究范围,发现位于黄海最北部的沿岸海域并不参与渤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最后研究发现,冬季大风事件对渤海水交换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大风过程使黄海暖流对渤海的入侵更加深入,水交换区向渤海方向伸展,南部的水交换带变宽,河流径流进入渤海后与渤海水的混合区加大,并发生北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