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周广胜  何奇瑾  宋兴阳  吕晓敏  周莉 《气象》2024,50(3):265-274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球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已经在中国推广实施。为助力气候变暖影响下的高标准农田生产,文章梳理了国际土地整理与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历程,并从高标准农田适宜性评价、土地要素配置的粮食效应、高标准农田监督管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评价四个方面综述了高标准农田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缺乏高标准农田生产气象保障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抗灾能力强和生态良好“三位一体”的要求,提出气象助力高标准农田生产应加强三个方面研究:农田生态系统-气候-水资源相互作用与农田节水灌溉;主要粮食作物气象灾变精准监测模拟与快速解析归因;农田生态气象风险敏感因子检测及其气象监测评价,以实现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助力高标准农田高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2.
李博  吕桂恒  高飞  刘飞  郭文明 《气象科技》2022,50(5):702-712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鲁西南2020年7月22日(简称“7〖DK〗·22”过程)和8月6—7日(简称“8〖DK〗·6”过程)两次区域性大暴雨及伴随的短时强降水形成机制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DK〗·22”过程是一次地面气旋降水过程,大暴雨主要出现在气旋中心至移向右前部的倒槽内,短时强降水是对流不稳定触发后,惯性不稳定的增强造成。“8〖DK〗·6”过程是一次副高边缘暖区降水过程,大暴雨主要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前端、地面辐合线附近,短时强降水由对流不稳定的触发和释放造成。“7〖DK〗·22”过程暖湿急流较强,水汽通量散度和动力条件显著强于“8〖DK〗·6”过程,超低空强辐合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大值区、水平动能大值区边缘的强锋生区以及湿位涡MPV大值区边缘的|MPV2|小值区对短时强降水的出现区域指示较好。两次过程分析均表明垂直上升运动和深厚湿区的配合对短时强降水的出现时间指示较好。  相似文献   
143.
吕波  王辉  何悦  周仲鸿 《北京测绘》2021,35(7):860-865
基于空间地理视角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集中化指数、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等地理数学方法,探究辽西走廊36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辽西走廊非遗分布呈弱不均衡结构,主要以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音乐4种非遗类型为主.②辽西走廊各区域非遗数量和类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河北优势最...  相似文献   
144.
杨旭  王潜心  吕伟才 《测绘科学》2021,46(1):24-35,48
针对实时精密单点定位(RT-PPP)中实时数据流存在中断、延迟等问题,该文构建了顾及卫星钟自相关的随机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钟差超短期/短期预报算法,评估了连续27d实测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实时数据流CLK93产品完整率和精度水平,利用哈达玛方差对比分析了该实时产品与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事后GBM产品的频率稳定性。利用本文算法与传统卡尔曼算法对两类产品进行预报,结果显示:CLK93产品BDS系统(C)、GPS系统(G)、GLONASS系统(R)、Galileo系统(E)30s和1min预报精度分别平均提升了8.50%、8.44%、7.20%、6.96%;GBM产品相应4个系统12h和24h预报精度分别平均提升了3.14%、3.53%、0.96%、10.01%。  相似文献   
145.
以榆中县为样本,研究利用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和分析不透水面变化信息,用于辅助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算法提取的不透水面变化信息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大,可以为统一时点更新工作提供指引,减轻人工目视判读寻找变化区的工作量并避免遗漏.  相似文献   
146.
当前我国处于基础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对大型工程的安全监测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获取工程变形监测的数据后,如何准确地建立变形模型并对未来的变形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是当前工程安全监测研究的重点.时间序列分析利用逐次观测值间的时序性和相关性,对监测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研究分析,解析数据内在的结构和特性,然后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将来的趋势.本文介绍了时间序列分析的相关理论,并在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进行短期预测时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7.
首先总结了天津市新版规划放线技术报告涉及的技术规范,提出了"建筑间距空间进行分析图"标准化制作流程;然后以图例形式对居住建筑计算间距的规则进行详解;最后对其中部分重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148.
结合目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的要求和现状,本文提出并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利用FME软件实现对数据成果的自动化分析,并基于FME设计了一套集数据整合处理、数据分析汇总、数据写入模板的自动化处理流程,实现了国土调查数据的一键化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9.
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表形态的数字化模拟,是测绘部门数据生产的重要内容.当前DEM生产主要采用交互式数字摄影测量方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极为依赖经验,同时生产效率也较为低下.近年来兴起的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为DEM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以广西植被茂密区和陡石山区的点云数据为例,研究在广西困难地区应用机载LiDAR技术进行高精度DEM生产的可行性,并利用同区域的数字广西地貌成果对所生产的DEM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机载LiDAR数据进行DEM生产不仅将植被茂密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5%,陡石山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7倍以上,同时数据精度能够满足1:10000 DEM的要求,在广西传统DEM生产困难地区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0.
针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MICP)固化钙质砂脆性强、抗拉强度低等问题,通过制备“8”字形MICP固化钙质砂试样并开展直接拉伸试验,对纤维加筋的改善作用、纤维-MICP联合加固机理及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加筋能够显著提高抗拉强度、峰值位移和残余强度,减轻峰值强度点的脆性破坏现象,但受纤掺量和长度的影响,总的来说,抗拉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和长度的加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无纤维试样,添加最优纤维掺量(0.6%)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增长了172.4%,峰值变形提升了158.1%。机理可解释为纤维增加了微生物的吸附量,促进碳酸钙在纤维与钙质砂之间以及纤维表面的沉积,增大纤维与钙质砂之间的界面作用力,整体提升钙质砂的抗拉强度特性。纤维的添加能够显著改变试样的变形特征,无纤维添加试样曲线仅有初始误差阶段和弹性阶段两个阶段,添加纤维后曲线表现为四个阶段包括初始误差阶段、弹性阶段、损伤破坏阶段和残余阶段。纤维掺量影响的内因是纤维与钙质砂的界面作用力和纤维空间分布状态随纤维掺量的变化而变化,纤维长度的影响主要和破坏面附近纤维数量和单位长度所能承担的拉应力相关。研究成果对以钙质砂为地基的岛礁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