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25篇
  免费   10605篇
  国内免费   14473篇
测绘学   3992篇
大气科学   13093篇
地球物理   15050篇
地质学   29719篇
海洋学   7173篇
天文学   2821篇
综合类   6606篇
自然地理   7149篇
  2024年   274篇
  2023年   1015篇
  2022年   2470篇
  2021年   2918篇
  2020年   2465篇
  2019年   2738篇
  2018年   3157篇
  2017年   2876篇
  2016年   3355篇
  2015年   2812篇
  2014年   3562篇
  2013年   3332篇
  2012年   3181篇
  2011年   3403篇
  2010年   3527篇
  2009年   3499篇
  2008年   3153篇
  2007年   3036篇
  2006年   2439篇
  2005年   2309篇
  2004年   1798篇
  2003年   1770篇
  2002年   1785篇
  2001年   1780篇
  2000年   2068篇
  1999年   2909篇
  1998年   2414篇
  1997年   2384篇
  1996年   2149篇
  1995年   1913篇
  1994年   1697篇
  1993年   1536篇
  1992年   1252篇
  1991年   935篇
  1990年   663篇
  1989年   658篇
  1988年   563篇
  1987年   368篇
  1986年   314篇
  1985年   222篇
  1984年   192篇
  1983年   155篇
  1982年   138篇
  1981年   114篇
  1980年   91篇
  1979年   63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8篇
  1958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衡水地区地裂缝空间发育特征与地下水位降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浅层地震法及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对河北衡水地区最近发现的3条地裂缝调查,探明了地裂缝地下发育深度、宽度、倾向等,发现地裂缝在地表与地下发育特征有明显不同:地表以一条地裂缝存在,在地下深处则以裂缝带发育,裂缝带两侧裂缝埋深不同,地下裂缝形态表现为上窄下宽。对该地区深层钻探、水文地质和多年地下水开采等资料分析表明,该地区的地裂缝是地质历史时期地质构造活动产物,开采深层地下水等资源则是促使地裂缝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不同地点地裂缝发育深度与近36年以来地下水水位降深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地裂缝发育深度与相应深层地下水水位降深呈线性关系。研究成果对地裂缝机理研究及预防开采深层地下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烟台国土资源移动系统应用GIS强大的移动性、服务实时性、数据资源多样性和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其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服务器端交互,在移动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把采集相关信息及时处理并发布给用户,进行空间信息服务。该系统建设是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国土资源实时办公、动态监管的需求,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公多样化,提高国土资源信息获取、分析、决策效率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993.
在试验块体分别为明置与埋置情形时,利用激振器对某工程场地天然地基分别进行竖向、水平回转及扭转稳态强迫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埋置情形试验的动力特性参数值均大于明置情形试验相应值;同种试验情形下,地基第一振型共振频率竖向最大,水平回转向其次,扭转向最小;土的参振质量均远大于基础本身质量。  相似文献   
994.
丽水地区是浙江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有多个县(市)发生了多起重大地质灾害事故,并遗留有多处灾害隐患点。从统计汇总上看,人为因素在丽水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及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人为因素在地质灾害形成中的作用方式和途径,地质灾害的社会特性,并提出了非工程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5.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断裂类型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柴西地区油气成藏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我们借助生长断层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出该区断裂在演化上总体可归纳为两个主要形成时期和4种表现形式:早期形成时期(E1+2?N),中生代以来开始活动,多数终止于下油砂山组末(约14.9 Ma); 晚期形成时期(N?Q),上油砂山组开始活动,狮子沟组(约8.2 Ma)以来活动尤为剧烈,持续至今。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限于下或上构造层的生长断层; 贯穿下、上构造层的生长断层和后期断层4类。柴西地区的这种断裂构造特征,与青藏高原的分阶段隆升相对应,控制着该区的油气运移、成藏、保存及改造,对我们在柴西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6.
997.
鄂东北大别杂岩中混合岩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江海  杨问华 《地质学报》1994,68(4):308-323
本文针对中小位移量伸缩缝构造进行设计研究,提出了一种常温固化型桥梁伸缩缝。经过对伸缩量Δ20cm,Δ=40cm的多座桥梁的实验应用表明,这是一种适用于中小位移量桥梁中性能良好的伸缩缝,施工简便。其桥缝具体结构为,在两侧拍击区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增,缝内用高分子聚合物与一定比例的水泥及掺合物拌和均匀,经一段时间与桥面和加固铺装层固化成具有较高弹性和一定强度的整体式桥梁伸缩缝。其效果良好,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利用1981—2020年贵州省降雪日数、初始日期、终止日期资料,分析了贵州降雪的气候特征,以及降雪日数与海拔高度、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 贵州降雪日数西北多、南少,大值中心位于贵州西北部;降雪日数整体偏少,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012年为突变点,整体上降雪日数每10 a减少1.6 d。降雪从11月开始出现,持续到次年3月,主要集中在冬季;开始时间集中在08—10时和20—21时;降雪具有明显的间歇性特征,降雪天气过程中仅发生1次降雪的占全部降雪过程的48.1%,主要在贵州南部,持续3 d及以上的过程集中在贵州中北部。2) 降雪初始日期集中在12、1月,最早11月;终止日期集中在2、3月,最晚4月。贵州中北部开始降雪多为12月,终止降雪多为2月;南部初始多为1月,终止降雪多为1—2月。贵州中北部降雪期更长,开始到结束间隔约为60—129 d,而南部大部为40 d以下,全省平均54 d。3) 降雪日数随着海拔高度每升高100 m增加2.3 d,纬度每增加1°增加11.4 d。  相似文献   
999.
李龙  杨效忠 《地理科学》2021,41(2):340-349
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为例,借鉴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廊道型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大别山旅游廊道内自然资本等有形生计资本权重较高,社会资本等无形生计资本权重较低.②农户生计资本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各乡镇以及乡镇内各村的农户生计资本水平也存...  相似文献   
1000.
历史时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特征(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recor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major disaster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The findings show that occurr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sasters varied and spatial pattern at provincial level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s well.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of disaster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osses was not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frequency. The reasons are: (1) the hazard-formative environments which,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disast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2) the losse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Number of deaths was usually large in areas where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business were relatively develop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isaster losses is an evitable result of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