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7篇
  免费   1769篇
  国内免费   1992篇
测绘学   896篇
大气科学   1271篇
地球物理   2101篇
地质学   4236篇
海洋学   1065篇
天文学   357篇
综合类   629篇
自然地理   97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514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在多波地震勘探中,转换点位置的求取精度直接影响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进而影响转换波速度分析的精度。利用DSR方程,对比了用不同的转换点计算方法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分析其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62.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砂岩型铀矿等有机矿产共存的代表性地区之一,煤系烃源岩作为原始物质,在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煤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入手,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的种类、岩性、聚积环境、发育程度、时空分布等。结果表明,煤系烃源岩随时间在纵向上的变化与盆地的演化阶段相一致,盆地相对稳定期,烃源岩发育程度最好,初始和退覆充填期次之;空间上总体分布为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层数增多,厚度增大。该区广泛发育的煤系烃源岩为多种能源矿产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时空分布对多种能源共存成藏格局具有初始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实测剖面、岩矿鉴定、编制沉积断面图、砂体和煤层等厚图等资料分析,从京西木城涧矿区窑坡组中识别出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沼泽沉积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其成因相的岩相构成;在此基础上,指出窑坡组沉积早期为湖泊环境,主体沉积期为总体NE流向的网结河环境,其间伴随湖泊或河流周期性消亡而大面积泥炭沼泽化形成了稳定的可采煤层和含煤沉积旋回。富煤带总体呈NE50°~80°展布,与泥炭沼泽沉积期下伏不同沉积相的压实效应有关,后者通过影响地表起伏和积水深度,控制着泥炭的堆积速率和厚度。  相似文献   
964.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Period, the rapid rising of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East Asian climate and formed different regional monsoon climates. Various microstructures of the loess in northern China have formed under a variety of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exes of loess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forming climates, and the indexes include the diameter of sand grains, Ca/Fe valu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shapes of the loess from SEM microstructures pictures. In terms of their respective climatic circumstances, the major microstructures of regional loes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nin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forms and particle sizes, such as loess formed in near-sand source, loess of granule sand dropping, and loess formed in hot and rainy places, i.e. with the loess SEM pictures, climates of about 15 ka b.p. in different places may be evaluated. In conclusion, the clear and distinguishable loess microstructures and their index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can also deduce the evolution of climate, such as warm or cold and wet or dry, and even sandstorm activities when the loess is deposited.  相似文献   
965.
空心块体具有良好的阻水和促淤功能,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生态修复工程。本文结合水槽试验及Flow-3D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敞型和半封闭型空心块体的阻水效应和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空心块体的开孔率对内部水流流速、紊动强度起主导作用,开孔率较小的半开敞型空心块体减速、制紊效果更强;开敞型和半封闭型空心块体近底层悬沙浓度分别增大56%和75%,两者均有利于促进泥沙在块体内部淤积,近底层水流紊动越强,泥沙淤积形态差异越大;空心块体所营造的低流速、泥沙微淤、内外连通的水沙环境是大型底栖生物的生境需求,半封闭型空心块体内部的低紊动水流结构更有利于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繁衍。  相似文献   
966.
以壳聚糖和CuCl2·2H2O为原料,分别采用直接负载法和吸附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铜复合微球,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DR)和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刚果红(CR)染料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及氢转移催化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直接负载法(CS/CuNPs)和吸附法(CS/CuNPs-X)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铜复合微球在CR染料浓度为10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0.05 g,供氢体浓度为0.05 mol/L的氢转移催化反应条件下,催化反应进行180和60 min时CR脱色率可分别达95.8%和96.8%。CS/CuNPs-X比CS/CuNPs表现了更高的对CR氢转移催化反应的催化速率。两种催化剂催化还原CR染料的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连续循环使用10次后,CS/CuNPs和CS/CuNPs-X对CR的脱色率分别为93.9%和89.4%,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967.
