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7篇 |
免费 | 517篇 |
国内免费 | 2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4篇 |
大气科学 | 193篇 |
地球物理 | 389篇 |
地质学 | 773篇 |
海洋学 | 234篇 |
天文学 | 53篇 |
综合类 | 208篇 |
自然地理 | 1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120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100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潜江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型盐湖盆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盐。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潜江组沉积期,湖盆的构造活动和沉积充填作用极为活跃,形成了厚达4500 m的含盐岩系。通过对凹陷西北部王场地区王平1井、王云10-6井和王80-2井取心段共约151 m岩心的精细研究,在潜江组古盐湖韵律性含盐岩系中识别出17个典型的微相类型,并按成因与形成环境和岩类归纳为7个微相系列,对每个微相的特征与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潜江组淡化段中,沉积微相的纵向演变过程或组合类型复杂多变,总体上由潜四段至潜二段组成,湖盆的蒸发强度越来越大,水深越来越浅。最后,对潜江盐湖的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32.
在本文中先简要介绍了80年代以来射电脉冲星方面的观测进展,然后详细介绍了射电脉冲星的第一手观测资料,包括空间分布,传播特性,时间特性,脉冲轮廓与偏振以及频谱特性等,并详细综述观测资料对我们提供的信息及给我们的启示,为理论模型的建立和检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松辽盆地低孔低渗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
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
北部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ⅰ-ⅲ), 其深度分布范围分别为600~2350m、2500~3500m、3600~4400m,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12%~35%,6%~28%,5%~20%。第ⅰ高孔带主要发育在中浅层, 主要由Ⅰ、
Ⅱ型干酪根形成的有机酸溶蚀砂岩储集层形成;第ⅱ、ⅲ异常高孔带发育在深层,主要由Ⅲ型干酪根产生的大
量有机酸溶蚀砂砾岩储集层和火山岩储集层形成,大气水淋滤作用也有一定贡献。此外,裂缝和岩相对徐家围
子断陷深层异常高孔带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黔桂地区7条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剖面进行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定,发现晚二叠世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碳酸盐岩的δ13C值有明显差异,前者δ13C多大于3.0‰,后者多小于3.0‰,进一步对晚二叠世δ13C的变化原因的分析表明,δ13C的变化可能与晚古生代末期聚煤作用的减弱密切相关,后者造成自然界碳库中的12C的富集,从而使得海水以及在其中沉淀出的碳酸盐岩中的δ13C值降低。此外,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的量也随陆地植被减少而减少,结果造成大气中的CO2的大量富集,从而进一步产生温室效应,制约生物界的发展。联系到这一阶段生物界的衰亡灭绝,可以认为温室效应是晚二叠世生物逐渐衰亡及晚二叠世末群体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5.
金翅岭金矿是胶东招远北部的一个典型石英脉型金矿,构造是金矿最为重要的控矿因素。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矿区构造控矿特征,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矿脉分支复合,表现为NE向矿脉产生SN,NNE向次级矿脉,NNE向矿脉产生NE向次级矿脉;矿体厚度与金品位呈负相关,深部次级矿脉群在P4脉下盘出现;矿脉侧伏角和倾伏向变化处矿体富集,表现为SW向侧伏的P4矿脉,矿体富集于-240 m,侧伏角变大,同时倾伏向由SW向转变为NW向的部位。最后建立了平面和剖面P4矿脉的波形函数,并对深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6.
37.
用时间GIS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时间GIS是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发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的应用不仅方便了历史数据的存储,而且使得基于时间的空间数据分析成为可能,改善了传统GIS的动态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本文对在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应用这一技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用时间标识的方法建立了各种地籍要素的时空数据结构,以数据更新和查询为例研究了时空数据的操作和应用。 相似文献
38.
39.
尺度政治视角下的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引入政治地理学的尺度政治、国际关系学的安全理论和能源安全理论,考虑到能源争夺中的尺度转换、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以及安全的三个属性等因素,重新构建了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1995-2010 年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在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地缘石油安全指数不断攀升,中国在此石油能源尺度政治争夺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考虑到今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参与,竞争将更加激烈;② 从地缘关系上看,中日两国能源竞争指数趋于减少,但是两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竞争加剧;③ 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偏重欧洲,但是已经出现转向的趋势,其能源出口战略指数已显著下降;④ 中国石油消费的比重稳定和中俄之间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⑤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下的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地缘石油竞争。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