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46篇 |
免费 | 2746篇 |
国内免费 | 160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32篇 |
大气科学 | 1217篇 |
地球物理 | 1750篇 |
地质学 | 4453篇 |
海洋学 | 1520篇 |
天文学 | 299篇 |
综合类 | 630篇 |
自然地理 | 8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95篇 |
2023年 | 235篇 |
2022年 | 437篇 |
2021年 | 456篇 |
2020年 | 432篇 |
2019年 | 473篇 |
2018年 | 438篇 |
2017年 | 458篇 |
2016年 | 475篇 |
2015年 | 498篇 |
2014年 | 480篇 |
2013年 | 589篇 |
2012年 | 629篇 |
2011年 | 627篇 |
2010年 | 622篇 |
2009年 | 565篇 |
2008年 | 626篇 |
2007年 | 521篇 |
2006年 | 472篇 |
2005年 | 428篇 |
2004年 | 320篇 |
2003年 | 272篇 |
2002年 | 309篇 |
2001年 | 283篇 |
2000年 | 243篇 |
1999年 | 142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具有全频带覆盖特性,其低频端输出延伸到固体潮汐,利用地震计LP通道的垂直分向观测数据,经过处理获得有关的固体潮资料,通过对记录信号的频谱分析对其有了初步的认知。JCZ-1T超宽频地震计LP加速度垂直通道记录的观测信号以固体潮汐信息为主,用该仪器观测可以获取与地震相关的综合观测数据,分析JCZ-1T记录波形叠加的的固体潮信息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资料处理运用,可以与传统前兆仪器结合观测,拓展其研究应用领域,更好的服务于地震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33.
234.
通过对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西昆仑山新疆—西藏公路出露的7个花岗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了天山、西昆仑山脉低温(<110℃)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9.6±0.8)~(89.2±2.3)Ma,平均裂变径迹长度变化范围为(7.9±3.7)~(11.6±1.9)μm。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反映冷却作用时代,地质资料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数据表明,天山在白垩纪存在一次抬升作用,天山和西昆仑山在中新世发生另一次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235.
236.
采用理想磁流体力学模型,给出合理的二维(r, θ)质量注入边界条件,对丝阵Z箍缩早期消融等离子体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二维(r, θ)数值模拟研究,得到消融等离子体各参量以及磁场的二维时空分布.模拟结果表明,消融等离子体的运动包括四个主要阶段:首先向轴漂移,然后在轴线处滞止并形成先驱等离子体柱,随后先驱等离子体柱被压缩,最后缓慢膨胀.计算了不同丝阵半径和丝间距情况下消融等离子体到轴速度以及消融质量占丝阵总质量的份额,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通过 相似文献
237.
综合利用川西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数据和震后应急地震观测台站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汶川地震的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重新定位,并对汶川地震的地震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序列从彭灌杂岩南缘开始破裂,主震及其余震破裂带长约350 km,在大部分区域宽约20~30 km,其宽度和空间形态沿破裂带显示了强烈的分段和非均匀特征.坚硬的彭灌杂岩对余震的非均匀性分布和汶川地震复杂的破裂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松潘-甘孜地块中地壳低速层顶部为底边界,余震主要分布在4~24 km深度范围内的龙门山东缘上地壳高速层内.余震深度分布削面清晰地显示了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以及汶川-茂汶断裂在20~22 km深度合并为剪切带的特征.小鱼洞到理县方向存在一条长度超过60 km的垂直于龙门山走向的余震分布条带,综合震源机制解和地震破裂过程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这是坚硬的彭灌杂岩体底部在长期应力积累作用下发生破裂的反映,并成为汶川地震释放出巨大能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8.
基于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记录,对38次M≥5.0地震的P波谱震级MP进行测定,对地震的辐射能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本文测定的MP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测定的MS、德国地学中心(GFZ)测定的MW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与该2种震级之间的平均偏差分别约为0.17和0.10级,基本小于世界主要地震机构之间对同一震级的测定误差(约0.2级);同时,基于MP估算的地震辐射能与基于修正G-R关系由MS震级换算获得的结果十分接近,两者平均能量之比约为1.1,表明MP与P波群(P+pP+sP)能量流是基本等效的。因此,基于宽频带数字记录测定中强地震的P波谱震级以及地震辐射能是可行的,且测定过程简便。 相似文献
239.
80年代以来,广西小平阳岩溶区出现了大量的地裂缝。通过调查研究.这些地裂缝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其中包括构造、土体性质、水的作用、地形地貌、气候及植被等因素。在上述因素中.构造是主导因素,上体性质是基础因素.其它则为诱发因素,也是因地质环境要素变化所引起的因素。主导因素是通过诱发因素起作用的.并最终通过土体性质因素导致产土地裂缝。 相似文献
240.
China's eastern coastal area marine hazards (storm surge, erosion and deposition by tidal currents and seawater intrusion)
and the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of inhabitants in their fight against marine hazar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hich also suggests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n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anagement of, coastal area marine
hazard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coastal and estuarine ecosyste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