本文构建以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硫酸盐为电解质的电化学体系,考察了电流密度、pH值、硫酸盐浓度以及初始四环素浓度等四个因素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四环素的影响,运用响应曲面法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检测技术分析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探究了间歇通电模式下电化学体系持续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电流密度>初始四环素浓度>初始pH值>硫酸盐浓度,其中初始pH值和硫酸盐浓度与电流密度和初始四环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TOC去除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佳运行参数为pH值为5,电流密度为100 mA·cm-2,硫酸盐浓度为0.25 mol·L-1,初始四环素浓度为1000 mg·L-1;间歇通电模式下,BDD电极表面产生的SO4·-等高活性物质间相互转化提供了体系的可持续氧化能力。该研究结果为电化学氧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节省能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8.
养殖贝类是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之一,其碳汇功能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一部分,兼具生态和经济属性,碳汇价格的核算可为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补贴提供数据参考,提高碳汇养殖产业的生产积极性,对海洋GEP核算等提供一定借鉴。目前碳汇价格研究较为缺乏,碳汇价格受限于碳汇计量方法的不完善,因此文章基于碳储量变化原理,对养殖环境中的养殖贝类固碳基础公式进行改进,补充了附着贝类固碳与生物沉积物固碳两个计算参数,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并改进海洋牧场碳汇定价方法,以东方云溪海洋牧场作为研究区进行案例计算,结果为:海湾扇贝、栉孔扇贝与褶牡蛎的碳汇价格分别为165元/t、185元/t和272元/t;使用改进后的碳汇计量方法得到的养殖贝类单位个体固碳量较高,其中生物沉积固碳对提高单位个体固碳量的作用最为突出,约占贝类自身固碳的91%,主要与养殖海域的水文条件有关;较高的固碳量形成了较低的碳汇价格,固碳量与成本收益因素共同影响养殖贝类的碳汇价格;长远来看,碳汇价格会随着固碳计量的愈加完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969.
为了解渤海湾近十年来渔业碳汇能力,本研究汇总了渤海湾地区2010-2020年海水养殖的品种和产量。通过建立不同养殖品种固碳能力评估体系,计算了不同养殖品种对渔业碳汇的贡献和渤海湾近十年海水养殖固碳总量。结果表明,2010-2020年渤海湾海水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要养殖模式,年固碳量从2010年的5.79万吨增至2020年的11.04万吨,十年内共计固碳96.0万吨,平均碳转化比为12.5%,其中山东省贡献超过65%。该探索对建立“渔业碳汇”计算的指标体系、科学发展碳汇渔业、提升海洋碳汇生态价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0.
利用新一代GPM IMERG卫星遥感反演降水数据产品以及NCEP提供的海表温度(SST)、海(陆)-气界面热通量和风场等资料,对超强台风“利奇马”(1909)强度变化和降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9年8月4日14:00至9日02:00,显著减弱的环境垂直风切变、SST为29.6~30.4℃的海域为“利奇马”提供的感热和大量潜热以及“利奇马”环流东侧极为强盛的偏南风低空急流向其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使“利奇马”强度呈显著增强的趋势。2019年8月9日08:00至13日08:00,随着“利奇马”逐渐靠近陆地并登陆,显著增强的垂直风切变、“利奇马”从海洋(陆地)获得的潜热显著减小并且同时失去感热、“利奇马”环流东侧偏南风低空急流的显著减弱、对流层中低层干冷空气侵入“利奇马”环流以及“利奇马”登陆后受到陆面摩擦,使“利奇马”强度显著减弱。②当“利奇马”处于中等强度以上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时(垂直风切变≥5 m/s),无论其移动缓慢(移速<5 m/s),还是移动快速(移速≥5 m/s),垂直风切变对其内(距台风中心100 km半径范围)、外雨带(距台风中心100~300 km半径范围)上的降水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利奇马”内、外雨带上的强降水均位于顺垂直风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当“利奇马”处于较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时(垂直风切变<5 m/s),无论其移动缓慢,还是移动快速,内雨带上的降水分布由垂直风切变和“利奇马”移动共同决定,强降水分别出现在顺垂直风切变方向及其左侧以及移动的前方,而外雨带上的降水分布由垂直风切变起主导作用,即强降水位于顺垂直风切变方向。总的来看,与“利奇马”移动速度和方向相比,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利奇马”内、外雨带上降水非对称分布的影响要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