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篇 |
大气科学 | 57篇 |
地球物理 | 22篇 |
地质学 | 61篇 |
海洋学 | 1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35篇 |
自然地理 | 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本文利用通过周期分析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分析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欧亚西风环流经向指数、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和广州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为:欧亚西风环流经向度的变化早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变化先于西太平洋副高;副高的变化又先于降水;同时,还有副高的变化先于欧亚环流的迹象。此外,本文进一步证实了欧亚环流对El Nino事件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有可能是低纬普遍存在的准2年振荡的原因。最后,本文还指出了利用环流、海温等的变化进行El Nino预报和华南沿海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92.
本文考虑了非连通通信模式下互联网网络的带宽资源优化分配问题,其目标是使得网络中每个节点独立地将流量以最优方式分配给给定的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注意到用户在使用某些应用时有非弹性的服务需求,故将网络效用函数建模为非凹的函数.最大化一类非凹的效用函数,也就是要解决非凸的优化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序列的优化问题,该序列的优化问题的解会收敛到原问题的最优解.基于上述优化问题,设计了一种分布式的流量分配算法.本文中的结果是基于实分析和凸优化理论等理论得到的.应用本文的算法可以使得每个节点独立地更新流量分配策略,并且仅用到最少的局部信息.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94.
用实测资料分析了2002年20号热带风暴(下面简称TCTropicalcyclone)风场分布,结果表明:TC从扰动到成熟期,风速分布均不对称,强风区位于台风东北部。但当TC进入北部湾后,受地形影响,强风区位于台风东南部。随着TC的加强,强上升运动有向TC中心靠近趋势,上升最大值高度有上升趋势,TC进入北部湾后,上升及下沉运动均是加强,上升最大值仍出现在350hPa层附近,TC中心以北有强下沉运动。TC登陆后内区仍有强上升运动,上升最大值出现在500hPa层附近,TC北侧有深厚的下沉运动。TC有暖心结构,350hPa附近增暖最明显,最强水汽辐合出现在850hPa附近的南半圆内。 相似文献
95.
从高分辨模式特点及精细预报的需要出发,尝试了用“非bogus初值”开展热带气旋精细数值预报的方案。即直接采用四维同化形成的热带气旋(TC)初值,而不再加入“人造台风”(BOGUS)信息,以图避免人为理想结构带来的虚假信息,对热带气旋路径、强度、结构等有更为精细和准确的预报。用2001年所有影响华南的TC实例,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案可以较好地预报TC的生成;路径预报准确率较高,对疑难路径及局地效应反映较为细致,路径预报误差随时效增大不显著;强度趋势预报指示意义强,准确率较高;尤其是能很好地反映TC的云、雨、风等的非对称结构、螺旋结构等特征的时空演化,对TC中尺度结构的刻画能力和预报可用性较强。显示了方案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也意味着“非bogus初值”方案应该作为未来TC数值预报发展的一个主要技术方向。分析表明目前条件下本方案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因初始信息的不足,当在TC过弱、初生或远离大陆等情况下,常会出现初始场中TC位置和强度与实况偏差过大,容易造成较大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96.
97.
本文继前文[2]之后继续报道了产于我国西沙群岛的四种珊瑚藻科藻类,其中除端胞片壳藻Fosliella farinosa外,其它三种即中叶藻Mesophyllum mesomorphum,小石孔藻Lithoporella melobesioides和三叉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trichotomum,在我国海区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8.
水槽沉积模拟实验为研究砂体的形成、分布及演变规律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手段。通常对模拟结果进行二维切片,通过若干二维切片研究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为了直接在三维空间研究砂体的分布规律,在双物源条件下水槽沉积模拟结果二维切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砂体三维重构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以高精度的方式对水槽模拟砂体进行解剖,利用商业化建模软件对获取的二维剖面图像进行坐标配准;然后对识别出的砂体进行数字化;利用数字化的结果作为条件数据,采用建模算法进行砂体的三维重构。结果表明,三维重构后的模型更好地再现了不同物源方向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为地下储层砂体分布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
主客观天气预报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1年4~12月5种信息源广州市区的天气预报进行预报质量检验,预报时效为24、48、72 h;检验要素针对降水、温度。对降水预报进行一般晴雨、暴雨业务评分和Ts评分;对温度预报进行方差、分级等统计检验。对预报员和模式预报产品的预报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般性晴雨天气预报,热带所中尺度模式的预报质量普遍较好,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预报员的24 h预报质量与模式的预报质量相当,48~72 h预报总体而言,模式预报明显优于其它预报方法;各种方法对暴雨的预报能力偏低;Ts评分表明模式对有、无降水的预报能力较强;对于温度预报,总体上,预报员的预报准确率最好,热带所中尺度模式的温度预报存在系统误差,预报普遍比实况偏低;对于降水和温度,各种预报方法质量均随预报时效的增长而下降,且最高温度的预报误差总比最低温度的预报误差大。 相似文献
100.
青海南部地区初冬雪灾变化及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青海南部地区1961~2004年气温、降水、积雪等资料,分析了初冬雪灾变化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青海南部地区初冬降雪量呈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平均积雪量变化与年及其它季相比,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平均积雪量与气温呈反相关,而与降雪量呈正相关;影响青海南部地区初冬降雪的主要天气系统是西风带南北槽结合类、移动性高原槽类、高原低涡类、高原切变类、孟加拉湾风暴类;典型多雪(少雪)年高原及南亚与中亚地区850 hPa温度距平场配置为“南正北负”(“南负北正”)型5、00 hPa高原与东部沿海地区距平分布为“西低东高”(“西高东低”)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