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572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374篇
地球物理   441篇
地质学   1126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武美芳  韦沛  杨旭海 《测绘通报》2016,(4):18-20,27
分析了多种精密卫星钟差的插值方法,构建了GEO卫星机动模型,并结合插值方法,确定机动期间的GEO卫星钟差,并将结果与i GMAS最终产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三次样条插值是用于确定机动期间的GEO卫星钟差的最优方法,其结果精度可达0.01~0.38 ns。  相似文献   
72.
农业遥感研究应用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得益于中国自主遥感卫星、无人机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农业遥感研究与应用在过去20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农业遥感信息获取呈现出天地网一体化的趋势;农业定量遥感在关键参数遥感反演技术方法与应用方面取得进展;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灾害遥感监测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取得突破,农业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本文从农业遥感信息获取、农业定量遥感、农业灾害遥感、作物遥感识别与制图、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与产量预测、农业土地资源遥感等方面对中国农业遥感科研与应用进行了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73.
哈拉湖位于青藏高原,在该区开展的地质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前景。为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在该区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试验。反射地震采用1 200道接收,道间距2 m,偏移距1 m,炮间距8 m,覆盖次数150次,排列中间激发的观测系统,每道采用6个60 Hz检波器单点组合接收;采样间隔0.5 ms,记录长度2 s,宽频带采集;激发震源为大型车载可控震源。采用该工作方法得到的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构造形态特征明显。根据试验区地形地貌和地震剖面上反映的永冻土层厚度、断裂构造和高速层分布,结合其他资料,确定了验证孔位。  相似文献   
74.
李建国  高学生  奥琮 《江苏地质》2016,40(3):384-394
总结回顾了近30年来遥感信息获取技术、遥感找矿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提出了遥感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基本概念及找矿预测方法。认为遥感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更加突出综合信息与找矿标志的系统组合,指出模型构建的关键是实现"地质找矿要素"向"遥感信息要素"的相互转换。以二连浩特北部地区为例,构建了该地区以遥感信息为主要数据源的遥感地质信息获取技术方法及找矿预测模型,圈定了5个重要的钨钼铜多金属矿找矿靶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5.
高放废物处置库新疆阿奇山预选地段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奇山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地段之一。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测试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地段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结果表明,阿奇山地段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3种类型,其单井涌水量一般10m~3/d,属于典型的低含水介质;区域地下水流向为自南东流向北西;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一带为阿奇山地段地下水的最终排泄区。  相似文献   
76.
浙西北平水铜矿细碧角斑岩成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浙西北平水铜矿赋矿围岩双溪坞群平水组细碧角斑岩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为0.42~2.28,明显高于Th/U比值小于0.1的变质成因的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几乎所有的锆石颗粒样品都投影在谐和曲线上及其附近,细碧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52±5)Ma(n=18,MSWD=0.19),角斑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54±8)Ma(n=15,MSWD=0.51);结合锆石自形、发育岩浆环带等特点,该年龄是平水组细碧角斑岩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研究及地质事实,本次研究确定双溪坞群平水组细碧角斑岩的成岩年龄为新元古代(950 Ma左右);认为江南造山运动发生的上、下限虽还没有最终限定,但它东端的造山运动很可能介于1.0~0.9 Ga;钦杭成矿带北东段地区有寻找同类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77.
The double‐spike method with 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o mass fraction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a set of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including the mineral molybdenite, seawater, coral, as well as igneous and sedimentary rocks. The long‐term reproducibility of the Mo isotopic measurements, based on two‐year analyses of NIST SRM 3134 reference solutions and seawater samples, was ≤ 0.07‰ (two standard deviations, 2s, n = 167) for δ98/95Mo. Accuracy was evaluated by analyses of Atlantic seawater, which yielded a mean δ98/95Mo of 2.03 ± 0.06‰ (2s, n = 30, relative to NIST SRM 3134 = 0‰) and mass fraction of 0.0104 ± 0.0006 μg g?1 (2s, n = 30), which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seawater samples taken world‐wide and measured in other laboratories. The comprehensive data set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of high‐precision Mo mass fraction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相似文献   
78.
79.
李爱  王建  宋樾  刘建国  薛胜超 《地质学报》2018,92(2):263-277
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矿区出露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主要由橄榄岩、辉石岩和辉(苏)长岩组成。本文通过对红旗岭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主、微量及铂族元素(PGE)的研究,探讨了红旗岭岩体成矿母岩浆性质、PGE亏损的原因以及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红旗岭岩体具有高MgO(平均28.75%)、低TiO2(平均0.44%),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极低ΣPGE(平均2.08×10~(-9))和高Cu/Pd(平均2916×10~3)的特征。岩石样品显示相似的微量和PGE配分模式,表明其来源于相同的岩浆源区。根据橄榄石-熔体平衡及质量平衡原理估算出红旗岭母岩浆为高镁玄武质岩浆(MgO=10.74%、FeO=7.78%)。红旗岭母岩浆在早期演化过程中发生硫化物熔离作用导致了红旗岭含矿岩体PGE的极度亏损。结合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历史,本文认为红旗岭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碰撞后伸展环境,矿床的形成受到了古亚洲洋俯冲结束后板片断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依据地质、航磁等资料,结合实测岩石物性资料,以1∶250 000重力资料为基础对祁连山地区(张掖、刚察地区)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特征,划分了大地构造单元,探讨了隐伏与半隐伏岩体分布。该区域经多年的重力工作,勘探面积已近3万多km2,根据重力资料研究布格重力场特征并进行分区; 对地质构造单元重新划分,对主要断裂进行探讨; 圈定隐伏与半隐伏岩体,推断其空间展布特征,并对其解释。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区地壳密度结构横向分区、纵向分层明显,布格重力异常场的分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基本一致。结合2.5D重力剖面反演印证了新的推测结果,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