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阜康典型荒漠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值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通过对阜康典型荒漠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值的分析。叶片炭同位素值在-23‰和-29‰之间变化,其中主要在-27‰附近波动。这与前人报道的世界上其他地区荒漠植物碳同位素值的变化非常一致。降水可以改变叶片碳同位素值的大小,降水越多,叶片碳同位素值越负,它们的变化幅度有物种的依赖性。叶片碳同位素值也受植物生长形式或期望寿命的影响,木本植物或寿命长的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值要高。分析表明,利用该区土壤或陆相沉积中有机质碳同位素值可以判断气候的干湿变化:土壤或陆相沉积中有机质碳同位素值越高,气候则越干燥。  相似文献   
22.
利用济源地区1994—2003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济源地区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相对湿度、风速、气压、温度和雾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利用水汽总量资料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雨期是江淮流域从春季到夏季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传统诊断入梅的方法主要根据雨日和温度及副热带高压位置等来确定。由于雨日的不连续, 天气形势的多变, 常会引起诊断入梅日期的分歧。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所反演的连续的大气水汽总量 (GPS/PWV) 资料详细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2002—2005年入梅情况, 发现GPS/PWV资料可以反映出入梅前后大气中水汽发生显著季节性跳跃的特征, 总结出利用大气中水汽变化特征来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 (PWV方法)。采用1980—2000年的历史探空资料计算的大气水汽总量 (PWV) 资料, 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21年中有13年的入梅日期与历史上传统方法诊断的入梅日期相吻合; 对两种方法诊断的入梅日期相差较大的3年的入梅情况进行的分析表明, PWV方法诊断出的入梅日比原定入梅日更合理。该方法在2006年入梅诊断的应用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4.
百色盆地低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百色盆地几个典型低熟油进行了常规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并重点以百-5井低熟油为对象,详细总结了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组合,结果表明陆生高等植物和微生物大量繁衍及其对高等植物的改造的贡献可能是形成百色盆地第三系低熟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原位培养分离及其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发掘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本文利用原位培养装置,埋于根际土壤中俘获放线菌,30d后取回实验室,采用平板涂布法对4个地点的原位培养样品于15种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株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进行抗菌活性和产酶活性检测。共分离得到113株放线菌。对其中33株放线菌进行测序,结果表明20株属于链霉菌属,11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1株属于伦兹氏菌属,1株与拟诺卡氏菌属相似性最高为90%,很可能属于放线菌一个新属。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其中有7株、4株、18株、6株、10株、3株实验菌株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抑制作用;有55株、62株、24株、72株的实验菌株分别具有纤维素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胶原蛋白酶活性、酯酶活性。原位培养可以丰富对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认识,分离到了新种甚至可能是新属的放线菌,分离得到的部分放线菌菌株具有较高生物活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6.
扬子克拉通北缘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地质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大别造山带红安地块康家湾混杂岩中榴闪岩岩块和含石榴子石白云钠长片岩基质中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康家湾混杂岩中榴闪岩岩块的原岩形成时间为1064±10 Ma,且经历了183±3 Ma的流体作用过程;中元古代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4.7~12.3)接近当时的亏损地幔值,指示榴闪岩原岩(玄武质岩石)可能来自亏损的地幔源区部分熔融作用;混杂基质中碎屑锆石年龄谱可大致分为2576 Ma、2065~1698 Ma、1071~560 Ma和254~156 Ma四组,暗示其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近源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基质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为~240 Ma,表明康家湾混杂岩的最终就位时间可能在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之间。综合秦岭-大别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本研究认为大别造山带红安地块与扬子克拉通庙湾蛇绿岩、神农架弧等共同构成了一套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岛弧增生造山体系,从而支持扬子克拉通可能由一系列微陆块逐渐拼合而成。  相似文献   
27.
目前,已有地图综合系统使用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深度参与,耗时耗力、自动化程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探讨了图层级批量综合功能的研制。以1∶5万居民地图层数据的综合处理为例,分别从建筑物目标的剖分、特征参量定义与计算、综合操作决策与实施、综合控制规则建立与表达4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构建"特征诊断→行为决策→操作执行"的完整技术链条。结合样例数据对提出的技术设想进行可行性验证,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e Hong Kong oyster 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 The embryos, larvae, and juveniles of C. hongkongensis were held in artificial seawater at three different salinities (low, 15; medium, 23; and high, 30)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hatchery and nursery conditions for mass production of the seed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production of straight-hinged larvae from fertilized egg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t the high salinity than at the low- and medium-salinities (P < 0.05). The survival rates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three salinity trials, with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observed at the low salinity (P < 0.05). The shell height of larva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at the low salinity than at the high and medium salinities from days 9 to 15 (P < 0.05), whereas that of juveniles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at the low salinity than at the high and medium salinities on day 70 (P < 0.0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rvae and juveniles of C. hongkongensis are tolerant to a wide range of salinities (15 to 30), but show better growth and survival at relatively low salinities. Thus,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relatively low salinities in hatchery and nursery systems for improved yields of C. hongkongensis.  相似文献   
29.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at Baishui No. 1, the largest glacier on Mt. Yulong, China, during the summers of 1999 and 2000,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oxygen isotopes in the atmosphere-glacier-river system.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re is an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th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mount. This suggests that a strong “precipitation amount effect” exists in this typical monsoon temperate-glacier region. There are marked differences of the δ18O values of winter-accumulated snow, glacial meltwater,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the glacier-fed river water.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isotopic composition are controlled by climatic conditions.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ccur during phase changes, snow-to-ice and ice-to-meltwater transformations, and runoff processes. Variations of stable isotopes in glacier runoff can indicate variations of sources of supply, as well as different discharge-related processes. Ionic changes occur as a result of meltwater contact with glacier bed materials.

  相似文献   
30.
韩伟  卢进才  魏建设  张云鹏  李玉宏  李岩 《地质学报》2015,89(12):2277-2285
本文通过对银额盆地东南缘尚丹凹陷的三条剖面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揭示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史。5个样品的中心年龄为129±10~159±11 Ma,径迹长度在12.5±2.0~13.3±1.7μm之间,各样品径迹长度分布具有范围较宽、单峰的特征。反映了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受燕山Ⅲ幕构造运动影响,研究区遭受抬升、剥蚀的构造事件。该时期抬升速率约为40~55m/Ma,且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是研究区主要抬升期,油气系统遭受破坏。此后至白垩纪末,研究区阿木山组始终处于生烃门限温度内,且构造背景稳定,有利于油气生成。结合与北部凹陷带所开展工作(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年龄为90~113Ma),证明银额盆地中生代时期存在差异隆升,不同构造位置受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为银额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